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8篇
安全科学   6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285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1.
为探讨水温和营养盐增加对冬、春季节太湖藻类生长和群落演替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水温(不增温、12.0、14.0、16.0、18.0、20.0℃)和不同营养盐浓度(低、中、高营养盐浓度)下藻类的生长及优势种群变化. 结果表明:藻类∑ρ(Chla)〔蓝藻、绿藻及硅藻中ρ(Chla)总量,下同〕随着水温的升高呈增加趋势,在20.0℃下∑ρ(Chla)为0.19~12.94μg/L,显著高于其他水温试验组(0.01~6.83μg/L);与较低水温(不增温、12.0、14.0℃)相比,较高水温(16.0、18.0、20.0℃)更能显著促进藻类对氮、磷营养盐的吸收利用. 添加营养盐后,硅藻、绿藻ρ(Chla)的日均值分别为0.52~4.07、0.17~0.52μg/L;湖水中∑ρ(Chla)呈增长趋势,并且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优势种由绿藻转变为硅藻,硅藻ρ(Chla)所占比例从试验初始的50%升至75%~98%, 说明营养盐增加可加大硅藻的竞争优势;而绿藻的生长则可能同时受水温和营养盐共同作用的影响,因此太湖冬、春季节藻类的演替同时受到水温和营养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12.
研究赤泥对中轻度Cd污染的酸性潮泥田稻谷产量和Cd污染修复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谷产量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早稻以施4 500 kg/hm2赤泥的产量最高,晚稻以施3 000 kg/hm2赤泥的产量最高,分别比不施赤泥增加了11.36%和8.30%;稻草产量与稻谷产量不同,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水稻生长各时期土壤pH值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施用赤泥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土壤pH值,还具有持续性.赤泥因其呈碱性可提高土壤pH值,而土壤pH值升高将使大量易溶性Cd向难溶态转化,pH值升高是导致土壤Cd活性降低最直接的原因.施用赤泥后土壤有效态Cd质量分数减少是土壤pH值升高与土壤吸附能力增强共同作用的结果.水稻糙米中Cd的质量分数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与不施赤泥对照处理相比,早稻施赤泥RM-1、RM-2、RM-3、RM-4和RM-5处理糙米中Cd的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10.34%、31.03%、34.48%、41.38%和64.5%,晚稻糙米Cd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14.29%、32.14%、35.71%、39.29%和46.43%.其主要原因是施用赤泥后土壤有效态Cd质量分数减少.  相似文献   
513.
在土壤镉污染日趋加重的背景下,镉污染农田生产安全性备受关注,进行土壤镉污染修复和降低农产品镉污染风险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该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揭示不同钝化剂处理(海泡石、秸秆生物炭、石灰、石灰+腐殖酸、石灰+海泡石、石灰+偏硅酸钠+硫酸镁)对土壤镉及小麦和水稻吸收镉的影响,并比较钝化剂对降低小麦和水稻镉污染风险效果的差...  相似文献   
514.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晚稻田CH4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不同施肥处理的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一气相色谱法对晚稻田CH4排放通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T1)相比,各施肥处理CH4排放通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秸秆还田+化肥处理(T5)CH4平均排放通量为9.96mg·m^-2·h^-1,比增氮磷施肥处理(T4)和对照分别增加26.1%和120.0%;平衡施肥处理(T2)和减氮磷施肥处理(T3)CH4平均擗放通量比对照增加20%左右。说明施化肥可能提高水稻植株运输能力,进而增加CH4排放,但并未发现施化肥处理(T1、T2、T3和T4)之间CH4排放存在显菩差异。同时对相关环境因素的分析表明,各处理CH4排放通量与土壤5cm深处温度间存在指数函数关系,并与田间水层厚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综合考虑温室效应和稻谷产量,认为他为推荐施肥方式,即N、P2O5和K2O施用量分别为180、90和135kg·hm^-2,在插秧前1d施入占总N量70%的碳铵和全部磷肥、钾肥(过磷酸钙和氯化钾)作为基肥,并存分蘖期(2008年7月19日)追施占总N量30%的尿素。  相似文献   
515.
天津市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污染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天津市2004-2008年环境空气中的NO2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中心城区污染呈总体下降趋势,但仍是污染较重区域,滨海新区污染呈明显加重趋势。对主要污染源的排放分析表明,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为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排放量分别占53.1%-67.6%和28.7%-44.0%。认为加大工业污染源NOX减排力度、实施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和改善能源结构是控制NOX污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16.
从"两条主线论"考察中国文明进程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审视,在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中,除了存在传统史学所强调的“人与人”的关系这条主线外,还存在着“人与自然”关系的主线,本文以中国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为例证,初步论证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关系是中国文明发展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公平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517.
四川天门冬属植物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18.
519.
四川省药用真菌初步名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20.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进行,自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国内业务以来,我国的保险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保险费收入大幅度增长,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业务品种逐年增多。与此同时,对投保单位和个人由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的保险赔款也相应增加,保险的经济补偿作用日益得到发挥。仅1986年,国内财产保险业务处理的赔案就达250余万起,支付赔款15.9亿元,使成千上万的受灾企业和城乡居民迅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就拿与交通安全密切相关的运输工具保险来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初期的1980年,我们承保的机动车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