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200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正> 引言 Shido和Miyashiro(1973)首先注意到北大西洋南部和北部的洋中脊玄武岩(MORB)成分方面的系统差异。已提出了多种模式来解释这种差异。 对世界大洋的淬火深海拉斑玄武岩玻璃的成分所作的统计研究表明,存在着两组成分范  相似文献   
322.
黄土露天矿区排土场重构土壤典型物理性质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典型物理性质决定了土壤的肥力状况,同时也影响植物群落的生长。目前矿区复垦方面的研究大多为研究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差异或是植被盖度对表层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很少有针对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对重构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的研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等方法研究平朔矿区重构土壤典型物理性质在水平及垂向方向的差异,并依照研究区植被生长状况进行分组,研究不同植被覆盖类型下的土壤物理性质差异。该研究旨在得到土壤性质及植被间的影响机理,对未来复垦工作的土壤重构及植被重建的提供指导。结果表明,(1)土壤典型物理性质在垂向上均属于弱变异,随着深度增加,复垦效果减弱。土壤容重及孔隙度存在层间显著差异,土壤容重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增大,土壤孔隙度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减小。(2)研究区重构土壤典型物理性质在水平方向均属于中等变异,随着深度减小,各性质的差异减小。(3)不同植被覆盖类型下的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在0-10 cm及20-60 cm深度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各土壤粒级含量上无显著差异。研究区分布最多的土质类型是壤土。乔木植被生长有助于土壤粒级的减小,草本植被对浅层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效果优于深层土壤。未来在进行植被重建工程时应适当根据实地土壤质地情况选择适宜植被。  相似文献   
323.
毛细色谱-质谱法测定黄河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剂萃取法富集黄河水中的痕量有机污染物,把萃取的有机物预分离成脂肪烃、多环芳烃、极性化合物和有机酸四种不同的馏份,用毛细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逐一进行分析,通过相对保留值、质谱、质量色谱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六十余种有机污染物,并对其中十八种脂肪烃和六种多环芳烃进行了定量分析,脂肪烃浓度范围为5—800毫微克/升,多环芳烃浓度范围为0—90毫微克/升。  相似文献   
324.
在上海市全市地域内,按网格布点对环境陆地γ辐射剂量率水平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监测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室内、外平均值分别为(12.26±1.29)×10~(-8)和(8.88±0.98)×10~(-8)Gy/h,属正常本底水平。上海市环境辐射场的特点是:原野γ辐射剂量率,东部和东北部较低,西部和黄浦江中游两岸稍高;以花岗岩为建材的石块路γ辐射剂量率较高,而柏油路面则较低;砖混与砖木建筑物室内γ辐射剂量率水平有显著性差异。上海市居民所受天然贯穿辐射剂量当量,郊县约为0.76mSv/a,市区为0.77mSv/a。  相似文献   
325.
矿区“生态重建”效益的阶段性及其定量评价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区生态重建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准确分析重建投资效果应该以价值形式为基础定量评价生态重建效益。本文阐述了生态重建目标及生态经济系列演变对重建效益配置的作用,分析重建效益的三个阶段及其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土地利用结构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探讨定量分析和评价生态重建效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6.
上海市土壤放射性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上海市核电和放射性物质的应用,愈益广泛。放射性三废排放后,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转移而形成对环境本底及人类健康的影响。土壤是环境转移放射性的重要介质之一。其放射性水平的资料,对环境保护和预防医学均具有重要意义。 1 自然概况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端,位于北纬30°41′~31°53′,东经120′51′~122°12′。面积6186km~2,市区为5.7%,郊县为93.5%(其中水域为0.8%)。上海地势平坦,海拔高度约4米,仅西南部有少数零星的由岩浆岩构成的小丘。按陆地成形史,东部为滨海平原;西部为湖、海积平原;北部的崇明、长兴、横沙等岛屿,为三角洲平原。它们的面积分别为全市总面积的51.9%、30.5%、17.6%。  相似文献   
327.
空气中氡及其子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从发现铀矿开采工人肺癌发病率与井下空气中氡及子体浓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以后,氡及子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国际上有些辐射防护机构为此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并对产生高浓度氡及子体的工作场所制订了相应的限制标准和防护措施。但是,在一般环境里,室内外空气中也存在着氡及其子体,对人体所产生的辐射剂量约占整个天然辐射剂的一半。为了解室内外空气中氡及子体对人体产生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和国外都相继开展不同规格的调查,并公布了调查数据。本文利用已公布的一些数据,介绍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氡及其子体 1.1 气态放射性核素氡—222、氡—220、氡—219 自然界存在3个天然放射性系列,铀系(u)、钍系(Th)和锕系(Acu)。在其衰变过程中,都会产生气态放  相似文献   
328.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演变与配置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的重建是对未来空间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超前安排,其效益的演变极大地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的影响。论文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角度,讨论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矿区生态重建目标、矿区生态系统类型、矿区生态重建措施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对矿区生态系统“三大效益”配置的影响;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1985~2015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动态演变为实例,初步揭示矿区生态重建过程中“三大效益”的有序配置和高度统一问题;为优化矿区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和建立矿区复合生态系统重建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29.
安太堡露天煤矿1993-1998年土地复垦试验结果表明,在排土场逆境条件下,刺槐可以正常生长。坡度、坡向、地表物质组成和植物配置模式是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子。在阳向坡、避风处生长良好。黄土母质有利于1年生刺板的生长,岩土混排则更有利于2年生以上刺槐的生长、刺槐与草混交抑制刺槐生长。  相似文献   
330.
为了研究粒径在0.2?—?2.0μm的含铅颗粒物的化学组分和粒径分布特征,运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在河北省香河县开展观测活动.通过自适应神经网络算法(ART-2a)对含铅颗粒物进行命名、合并后,主要分为六类:富钾(Pb-K)、元素碳(Pb-EC)、有机碳元素碳(Pb-O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