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14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用GC-ECD内标法测定了三亚沉积柱状样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并以210Pb同位素法对柱样定年,探讨了柱样中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可能来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HCHs和DDTs的含量分别为0.04~1.46和0.01~0.59ng.g-1(以干重计,下同);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量使用OCPs后,沉积柱中OCPs在1965年、1971年和1975年分别出现了3个峰值;在我国禁止生产和使用OCPs后,柱样中OCPs含量自1986年后略有降低;自1990年起,OCPs含量明显增加,变化幅度较大,其含量变化与三亚发展建设有关.研究区域调查显示,近年来有林丹的输入,HCHs在沉积柱样表层富集较明显;在该偏氧化的沉积环境中,(DDD+DDE)/DDTs的值逐渐变小,且大部分均小于0.5,说明可能有新的DDTs输入.  相似文献   
42.
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索喀斯特地下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来源,研究选择典型的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进行,沿途采集7个断面的沉积物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16种优控PAH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上层沉积物中总PAHs浓度为37.75~1 662.72 ng/g,下层沉积物为43....  相似文献   
43.
为了掌握三峡库区水体多氯联苯环境污染状况,在长江三峡库区分两次采集了91件水体样品,并用气相色谱(GC-ECD)内标法分析了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研究了三峡库区水体中PCBs的残留水平及其环境交换。结果表明:库区水体中PCBs的含量范围为N.D.~48.67ng/L,均值为24.34ng/L(共31种),最大值出现在朝天门,为48.67ng/L;干流断面采样点PCBs的含量仅有一个点位超过了《地表水水质标准》(GB3838—2002)标准,超标倍数为1.16倍;长江支流PCBs的分布特征是,与嘉陵江有关的采样点PCBs的含量都相对较高,其次是大宁河,但与嘉陵江同等级的乌江其含量却很低;水库中PCBs的环境交换主要集中在被淹没的土壤与库区水体之间,因此三峡大坝的蓄水和冲砂会使曾经被吸附的PCBs释放出来,导致库区水体中PCBs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44.
孙焰  祁士华  张莉  邢新丽  杨丹  胡天鹏  瞿程凯 《环境科学》2016,37(10):3714-3722
2014年6月12日~7月22日,在武汉市洪山区进行PM2.5采样,分析了夏季PM2.5及其水溶性离子的浓度,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PM2.5中多环芳烃(PAHs)浓度进行测定,探讨其污染来源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PM2.5质量浓度为36.41~220.02μg·m-3,平均值为97.38μg·m-3,超标率为59.26%,气象因素中风速对其影响较大,随着风速的增加,浓度呈降低趋势;SO2-4、NO-3、NH+4和K+是PM2.5的主要组成成分,占PM2.5质量浓度的40.67%,气溶胶偏酸性;对SO2-4、NO-3的形成过程分析发现其所受的影响因素不同,PM2.5中NH+4主要以NH4HSO4和(NH4)2SO4的形式存在.PM2.5中PAHs日均质量浓度为11.30 ng·m-3,主要是以4、5、6环为主.对PM2.5来源进行分析表明工业废气及汽车尾气的排放为主要污染源,其中燃煤及汽车尾气占83.90%,石油源占10.17%,炼焦排放占5.08%.PAHs总毒性当量浓度(TEQBa P)值为0.22~11.19ng·m-3,平均值为1.74 ng·m-3,日均超标率7.41%.  相似文献   
45.
梁子湖近代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研究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湖北省梁子湖高分辨率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研究,得到了梁子湖区近代环境污染的波动记录。对所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到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和组成的物质来源,其中Cd、Ni、Fe主要反映了流域侵蚀作用控制的重金属分布;Zn、Pb、Mn、Co、Cu主要反映了人为污染(尤其是大气干湿沉降)对重金属含量变化规律的影响。据分析结果推测,深35-40cm处元素含量高峰值对应于19世纪末近代工业兴起.环境变化所致;20cm处高峰值对应于上世纪中叶以武汉钢铁公司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污染留下的物质记录;10cm至表层金属含量逐渐增加,为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和城镇工业的发展导致的大气污染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急剧升高,该结果说明利用梁子湖区高分辨率金属沉积记录研究人类活动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对环境的影响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6.
