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赤泥与石灰粉(CaO和Ca(OH)2)按不同比例混合制成复合赤泥,通过投加实验考察了复合赤泥的除磷效果。结果证明,对于磷酸盐浓度为45 000 mg/L左右(以P计)的酸性工业废水,复合赤泥(赤泥与Ca(OH)2按质量比1:1混合)投加量为240 g/L,去除率为99.97%;对于10 mg/L左右的含磷废水,赤泥的最佳投加浓度为15 g/L,上清液磷浓度可降至0.30 mg/L,出水低于0.5 mg/L的排放标准。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对高浓度酸性磷酸盐废水的处理宜采用复合赤泥再加原状赤泥的二级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湿法脱硫工艺为基础,将工业废弃物赤泥以及矿井废水联合制成脱硝吸收液。利用鼓泡反应装置,考察了不同因素及氧化剂对吸收液脱硝效率(DN)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超过50℃不利于氧化吸收的进行;在弱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吸收液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低浓度的SO_2对DN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SO_2对DN有抑制作用。反应条件优化后,吸收液的DN高达48%。此外,发现NaClO_2是较为理想的添加剂,可将吸收液的DN提高至70%。  相似文献   
13.
14.
以山东沂河沉积物处置示范工程为例,分别对经土工管袋填埋和减量化隔离处置3年后的沉积物生态风险进行跟踪评价,以探究不同处置方式对沉积物重金属安全性的影响。对2种处置方式下沉积物中Cr、As、Zn、Cu、Cd、Pb和Hg的总量及赋存形态进行分析,并采用浸出毒性法、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PERI)进行生态风险和环境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2种沉积物处置场地内沉积物As、Cd和Hg总量超过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 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的风险筛选值;2种场地内沉积物中Zn和Hg的形态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浸出毒性实验表明,土工管袋填埋处置Cr、As和Cu浸出毒性高于减量化隔离处置,而Zn则相反。综合浸出毒性法、RAC和PERI的结果,经土工管袋填埋处置后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相对较高。在选择何种方式对疏浚沉积物进行异位处理时,应综合权衡各个方面因素,以确保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以某啤酒厂活性污泥作为接种物富集对污水有降解作用的微藻与细菌,探讨藻菌共生体在经过不同处理的污水培养基中生长情况及藻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微藻在两个处理组Treat.1(过滤且灭菌污水)和Treat.2(过滤未灭菌污水)中均生长良好;培养20d后,微藻和细菌在不同污水处理组中群落结构与原样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藻菌在污水培养基中生长,莱茵衣藻和小球藻在Treat.1和Treat.2中成为优势藻类;无色杆菌属unidentified OPB35的相对丰度在两组实验组中均明显增加,溶杆菌在Treat.1和Treat.2中显著减少.藻菌共生体对Treat.1和Treat.2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可达到73.7%和67.9%.结果表明,Treat.1和Treat.2中的污水培养基对微藻及细菌的群落结构有显著的影响,但不同处理组中不同藻菌共生体对培养液的CODCr去除无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养殖方式下底泥中污染物的环境行为,该文以海参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半开放与封闭养殖方式下硫与典型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封闭养殖池塘的还原性无机硫(RIS)含量较高,各形态分布为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铬还原性硫(CRS)>元素硫(ES),AVS向CRS的转化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而半开放式池塘中RIS的形态分布为CRS>AVS>ES,AVS可有效转化为CRS;受有机质(TOC)含量、水力扰动强弱等因素的影响,半开放养殖方式的硫化物环境风险较小,随着养殖时间增加,封闭养殖池塘底泥的环境风险增大;底泥重金属与TOC关系密切,来源可能是天然饵料以及有机药剂的降解;研究区域底泥中Cr、Cu、Zn、Cd优势态均为残渣态,而Pb以可还原态为主,养殖方式对重金属形态的分布影响较小;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得出的重金属污染等级存在差异,Cd污染应引起重视;底泥中AVS与Cu生物有效态呈显著正相关,表明AVS可有效限制Cu的生物毒性,而CRS与Pb生物有效态的负相关性显著,表明Pb生物有效态增加不利于CRS生成。  相似文献   
17.
超高浓度抗生素废水预处理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取絮凝→芽孢杆菌生物降解(缺氧水解)→再絮凝→Fenton试剂氧化的流程对COD_(Cr)50000mg/L以上超高浓度抗生素废水进行了预处理实验研究。其中各阶段的COD_(Cr)去除率为30.31%、27.01%、32.88%、33.82%。通过预处理可使废水COD_(Cr)从50000mg/L以上下降到10000mg/L左右,有利于下一步的常规生化处理。本试验为超高浓度抗生素废水的预处理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