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102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93篇
综合类   367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寒潮是我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南疆植被稀少,温差大,强冷空气南下,容易形成寒潮。论文利用南疆5地(州)1949-2008年间的寒潮发生频次、 持续时间及其造成的受灾农田面积、 死亡牲畜、 经济损失数据资料,对南疆寒潮空间分布、 年际变化、 季节变化、 形成原因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得出:①近60 a来,南疆寒潮发生频次山区多于平原、 北部多于南部,而寒潮过程降温幅度天山南麓绿洲带大于北部山区;对地(州)而言,巴州发生频次最多,受灾最严重,阿克苏次于巴州,克州与和田寒潮频次与受灾最少,喀什居中。②近60 a来,寒潮发生频次年际变化幅度较大,总体上呈现略有减少趋势,特别是1999年来频次明显减少;每年9月至翌年5月是寒潮活动期,以5月和4月发生频次最高,极端最大降温以4-5月和9-10月居多。③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虽寒潮频次总体上呈略有减少趋势,但由于4-5月寒潮较多,而且小麦返青拔节,棉花出苗蕾铃,果树生芽开花,其抗寒能力下降,遇到明显降温,就会发生冻害,加上绿洲种植面积扩大,社会经济发展,承载体单位面积的受灾成本提高,使南疆寒潮低温冻害灾害呈显著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02.
基于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改进生态足迹模型核算新疆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区域生态足迹(EF)和生态承载力(EC),通过生态赤字/盈余判断区域生产消费模式,并借助万元GDP生态足迹反映区域资源利用效率;利用生态压力指数(ETI)定量评价区域生态安全状态,并采用GM(1,1)模型预测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25 a叶尔羌河平原绿洲EF不断增大,年均增长率为15. 45%,EC总体呈减小趋势,区域生产消费仍处于可持续发展模式,但生态盈余不断减少,由18 969. 45×103hm2减少到5 636. 25×103hm2,减少70. 29%。区域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万元GDP生态足迹由17. 59 hm2·万元-1减至4. 61 hm2·万元-1; ETI不断增大,生态安全等级已由1级演变为2级,但目前研究区生态环境仍处于安全状态。各县域生态安全差别较大,以2016年为例,泽普和叶城县处于极不安全状态,巴楚县则处于很安全状态。GM(1,1)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30 a,区域EF将不断增大,EC不断减小,生态盈余也转为生态赤字,至2048年区域生态安全将恶化为极不安全。建议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的生产活动应着重保护水域生态系统,遏制草地、耕地的过度消费,以保证区域生产消费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3.
环境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同时省级环境功能区划与国家级、县(市)级环境功能区划之间还存在上下衔接的关系.生态功能区划是环境功能区划的基础;主体功能区规划是环境功能区划的上位规划;新疆环境功能区划是从环境功能的角度对主体功能区进行空间上的细化.科学认识省级环境功能区划与多个区划之间的关系,对明确省级环境功能区划的定位、类型划分以及管理要求的深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康苏风化煤对荒漠盐渍土的改良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施用不同剂量的康苏风化煤(0%、2%、4%、6%、8%、10%)对荒漠盐渍土改良的效果和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康苏风化煤能降低盐渍土壤的pH值,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等的含量;小麦根系长度、株高和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均有增加,其中4%、6%风化煤处理区为最佳,其根系长度、根鲜重、干重、高生长、地上部分鲜重、干重依次比对照增加58%、74%、89%、60%、73%和77%;各处理中以施入4%、6%风化煤的改良及对小麦生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5.
渭干-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是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具有典型干旱特征的绿洲。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壤盐渍化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的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所以对干旱区盐渍化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采用研究区的2001年8月6日遥感图像进行K-L和K-T变换,经过一系列波段结合.我们得到TM3、KL3、KT2波段结合是盐碱地信息提取的最佳波段结合;然后把研究区的等高线矢量图转换成DEM立体图,以及分类结果和DEM之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立体图的凹区和分类图的盐碱地基本重合在一起,从而我们得到导致该地区的盐渍化问题的自然和人文因素中,地形因素是占在主导地位的。  相似文献   
106.
2010年11月27日,河南省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2010年郑州市创业示范店、优秀创业项目和全民创业明星评选展示活动如期举行。精彩纷呈的创业项目和示范厂店,让人流连忘返。创业项目新颖别致,潜力诱人,有志者盘根刨底,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107.