新疆孔雀河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新疆孔雀河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22种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其主要OCPs含量的顺序为:六六六>异狄氏剂醛>滴滴涕>艾氏剂>硫丹Ⅱ>异狄氏剂>氯丹.研究表明,近期有γ-HCH输入到孔雀河,其最可能的来源是博斯腾湖的补给或孔雀河附近的农业回流水.滴滴涕的组成特征分析表明,DDTs主要源于施用的农药在好氧环境土壤中的分解,产生DDE等主要产物.风险评价表明,污染物的风险较低,所有被评估的OCPs的风险值均小于风险评价高限(ERM).  相似文献   
47.
武汉市洪山区春季PM2.5浓度及多环芳烃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武汉市洪山区2014年春季PM2.5的浓度,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了多环芳烃(PAHs)的组成.结果表明,PM2.5的质量浓度为47.99~195.87μg/m3,平均质量浓度为(101.34±32.49)μg/m3,超标天数占总监测天数的81.82%;PM2.5质量浓度与各气象要素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M2.5中PAHs日均浓度变化范围为8.44~34.45ng/m3,平均浓度为21.48±7.03ng/m3,其中4环PAHs的含量最高,达到11.72ng/m3,占总PAHs浓度的54.56%,结合典型污染来源中PAHs的特征比值和数学统计中主成分分析法,判断出其主要污染来源为车辆排放、燃烧源和燃煤源;PAHs日均总毒性当量(∑BaPeq)浓度范围为1.10~5.46ng/m3,平均值为2.99ng/m3,日均超标率达到60.61%.  相似文献   
48.
洪湖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释放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洪湖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试验,对悬浮状态下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释放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释放具有初始阶段释放速度快而后释放速度减慢的规律. 并且,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释放强度主要受化合物的水溶性控制. 水溶性相对较高的物质(如α-HCH)在水中的释放浓度较高,释放时间也更长. 另外,温度对有机氯农药的释放也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释放明显加强. 最后,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建立了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释放的一级动力学模型并确定了模型参数. 释放动力学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实测值与模拟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9.
我国桂林毛村地下河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桂林岩溶地区毛村地下河的重金属进行了检测,并应用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进行了健康风险的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河表层水中Cr未检出,Cu、Pb、Zn及Cd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8.90μg·1-1、58.63μg·1-1、23.73μg·1-1和0.11μg·1-1,Cd、Cr、Cu和Zn未超过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限值,Pb严重超标.5种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年总风险为2.36×10-6a-1,其中致癌污染物Cd通过饮水途径所引起的平均个人年风险平均值为3.11 ×10-7 a-1;非致癌污染物Pb、Cu和Zn所引起的平均个人年风险在所有采样点均表现为Pb>Cu>Zn.在本次研究中,Cd是主要的风险污染物,其次为Pb.  相似文献   
50.
广州市大气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7,自引:16,他引:21  
李军  张干  祁士华 《环境科学》2004,25(3):7-13
对广州市大气中气态和颗粒态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连续一年的采样观测.结果表明,气态和颗粒态样品中PAHs的平均浓度值分别为312.9 ng/m3 和 23.7 ng/m3,即多环芳烃主要存在于气相中,占大气总PAHs年平均的92.5%,且在夏季的比重要高于冬季.所检出的的气态多环芳烃以芴、菲、蒽等低环数化合物为主,其中菲占了总含量的60%以上;颗粒态多环芳烃则以高环数的化合物为主,各化合物所占的比重相当,其相对浓度无显著差别.气态多环芳烃在夏季达到高值,冬季降为低值;而颗粒态与其相反,夏季低值,冬季达到高值.在所测定的气象条件中,温度在影响气态多环芳烃浓度变化的因素中占了绝对优势,其次为风速,其它气象因素未观测到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对颗粒态多环芳烃来说,则无绝对的影响因素,温度、风速和湿度同为重要影响因素,但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各因素的影响大小顺序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