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128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239篇
基础理论   74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通过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动态试验,研究不同加载速率下的钢筋混凝土梁柱力学特性。考虑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和刚度的动力效应,引入损伤因子,并考虑混凝土损伤对卸载刚度的影响,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率相关的三折线恢复力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动态试验,对比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得出:考虑应变率效应和混凝土损伤对卸载刚度的影响,能够更好地反映构件的动力特性。对一平面框架结构模型进行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动态分析,研究加载速率对结构动力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结构模型各构件的强度和刚度增大,结构模型整体抗侧移刚度增强,水平位移减小。  相似文献   
542.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度了成渝地区2005—2018年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水平,并基于ArcGIS10.3软件进行了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①2005—2018年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数均保持上升趋势,"双峰"格局显著。②耦合及耦合协调水平整体较低,阶段性特征明显,政策引导作用显著。③耦合协调重心始终以成、渝两地为中心迁移变化,"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初见成效,两大核心城市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未来,应进一步发挥成、渝两大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强化区域一体化意识,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43.
巴陵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石油炼制为龙头,生产合成橡胶、环氧树脂及其他有机化工产品的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现有生产及辅助装置60余套,主要产品有30多个品种、120多个牌号.公司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坚持不懈地实施治污、利废并举战略,狠抓了源头管理、污染治理和"三废"综合利用等重点环节.1998年以来,先后投资近1.6亿多元进行污染治理,新建污水处理、皂化废碱处理等28套环保装置,公司环境绩效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544.
班组是企业各项安全政策、制度、法规、标准、规范的支撑点和落脚点,也是各类事故的多发点.班组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具有良好针对性、实效性的班组安全建设新方法.  相似文献   
545.
有机锡致海洋腹足类性畸变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锡作为防污损生物附着添加剂曾被大量使用,在极低浓度下就能诱发腹足类发生性畸变现象,严重危害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虽然三丁基锡已被国际海事组织全球禁用,但目前报道的环境有机锡污染仍然非常严重,而且其致毒机制一直众说纷纭。首先,简述了腹足类性畸变及其在世界各个海域有机锡污染监测中的应用,重点综述了有机锡致海洋腹足类性畸变分子机制的3种假说:脊椎动物类型的类固醇激素假说、神经肽假说以及视黄酸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假说,另外,结合快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了研究腹足类性畸变分子机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546.
苯和甲醛联合染毒对小鼠脾脏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苯和甲醛联合染毒对小鼠脾脏的损伤以及二者是否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选择BALB/c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设苯组、甲醛组、苯和甲醛联合染毒组及玉米油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对小鼠进行气态甲醛吸入染毒或/和苯玉米油溶液灌胃染毒。染毒结束后对小鼠脾脏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且测定脾脏的脏器系数以及脾脏组织的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苯和甲醛联合染毒组小鼠脾脏组织中ROS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的上升趋势(P<0.01),脾脏的脏器系数以及脾脏组织中MDA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在脾脏免疫组织形态变化以及脾脏组织中MDA含量这2个生理生化指标上,苯和甲醛联合染毒对小鼠脾脏的损伤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47.
扎龙湿地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扎龙湿地271 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总有机碳(TOC)和总磷(TP)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评价了其污染水平,并进一步探讨了沉积物碳-氮、碳-磷的耦合关系,揭示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TOC、TN及TP的平均值分别为21 047.2、1 961.9 和404.4 mg·kg-1,含量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从空间分布格局上看,扎龙湿地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盐含量北部高于南部,西部高于东部,TOC和TN高值区位于西南,TP的高值区位于东北和西南。表层沉积物中TOC、TN和TP的富集系数平均值分别为2.3、6.7 和1.3,富集程度顺序为TN>TOC>TP;TOC、TN和TP 的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1、3.6 和0.7,表明沉积物已经受到污染,但绝大部分仍属于多数底栖生物可承受的污染水平。扎龙湿地表层沉积物C/N平均值为11,表明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具有明显的双重来源,其中陆源有机质主要集中在北部、东部,其次为西部;C/P值高于C/N值,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导着C/P值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48.
常熟市高风险区水稻籽粒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长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发展区域粮食安全问题,于2005年采集了常熟市10个城镇高风险区农田的155个水稻籽粒样品,分析了稻米和稻壳中Cd?Cr?Cu?Pb?Zn?Ni?Hg和As的含量,并分别评价了样品的污染程度及其安全水平.结果表明,在10个城镇稻米与稻壳样品中,重金属含量顺序基本一致,部分重金属分布特征存在差异.以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稻米中Pb?Hg?Ni和Cd超标,其中Pb最为严重,超标率达29.7%;其次为Hg,超标率为20.6%.稻壳中As和Pb超标,超标率分别为3.2%和1.3%.稻米样品综合污染指数为0.30~3.50,污染稻米占28.4%,以新港镇稻米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1.42为最高,已达轻度污染,其他城镇都没有达到污染水平;稻壳样品综合污染指数范围为0.15~2.46,污染稻壳占3.2%,所有城镇中稻壳综合污染指数均值都为安全级.稻米中重金属对人体暴露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区稻米中Cu和Zn存在潜在食物安全风险,而Pb也有部分城镇出现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549.
近年来,基于微藻的废水处理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猪场废水所具有的高色、高浊、高盐等水质特点限制了微藻的处理效果和生长情况.为解决该问题,本研究考虑采用电场处理技术与微藻废水处理相结合的思路,对猪场废水厌氧消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先比较4种不同阳极材料(石墨、铝、不锈钢、钛)的废水预处理效果,再进一步考察各组电场预处理对后续微藻废水处理效果和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锈钢组和铝组对色度和浊度均表现出了较好的去除效果(92.44%和83.72%;99.83%和99.74%).此外,经电场预处理后的微藻废水处理效果和生长情况均有明显的提升,其中不锈钢组和铝组最终生物量分别达到2.22、1.89 g·L-1,远高于对照的原水组.而不锈钢组和铝组中的叶绿素a含量浓度分别增至接种时的11.48倍和9.89倍.这说明将电场预处理与微藻废水处理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污染物去除效果,同时获得更大的有价生物质资源的产量,实现更好的技术经济性和可行性,为该工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50.
藻-菌颗粒污泥具有能耗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少等优点,近年来在污水处理领域受到关注.胞外聚合物(EPS)在保护微生物免受恶劣环境影响及促进细胞聚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关于藻-菌颗粒EPS及其表面特性鲜有报道.选取了粒径范围在0.36~0.71、1~1.25、1.6~2.0 mm的3组藻-菌颗粒,分析了其EPS中多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并进一步地对其组成差别以及官能团特征进行探究,探讨了EPS提取前后藻-菌聚集体表面电荷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增大,藻-菌颗粒污泥EPS中多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均有增加,而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减小.不同粒径的藻-菌颗粒污泥EPS中芳香蛋白与酪氨酸类物质的含量明显增加,腐殖酸类物质含量亦呈总体增加趋势,与胞外蛋白相比,胞外多糖特征峰的波峰强度增加较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粒径较大的颗粒可能更能抵御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以维持颗粒性能.以上结果表明,粘性和亲水性的多糖、芳香蛋白和酪氨酸类物质可能更有利于藻-菌颗粒的微生物细胞聚集.本文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地拓展了对藻-菌颗粒污泥的认识,并为其进一步的工程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