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内蒙古高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气温变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会对近地面的气温测量产生影响。论文基于气象站点气温资料,1:10 万LUCC数据集以及NCEP再分析气温资料,利用“观测减去再分析(OMR)”方法拆解出土地覆被对气温变化的单独贡献,借助Sen 趋势与Mann-Kendall 非参数检验计算方法分析了内蒙古地区1980-2010 年间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气温及其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近30 a 来LUCC对气温的影响总体表现出显著升温的作用,增加趋势为0.29 ℃/10 a。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对气温升高趋势的影响从大到小为:沙地>建设用地>草地>耕地,而且具有明显空间差异。同一种土地覆被类型在不同气候环境下的温度变化趋势差异也较大。1990-2005年间气象站点缓冲区内LUCC变化类型主要以耕地开垦、城市扩张以及草地面积减少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内蒙古地区的LUCC特征,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垫面的改变对1990-2005年间气温上升贡献了0.49 ℃。土地覆盖变化在1980-2010期间呈现逐渐加剧的趋势,特别是2000年以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显著提高了气温的升温趋势。  相似文献   
32.
侯鹏  翟俊  陈妍 《环境保护》2023,(3):58-60
生态退化和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挑战。生态保护修复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系统质量和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也可以减缓区域气候变化和增强区域生态系统气候韧性。生态保护修复与应对气候变化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如何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利用管理,成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命题。本文梳理了我国通过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系统管理等开展减缓气候变化的策略与实践,从政策措施和利益相关方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3.
基于GIS的凤嘴江水污染控制规划数据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强  翟俊 《重庆环境科学》2001,23(3):29-32,37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新技术,将它应用于水污染控制规划(WPCP)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中数据库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和信息源,也是系统发展的瓶颈技术之一,有必要进行深入和全面的研究,由于水污染控制规划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所涉及的数据比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得杂得多,本研究以GeoMediaProfessional3.0为基础平台,对系统数据库建库过程中涉及的数据特点,数据结果与数据模型,数据组织与管理,数据库功能分析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开发了GIS技术的凤嘴江水污染控制规划数据库,较好地满足了GIS应用的要求,为相关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4.
采用新型序批式生物膜法(SBBR)处理生活污水,研究在厌氧/缺氧模式下生物聚磷以及同时硝化反硝化的特性。试验表明,正常工况下出水TP去除率为84%,TN去除率为80%。DO是SBBR同时硝化反硝化的控制因素,且适当缩短泥龄有利于除磷。  相似文献   
35.
不同气候带退耕还林对区域气温的影响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麟  翟俊  宁佳 《自然资源学报》2017,32(11):1832-1843
退耕还林改变陆表覆盖状况,导致碳收支和地表能量平衡变化,从而影响区域气温。论文通过定量估算耕地转为林地导致生态系统吸收大气CO2和地表能量平衡的变化,分析21世纪初10 a中国不同气候区开展退耕还林对区域气候调节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1)仅考虑碳调节,各气候区退耕还林皆表现为241.6~470.2 Mg CO2-eq hm-2的碳蓄积过程,具有2.2~16.5 Mg CO2-eq hm-2的碳汇作用即致冷效应,特别是亚热带湿润区。2)仅考虑地表能量平衡,中温带干旱与半干旱区退耕还林引起的净辐射增加程度大于潜热通量的增加程度,因此地表对大气供热表现为增温效应;而亚热带湿润区退耕还林引起净辐射减少及潜热通量增加,青藏高原、中温带湿润区净辐射增加程度小于潜热通量的增加程度,因此地表对大气供热皆表现为致冷效应。3)同时考虑碳调节和地表能量收支,中国亚热带湿润区退耕还林的致冷效应是仅考虑碳调节致冷效应的1.25~1.45倍,而中温带干旱区退耕还林的致冷效应则为仅考虑碳调节效应的近一半。  相似文献   
36.
冲击负荷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水流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示踪剂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水力停留时间分布(RTD),探讨了冲击负荷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水流规律.结果表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在恒定负荷和冲击负荷条件下的实际平均停留时间均大于表观停留时间,混合效应是导致流态偏离理想推流态的主要原因;水力冲击使入流污染物(包括冲击前、冲击中以及冲击后进入的污染物)在系统内部的接触反应时间缩短,其中峰值时间、最短停留时间和实际平均停留时间的相对大小依次均为:恒定负荷>冲击负荷后>冲击负荷前>冲击负荷中;采用基于动态流量的时间变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的RTD对人工湿地所处的水力负  相似文献   
37.
生态保护地协同管控成效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区分类管理是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管控制度,生态保护地是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开展生态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及不同类型生态保护地之间的协同管控成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吉林省自然保护地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保护地(即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为研究对象,以重要生态空间、植被生态、水源涵养功能为主要内容,基于“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省域”的管控梯度差异,评估分析了生态保护地的协同管控成效。结果表明:(1)从重要生态空间协同管控成效来看,自然保护地的重要生态空间面积比例最高、人类活动干扰指数最低,这与生态保护管控严格程度呈现很好地正相关。但是1980—2015年间重要生态空间面积比例均有所减少,减少幅度与管控严格程度没有表现出正相关。(2)从植被生态协同管控成效来看,植被覆盖总体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步降低的特点,与东部分布有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森林类自然保护区、西部分布较多的湿地类自然保护地的空间特征一致。但是,由于湿地及水域类型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较高,且分布在吉林西部草原和平原区的面积比例较高,自然保护地的年际变化较大、且植被覆盖稳定度低于重点生态功能区。(3)从水源涵养功能协同管控成效来看,水源涵养能力呈现出东部和西部高、中部低的特点,与这两个区域主要分布有森林、草地和湿地等重要生态空间密切相关,也与分布着大面积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各类自然保护地密切相关。自然保护区的水源涵养能力最高,且年际变化最小、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38.
比较了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两种方法对左炔诺孕酮的萃取效果,为含左炔诺孕酮水样分析预处理提供参考.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正己烷、乙酸乙酯4种有机溶剂和StrataTM-X(60 mg,3mL)固相萃取柱对左炔诺孕酮的萃取回收率;萃取回收率分别为:乙酸乙酯(97.22%)>二氯甲烷(91.89%)>正己...  相似文献   
39.
将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相结合,基于反硝化除磷原理,开发出双相序批式脱氮除磷处理工艺A2ON。着重研究生活污水COD/TN比值变化的对除磷脱氮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对水质的适应能力强,可以降低好氧需求,较大程度地减少除磷和反硝化对碳源的竞争,同时保证了世代时间长的硝化菌可稳定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