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55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61.
衣俊  程金平 《环境科学》2017,38(3):1173-1181
纳米银在自然环境中的理化性质可能严重影响其环境效应,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比较纳米银在自然水样和实验介质条件下的理化性质和毒性效应.实验表征了粒径4 nm表面包裹物为油胺的纳米银,在不同介质条件下的粒径和团聚性,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环境介质条件下纳米银暴露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毒性效应.透射电镜照片显示油胺包裹的4 nm纳米银在环境介质中发生明显团聚.油胺包裹的4 nm纳米银暴露会抑制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速率,降低生理盐水溶液中细菌的存活率.纳米银在实验条件下对细菌的毒性呈一定剂量效应关系,但是在环境水样中剂量效应关系不明显.低浓度纳米银在环境水样中的毒性比其在实验介质中弱.纳米银的透析袋暴露实验中,细菌的存活率有显著提升,揭示纳米银与细菌的直接相互作用对毒性效应有重要作用.与实验条件的培养基和生理盐水介质相比,环境水样中的纳米银更趋向以团聚形式存在,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几率减小,因此纳米银在环境介质中对细菌的毒性会降低.  相似文献   
62.
利用大气采样器采集上海市某工业区焦化厂,电厂和氯碱厂的大气颗粒物(PM10),结果显示,工业区中低环化合物占优势;焦化厂、电厂和氯碱厂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分别是萘、苊和菲;煤炭燃烧是该工业区焦化厂和电厂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氯碱厂多环芳烃可能主要是来自于其上风向的焦化厂,二者可能有弱的相关性;苯并(a)芘含量处于中等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63.
生物传感器和生物芯片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阐述了生物传感器和生物芯片的基本概念,对基因芯片技术作了简介,重点叙述了生物传感器和生物芯片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并就其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4.
为探讨影响沉积物和生物膜对汞的吸附量及吸附形态的各种因素,采集了黄浦江底泥和生物膜样品,进行汞的吸附实验,发现pH值和Na 浓度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pH=6时,汞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在低的离子浓度范围内,吸附量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Na 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吸附量反而降低.通过对吸附数据的拟和发现,Freundlich方程更适于描述汞在底泥中的吸附过程,而Langmuir方程更适于描述汞在生物膜中的吸附过程.外加汞源后,生物膜所转化的气态汞和有机质结合态汞含量较高,而底泥中的有机质结合态的汞含量则较高.  相似文献   
65.
从农药厂阿特拉津生产车间污泥中分离出菌种AT菌,进行了系列降解实验。不同温度的降解实验表明,在4~20℃的实验温度范围内,AT菌能够降解代谢污染质,并随温度的升高,降解能力增强。20℃时降解率为38.84%;AT菌在外加氮源、碳源及以阿特拉津为惟一碳源和氮源等条件时对农药污染质阿特拉津均具有降解能力,且在以阿特拉津为惟一氮源(外加碳源)条件下的降解效果最好,此时的降解率为30.39%。  相似文献   
66.
为了研究快速检测海产品中低浓度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生化方法,在传统小白鼠法的基础上,使用浓度(以STXeq计)为1和0.2μg/kg的市售双壳贝类PSP提取液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分别研究暴露15、60、120min后小鼠血液中ACh、AChE、NO和NOS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低浓度(0.2μg/kg)、短时间(15min)条件下仅ACh含量发生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p0.05,含量(以蛋白计)为(141.2±14.8)μg/mg];而NO与NOS却在长时间(120min)暴露后才发生改变[与对照组相比p0.05,分别为(68.7±3.8)μmol/g及(40.1±4.9)U/mg].在高浓度下,3个时间点的ACh含量也均发生显著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浓度及短时间条件下反映PSP效应的指标仅是ACh,从而可以尝试选择其作为快速检测PSP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7.
大金山岛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的空间分布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大金山岛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季度性变化、空间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分4个季节共采集146个土壤样品.结果显示,大金山岛土壤有机质较为丰富,含氮量较高,其全年均值分别高达9.04%、4.52 g·kg-1,与2002年所测数据相比较,有机质含量(9.01%)几乎未变,全氮含量(6.89 g·kg-1)有所降低;变异系数在33.9%~49.7%之间,属于中等变异程度;季度性差异较为明显,夏季低,冬、春两季高;北坡(阴面)>南坡(阳面).大金山岛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的分布呈现偏正态分布;有机质与全氮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0.01水平),Pearson系数为0.778.C/N的比值接近25,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均富足.  相似文献   
68.
为了探讨我国典型汞污染地区汞污染生物效应 ,并尝试应用即刻早期基因c-fos表达变化早期预报典型汞污染地区汞神经毒性的可行性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实验粮食饲喂后 ,大鼠海马c-FOS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表明污染粮食显著诱导大鼠海马c-FOS蛋白表达 ;在饲喂过程中硒与汞有拮抗效应 .初步推断 ,即刻早期基因c-fos表达变化可以作为汞污染地区汞神经毒性检测和评价效应指标 .  相似文献   
69.
汞污染地区粮食对大鼠脑组织氧化损伤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典型汞矿和典型化工厂粮食对大鼠进行暴露,研究了大鼠脑组织中MAD、SOD、GSHPx以及脑汞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经过7d暴露后,清镇组大鼠及万山组大鼠脑汞蓄积均出现显著性差异(清镇,p<0.05;万山,p<0.01)。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暴露3d后,清镇组脑组织GSHPx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暴露7d后,万山组脑组织GSHPx及MDA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GSHPx,p<0.05;MDA,p<0.01),清镇组脑组织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证明经7d暴露后,大鼠脑组织中已产生脂质过氧化损伤。进而表明上述两处典型汞污染地区汞污染极为严重,可能已经通过食物链严重影响到当地公众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70.
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土壤重金属锌污染的电动修复技术,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和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场作用下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分布发生明显变化,使得大部分重金属能在电极附近富集而被去除,且土壤的pH值等是影响电动力学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污染物Zn在电场作用下主要是在阴极附近产生富集,迁移方向由阳极向阴极,当实验电压为0.5V/cm时,在阳极附近土壤中锌的去除效率达到74.3%。电动修复中由于两极的氧化还原反应造成电极附近pH值产生明显变化,阳极附近的pH值由开始时的6.7逐渐变小到4.8,而阴极附近则相反,由开始时的6.8逐渐增大到9.2,表明土壤的酸性碱性条件变化明显。此外电动修复过程中电极附近的温度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