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安全科学   68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310篇
基础理论   76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活性炭纤维负载TiO_2光催化降解甲醛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自制光催化气体反应器体系,以活性炭纤维负载TiO2作催化剂,在紫外光照射下模拟降解室内污染气体甲醛,测试了活性炭纤维负载TiO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探讨了紫外光光强、催化剂的酸度、反应器内湿度及反应时间等控制反应的主要因素对甲醛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与TiO2的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对甲醛的降解效果;紫外光强增倍对甲醛降解率有一定提高,但提高幅度仅为11.71%;活性炭纤维用pH=5的TiO2溶胶浸泡做催化剂对甲醛的降解效果最好,60 min内降解率达到68.37%;反应器内的湿度为81%甲醛降解率最高,反应60 min后达82.2%;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甲醛降解率的上升幅度不断减小,最高只能达到94.59%.  相似文献   
482.
不同填充剂及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蓝藻堆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研究不同填充剂以及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蓝藻堆肥效果的影响,本实验利用锯末、稻壳、麸皮和米糠为填充剂接种堆肥菌剂与蓝藻进行室内模拟堆肥,设置了稻壳、麸皮为填充剂不加菌剂作对照组,分析了pH值、总碳(TC)、总氮(TN)、碳氮比(C/N)、种子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的动态变化。堆肥结束时处理组麸皮的TC降低了90.43 g/kg,TN增加了1.85 g/kg,C/N降低到13.46,GI升高到73.98%,这都说明麸皮作为填充剂混合蓝藻堆肥的效果较好;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后,处理组稻壳(60.98%)、处理组麸皮(73.67%)的GI分别比相应的对照组升高了11.02、19.84个百分点,这说明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蓝藻堆肥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83.
序批式自动增氧型人工湿地运行效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人工湿地系统污水处理效率,设计一种序批式自动增氧型人工湿地,采用间歇运行方式,探讨其在运行条件下,停留时间及排空闲休时间对去污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序批式自动增氧型人工湿地较理想的运行工况,为间歇瞬时进水-反应沉淀42h-瞬时出水-待机闲休12h;在此工况下,当进水SS、COD、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为51、68、13.4和1.0mg/L时,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81.2%、85%、89.9%和77.9%。  相似文献   
484.
美洲斑潜蝇在中国山西的生活史及其主要习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山西省自然条件下,美洲斑潜蝇一年通常发生9代,个别年份发生8代或10代.深秋至翌年春季,该虫可在当地的日光温室内连续为害,发生约3~4代(11月至下年3月间).通过试验证明,美洲斑潜蝇在35°N以北的地区不能自然越冬,蔬菜储藏室是其越冬的主要场所.本文还对此蝇的主要习性进行了报道.图3表7参14  相似文献   
485.
磷钼酸-磷钨酸盐比色法测定土壤中总酚酸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萼  徐宁  温美娟 《环境化学》2000,19(1):67-72
酚酸是土壤中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化感物质。本文建立了磷钼酸-磷钼酸盐比色法测定土壤中总酚酸含量的方法。并用此方法测定了翻埋小麦秸秆3周和13周后土壤中总酚酸含量,为每克土0.030-0.143μmol之间。  相似文献   
486.
对采自云南某冰川侵蚀区域的8个岩石样品,10个土壤剖面样品(100cm),75个点位的土壤表层样品,66个农作物样品,利用酸溶法和ICP-MS测定土壤中Cu,Zn,Ni,Pb,Cr,Cd,As和Hg的含量.结果表明:调查区域玄武岩中的铬、镍和铜含量明显高于灰岩,调查区域范围内土壤超过风险筛选值的因子为铬、镍、砷、铜、镉...  相似文献   
487.
单级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多途径生物脱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峥勇  杨朝晖  曾光明  王荣娟  肖勇  许朕 《环境科学》2007,28(10):2326-2331
利用传统微生物分析技术与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单级SBBR反应器中的主要生物脱氮途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途径是主要的脱氮途径,通过该途径去除的NH+4-N占总去除量的65%以上;另外2条途径则分别是亚硝化-反硝化途径以及全程硝化-反硝化途径.所有途径都采取同步和分步2种方式完成,同步方式以曝气阶段的氮素亏损形式予以表现.分步方式则依靠各种脱氮微生物在曝气阶段和厌氧阶段不同的活性程度完成,亚硝酸细菌是曝气阶段的主要活性菌种,完成NH+4-N向NO-2-N的转化,而厌氧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则在厌氧阶段成为优势菌种,完成完整的生物脱氮过程.  相似文献   
488.
对安徽省2008~2012年5~9月的降水以及气温、地温、日照等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午后降水频率明显高于其它时次,在对降水及其他要素进行分类统计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降水特征、午后13时地温、午后13时地温和早上08时的地温差、日照时数的热对流短时强降水的判别方法。基于融合了多重观测资料的LAPS再分析系统得到的中尺度再分析场资料,对2008~2011年5~9月热对流局地强降水进行了比湿、回波、稳定度和能量指标特征统计分析,并对一个典型个例的降水特征、降水成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总结了此类降水过程在降水特征、天气形势、湿度条件、大气层结稳定度的特点:维持时间短、强度大,范围小,地面温度高,午后和早上的地温差明显,降水发生前大气不稳定能量较强,中低层风场切变辐合明显。  相似文献   
489.
以赣州市定南县岭北镇一座离子型稀土矿尾砂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现场生物土壤结皮与尾砂,采用碎皮接种法在尾砂上培育人工生物土壤结皮(BSCs),以不接种BSCs的尾砂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人工BSCs对离子型稀土矿尾砂的改良作用.在结皮发育300d后,分析了结皮下层尾砂的pH值,容重,有机质含量,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机械组成...  相似文献   
490.
污泥热解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