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质指标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太湖浮游植物群落指标与水质指标间的关系,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对太湖7个点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指标(水温、透明度、pH、溶解氧、电导率、总氮、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氟化物、生化需氧量、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溶解性磷酸盐和叶绿素a)进行月度调查,研究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湖泊水质的时空分布;并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浮游植物密度、浮游植物多样性与水质指标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水质指标。结果表明:太湖7个点位共获得124种浮游植物物种,其中蓝藻门(Cyanophyta)30种、绿藻门(Bacillariophyta)47种、硅藻门(Chlorophyta)34种、隐藻门(Cryptophyta)3种、裸藻门(Euglenophyta)6种和甲藻门(Dinoflagellate)4种;其中蓝藻门的微囊藻属(Microcystis spp.)为绝对优势种群,优势度为80.8%;太湖浮游植物总密度与蓝藻门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1.000,P<0.0001);绿藻门和硅藻门占浮游植物总密度百分比分别和蓝藻门占浮游植物总密度百分比呈极显著负相关(r=-0.497,P<0.0001;r=-0.814,P<0.0001)。太湖7个点位水质首要污染物为总氮,其次是总磷和化学需氧量;西太湖污染物浓度最高。从空间上看,太湖浮游植物总密度最高值出现在贡湖湾(远离其入湖口处),且贡湖湾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相对低于太湖其他点位,同时贡湖湾微囊藻属密度百分比达90.1%,远高于太湖其他点位;从时间上看,太湖浮游植物总密度最高值出现在12月份、其次是6月份;通过浮游植物群落指标与水质指标相关性分析,水温、透明度、总氮、化学需氧量、叶绿素a是影响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水质指标。控制太湖入湖口水质污染物浓度排放和修?  相似文献   
92.
潜流人工湿地除氮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了湿地的概念及人工湿地的发展现状,阐述了人工湿地除氮的机理,提出了国内外提高污水中氮去除率的研究方法.提高人工湿地硝化能力,就可以提高湿地中氮去除率.调整湿地内部的结构,改善湿地内部的微环境,是提高人工湿地硝化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3.
吉林省工业危险废物资源现状与循环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2007年工业危险废物总量为559.31万t,全省工业危险废物贮存总量为489.23万t,占全省工业危险废物总量的87.47%。吉林地区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最高,为123.02万t。全省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处理指数为12.51,工业危险废物处理量很低。辽源地区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处理指数最高,为100.00,长春地区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处理指数亦较高,为98.54。长春地区现又有全省较大的工业危险废物处理厂。综合考虑,建立以长春和吉林地区为核心的工业危险废物循环利用和处置中心,加强工业危险废物的循环利用,不仅能合理地利用再生资源、增加社会经济效益,还能从根本上有效地防止工业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94.
以2019年为基准年,采用自下而上统计法建立江苏省内河船舶(不含长江)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系统分析船舶排放特征,并与2014年排放清单成果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既有政策措施现状提出江苏省内河船舶大气污染物防治对策.研究表明:2019年江苏省内河(不计长江)船舶NOx、PM10、PM2.5、SO2、CO、HC排放量分别为38042.80、2884.23、2539.68、38.10、2461.80以及1116.31 t;与2014年船舶排放特征相似,干货船是大气污染物排放贡献最大的船舶类型,200~600吨位范围的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贡献最大,船舶各种主机工况中“正常航行工况”排放贡献最大,内河船舶排放受时间影响较小,航道上运行船舶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贡献最大;由于江苏省干线航道“两纵五横”的规划与建设,船舶在航道上的排放分布有所分散,船舶排放贡献较大的航道由2014年单一的京杭运河江苏段拓展至多条航道;受使用低硫燃油的政策影响,SO2、颗粒物排放量较2014年均有大幅度下降,分别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