为了解河南省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征,识别以臭氧(O3)污染治理为目的的关键VOCs物种及其排放源,以五大类人为源活动水平数据为基础,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19年河南省县级人为源VOCs组分化排放清单,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估算其臭氧生成潜势(OFP),基于OFP识别O3污染治理的关键VOCs物种及其排放源.结果表明:(1)河南省2019年人为源VOCs排放总量为175.62×104 t,其中工艺过程源、移动源、生物质燃烧源、溶剂使用源和化石燃料燃烧源对VOCs排放总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8.6%、25.2%、20.8%、19.1%和6.3%.(2)空间分布显示,以郑州市为中心的豫北排放量远高于豫南,呈“一高三低”的空间分布特点,郑州市排放量最高,其排放量为27.7×104 t,漯河市、三门峡市和鹤壁市排放量最低,其排放量均小于5.0×104 t.(3)芳香烃是排放量最高的化学组分,其排放量为47.5×104 t,其次为烷烃(46.3×104<...  相似文献   
108.
循环水排污水回用是降低火电厂单位发电水耗与促进电厂水系统近零排放的关键.本研究以我国北方某电厂循环水排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系统为对象,针对夏季严重污堵的问题,分析了春、夏两季系统运行效能与溶解性有机物(DOM)变化特征及其对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系统预处理段运行效果较差,脱盐与COD的去除集中在反渗透(RO)段,导致RO系统污堵严重且夏季尤为明显,有机物是导致春、夏季水质差异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排污水处理系统中DOM主要组分为蛋白质类、腐殖质类和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有机物;夏季RO过程的DOM腐殖化程度(HIX夏-RO1=0.620>HIX春-RO1=0.538)、组分复杂度、有机物聚合度均高于春季,从而造成系统夏季更为严重的污堵.夏季循环冷却系统及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和藻类的生长是有机物特性变化与夏季膜污堵的关键原因.因此,提升预处理段的运行效能、优化药剂投加策略、加强对DOM和微生物的控制是解决夏季系统污堵及稳定系统效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9.
不同部位梧桐生物质炭对水溶液中镉吸附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梧桐不同部位废弃物所制备的生物质炭(皮、枝、叶)对Cd2+的吸附效率和稳定修复的机理,以此为园林废弃物炭化利用在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实验室模拟法,通过高温煅烧法制备梧桐不同部位生物质炭,采用元素分析仪、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BET)、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及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等技术研究不同反应时间、重金属浓度和溶液初始pH条件下生物质炭对Cd2+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运用四步萃取法和脱附实验分析生物质炭上Cd2+的吸附形态和稳定性.3种生物质炭都在8 h左右达到吸附平衡,最终吸附量依次为树皮炭>枝条炭>叶片炭;溶液初始浓度为0.5—2 g·L-1时Cd2+的吸附量呈增长趋势,在2.5—3g·L-1时逐渐平缓;生物质炭Cd2+吸附量均随着pH的升高而升高,但在pH值为5—8时,吸附的趋势逐渐平稳;树皮炭的酸溶态和非生物利用态的稳定Cd形态要高于枝条炭和叶片炭;比表面积不是影响梧桐生物质炭吸附Cd2+的主要影响因素,吸附动力学,ATR,XRD和重金属形态萃取均证实Cd碳酸盐类矿物生成是主导吸附机理;3种生物质炭的脱附量在4 h后逐渐趋于平衡,其中脱附量最大为叶片炭,最小为树皮炭.梧桐不同部位的初始性质对生物质炭吸附Cd2+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梧桐皮具备更高的吸附量和重金属稳定形态,并且相比其他种类生物质炭有明显优势.因此,从吸附效果和生产成本的角度,本研究建议以梧桐皮为主,枝条和叶片为辅的生物质炭对重金属Cd进行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110.
人们选择聚到一起,实现力量联合是有原因的。为了高效地达成某项目标,人们会创建公司或机构。他们的集体信念、行为规范、态度和技能,也全部反映在组织的价值观、愿景、目标、体系、政策及实践中,这其实就是这个组织的文化。组织文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就其本质而言,文化能确保组织成员持续遵守管理规范。要想对组织体系和实践做出永久性重大改变,就必须改变其文化。但文化很难改变,需要共同的努力,还需要时间。某种程度上,组织文化既受内部因素(领导层、员工、两者的互动)的影响,也受外部因素(商业、国家、法律、全球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