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11篇
基础理论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水生生态系统对稀土元素富集作用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模拟研究了混合稀土进入水生生态系统后,在浮萍、鲤鱼、水及底泥中的富集和分布。结果表明,外源稀土进入水生生态系统后,在底泥和水中的含量时间波动不大,而在浮萍和鲤鱼中的含量随时间却有很大的变化。外源稀土在该水生中组分听质量以底泥中居多,约占添加稀土总量的96%以上;进入浮萍中的稀土的添加稀土总量的0.26-1.61%之间,水中则在0.54-0.91%之间;鲤鱼中的稀土分量虽均在添加稀土总量的0.035  相似文献   
12.
对氯苯乙腈是合成取代苯乙酸酯型拟除虫菊酯氰戊菊酯、戊菊酯的关键中间体,工业上已大量生产。但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目前研究很少。作者曾研究对氯苯乙腈在正辛醇/水溶剂体系的分配系数以及在鱼体肌肉内的积累和释放行为。本文侧重研究其在金鱼肌肉内的代谢行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生产安乐康的废水中安乐康及某些有机残留物含量的方法。废水经0.45μm滤膜过滤后,注入反相ODS柱,用甲醇和水作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280nm检测,有机残留物被清晰地分开,方法简便、快速。本法测出的废水中有机残留物的含量,与水样的COD值及其外观具有一致性。另外,我们用此法比较了不同处理方法对该废水进行处理的效果,发现用5%活性炭吸附和电解法结合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等温平台无焰塞曼原子吸收直接测定血清中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血清样品中加入铂作基体改进剂,用1%Triton X-100稀释,在碱性介质下,用校正曲线法由等温平台石墨炉直接测定硒的含量,本法简单,快速,灵敏,稳定,可靠,特征质量为23.0pg/0.0044A.S.,变异系数为2.6—11.3%,回收率为94—104%.  相似文献   
15.
小球藻对水中稀土元素的摄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晓蓉  田笠卿 《环境化学》1993,12(3):219-224
本文研究了小球藻对水体中轻、中和重稀土元素的摄取。结果表明:小球藻对水中可溶性稀土元素有高的富集能力。摄取动力学为首先迅速吸附在藻细胞表面,随后相对缓慢地扩散到细胞内部,动力学方程可近似表示为C_t=A(1—e~(-K_2t))。稀土元素在藻中的生物积累量与溶液中稀土元素浓度成正相关,藻对稀土元素摄取的BCF值分别为:La 2.44×10~4,Gd 2.47×10~4和Y 2.44×10~4。在试验条件下没有观察到混合稀土元素对藻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稀土元素在鱼体中的生物富集作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研究了鲤鱼若干部分对轻、中和重稀土元素的生物富集作用。结果表明:鲤鱼对水体中可溶性稀土元素的富集能力较低。其最大生物浓缩因子BCF的顺序为内脏>鳃>骨骼>肌肉,且发现鲤鱼对于混合稀土溶液没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重稀土元素在鲤鱼若干部分的生物富集能力最低,而轻稀土和中稀土元素的生物富集能刀则显示出很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稀土元素在水体食物链生物中迁移的摸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晓蓉  田笠卿 《环境化学》1993,12(3):212-218
本文用动态和静态摸拟系统分别研究了稀土元素在小球藻-大型溞-鲤鱼食物链生物上的迁移。结果表明:水生生物对稀土的生物积累作用有从水体直接摄取和从食物间接摄取两种方式,但稀土元素在该食物链上无生物放大作用,生物体中积累的稀土量和水环境中残余的稀土浓度从轻稀土向重稀土递减,稀土元素在水环境中迁移的最重要形式可能是物理-化学迁移。  相似文献   
18.
有机酸碱类污染物溶解度的测定及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振荡法测定了四十二种有机酸、碱化合物的溶解度,建立了用分配系数、熔点估算溶解度的方程,测定和估算了有机酸、碱类污染物在不同pH条件下的溶解度。实验测定值、文献值和估算值三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HPLC)法及振荡法测定了42种环境中常见的有机酸、碱类污染物的分配系数,两种方法的测定值与文献值吻合较好,但RHPLC法快速、准确、样品用量少、测定范围宽、且对样品纯度要求低.测定了苯酚类化合物在环己烷/水、四氯化碳/水、氯仿/水、和苯/水体系中的分配系数,并建立了这四种体系与正辛醇/水体系分配系数的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模拟酸雨对两种土壤中稀土元素的环境化学行为和植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的酸度及淋洗量皆对稀土元素的淋溶产生影响,酸雨淋洗使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形态含量发生了改变.由回归分析得知,有效态稀土的主要存在形态是交换态和松结有机态,实验表明,稀土的植物可利用性随模拟酸雨淋洗液的酸度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