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耿凤华  张书武  宫磊 《化工环保》2018,38(2):217-221
选取甲苯、乙酸乙酯为目标污染物模拟印刷有机废气,采用生物滴滤塔对其进行处理。从某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活性污泥中筛选出3株能够高效降解甲苯、乙酸乙酯的优势菌种,经鉴定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实验结果表明:增大乙酸乙酯配比对VOCs去除率影响不大,而增大甲苯配比导致VOCs去除率下降明显;在进气VOCs质量浓度为约800 mg/m3(甲苯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1∶1)、气体空床接触时间为300 s、菌液喷淋量为800 L/h、菌液温度为25 ℃的条件下,VOCs去除率可达约99%。生物滴滤塔运行一段时间后,对菌种进行再鉴定,结果与处理前一致。  相似文献   
102.
采用Fenton流化床陶瓷膜反应器处理造纸废水二级出水,研究了陶瓷膜膜污染的机理,提出了相应的清洗再生方案。实验结果表明:Fenton流化床陶瓷膜反应器处理后废水的溶解性有机碳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84.2%和94.1%。通过Darcy定律模型计算,过滤阻力主要来自于滤饼层阻力,约占总阻力的62.1%;滤饼层中主要污染物为悬浮固体,约占滤饼层总质量的75.4%;疏水性有机物是造成滤饼层污染的主要溶解性有机物,而亲水性有机物更易造成膜孔堵塞;腐殖酸对滤饼层和膜孔堵塞影响较大,而蛋白质比多糖更易引起膜孔堵塞。采用HNO_3清洗污染膜效果最佳,在HNO_3质量分数1.00%、反应时间15 min时,膜通量恢复率达73.6%。  相似文献   
103.
太湖水体溶解态磷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0年太湖西岸区北段、湖心北区、贡湖、梅梁湾、竺山湾、西岸区南段、湖心南区、南岸区和湖心区9个研究点位水体中的溶解态总磷(TSP)、溶解态反应磷(SRP)和叶绿素a(Chl-a)进行了长达1年的动态监测,全面分析了太湖不同月份、不同区域水体溶解态磷含量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藻类生长的相关性。全湖月平均TSP变化范围为(0.027±0.019)~(0.054±0.042)mg/L,SRP变化范围为(0.009 ± 0.006)~(0.035 ± 0.020) mg/L,夏秋季SRP含量高于春冬季。北太湖区溶解态磷含量普遍高于南太湖区,近岸溶解态磷含量高于离岸。各点位年均TSP变化范围为(0.019±0.011)~(0.104±0.038) mg/L,SRP变化范围为(0.009±0.006)~(0.041±0.022)mg/L。全年SRP变异(53.2%)高于TSP(23.4%)、近岸变异高于离岸、表层高于底层。溶解态磷含量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外源磷输入影响太湖水体溶解态磷分布。全年中太湖水体TSP、SRP与Chl-a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3(P<0.01)、0.284(P<0.01)。  相似文献   
104.
以2010年5月27日太湖水样为测试对象,进行典型溶解性有机磷(草甘膦和植酸)的ICP-AES加标回收试验验证C18柱去除有机磷的能力,探讨了样品消解在ICP-AES法测定TSP过程的作用,使用ICP-AES法测定水样中不同形态磷含量间接定量太湖DOP水平,并与传统方法测得的DOP含量作对比。结果表明,过C18柱可去除水样中96%以上的有机磷,能实现过滤前后水样有机物差异的效果;水样经过消解后测定值(TSP)为0.025~0.095 mg/L,大大高于未消解系列测得值(0.009~0.030 mg/L),ICP-AES法测定有机磷含量较高的水样时需要经过消解的预处理步骤;使用ICP-AES与C18柱相结合的方法测得太湖DOP含量为0.014~0.069 mg/L之间,大大高于传统比色法DOP测得值0.026~0.083 mg/L,前法能更准确的间接定量水体中DOP水平,而后法可能会大大高估DOP在水环境中的实际含量。  相似文献   
105.
利用区域化学传输模式WRF-Chem对2014年10月珠江三角洲臭氧干沉降特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臭氧干沉降通量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日间平均沉降通量[0.68μg/(m2·s)]明显大于夜间[0.21μg/(m2·s)];同时,珠江三角洲城区的臭氧沉降通量及日较差均比周边植被覆盖区小.受NOx和VOCs等前体物以及各气象要素场的综合影响,臭氧浓度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单峰型分布特征,在14:00~15:00达到峰值,秋季臭氧浓度高值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主要排放源下风向区域的广佛交界、江门及中山东部等地区;臭氧的干沉降速率也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从07:00~08:00的0.27cm/s开始迅速增大,10:00~16:00基本保持在0.60cm/s左右,17:00开始平缓减小至午夜的0.21cm/s左右;干沉降速率的变化主要受空气动力学阻抗Ra、粘性副层阻抗Rb以及表面阻抗Rc影响,研究表明夜间的干沉降速率主要受Ra影响,而日间Rc起主要作用.这3种阻抗分别受大气稳定度、摩擦速度和下垫面土地利用类型影响,在珠江三角洲区域亦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6.
一种快速定量估计大气污染物来源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量估计目标区域大气污染物源区的时空分布对有效应对空气污染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利用FLEXPART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式、WRF模式和清华大学MEIC人为排放源清单,建立了一种基于气象条件和人为源排放清单的快速定量估计大气污染物源区时空分布的方法,并以上海地区2015年12月22—23日一次污染过程为例,确定了目标区域和目标时段的污染物来源分布.与WRF-Chem模式人为排放源"清零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定量估计的结果尽管在数值存在一定偏差,但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本文提供了一种快速并较为准确的定量估计目标区域大气污染物源区时空分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7.
SBR系统外加磁场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耿淑英  付伟章  王静  郑书联 《环境科学》2017,38(11):4715-4724
SBR反应器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为进一步提高其处理效率,提出在SBR反应体系再外加一个磁场来提高其运行性能.研究了不同磁感应强度对反应系统污染物降解效率的影响,并采用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磁场条件下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磁场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SBR系统的运行性能,且当磁感应强度为7×10~(-2)T时效果最明显.其中,外加磁场对SBR反应系统中总氮去除效果的影响显著,在7×10~(-2)T时脱氮率从无磁场的65.69%提高到85.98%.外加磁场显著提高了污泥脱氢酶活性,因而也会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产生积极作用.通过对不同磁感应强度下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比较发现,7×10~(-2)T磁场下活性污泥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最高.实验SBR反应器中的细菌域共鉴定出14个门,主要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5.3%~61.5%)、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8.6%~46.2%)、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5.3%~47.2%)、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0.4%~4.0%)为主.重要的脱氮细菌:如α-Proteobacteria的Rhodoblastus、Paracoccus;β-Proteobacteria的Alicycliphilus、Comamonas、Xenophilus、Acidovorax、Dechloromonas、Thauera;δ-Proteobacteria的Desulfovibrio;Planctomycetes门等,在中等磁感应强度尤其是7×10~(-2)T时,丰度最高,与脱氮效率增加有内在的联系.典型的PAOs如Acinetobacter、Pseudomonas、Propionicimonas等,在中等磁场条件下含量较高,与除磷率变化趋势相同.活性污泥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与污水处理效率存在一定相关性,外加磁场通过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8.
109.
摘要利用原位沉淀法将水合氧化铁(HFO)负载于氨基膦酸树脂D418上,制备一种对污水中磷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复合吸附剂(HFO-D418),研究了pH、共存离子对HFO-D418去除水中磷的影响,结合红外光谱对HFO-D418吸附磷的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D418与HFO-D418对磷的吸附均在pH为7.0时达到最佳,最大吸附量分别为9.21、36.12mg/g。共存离子的存在将降低两种吸附剂对磷的吸附量,相比而言,HFO-D418受共存离子的影响较D418小,4种共存离子中,CO_3~(2-)对吸附的影响最大,NO_3~-的影响最小。HFO-D418再生性能优异,以4%(质量分数,下同)NaOH+4%NaCl为解吸剂,经5次再生循环后HFO-D418解吸率仍为80%左右。D418与HFO-D418对磷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D418离子交换作用及HFO与磷的络合反应、静电吸引是HFO-D418吸附磷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0.
针对某油田矿区联合站产生的含聚采油废水水质特点,在室外条件下,采用"聚结除油+溶气气浮+Fentn试剂氧化+深度过滤"组合工艺成套装备对其进行处理,出水COD_(Cr)可降低至50 mg/L以下,SS降低至30 mg/L以下,含油降低至1 mg/L以下,色度降低至30倍以下,外排水水质指标达到GB 8978 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并满足进入后续膜系统深度处理的进水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