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4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我国水资源污染与饮用水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对我国水资源状况和饮用水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水资源贫乏,水资源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许多水厂不得不面临着使用更多的水质不符合要求的受污染水源原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水污染主要是有机物和氨氮污染,常规净水工艺系统难以将这些污染物有效除去,降低了饮用水水质,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对饮用水水质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从受污染的水源原水中除去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污染物,提高饮用水的安全可靠性,强化传统工艺、替换传统的消毒剂、吸附、膜过滤和生物预处理等净水技术得到了国内外广泛重视和关注,尤其是经济、高效的生物除污染技术。  相似文献   
22.
直接除藻技术 藻类受温度、光照、水的运动等诸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生存条件,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予以去除.  相似文献   
23.
生物修复微污染水源除有机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弹性填料微孔曝气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修复受污染的某水源原水,进行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夏秋季水温23~28℃的条件下,当污染水源CODMn为6~11 mg/L、色度为30~40和生物修复工艺运行参数HRT为1.2 h、气:水(g/w)为0.5:1、DO为7~9 mg/L时,CODMn去除率为22%~36%;在冬季低水温10~16℃的条件下,当污染水源CODMn为6~10 mg/L、色度为32~35度和生物修复工艺运行参数HRT为1.2 h、g/w为0.5:1、DO为8~10 mg/L时,CODMn去除率为10%~23%.  相似文献   
24.
概述了白腐真菌的特性和降解机理 ,利用白腐真菌生化降解两种生物难降解的有机废水的实验结果表明 ,白腐真菌对生物难降解有机废水有着良好的降解性能 ,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纺织业轻洗工段中的洗衣废水中含有柔软剂等有机物以及少量盐分,排放后会对水体造成污染。本实验通过微氧水解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和纳滤系统对洗衣废水进行处理,废水pH为7.46,浊度为224 NTU,COD为845 mg/L,电导率为912 μS/cm,经过该系统处理后,出水pH为6.4,浊度几乎为0 NTU,COD为10 mg/L,电导率为70 μS/cm,达到了洗衣工艺对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6.
常规组合工艺-稳定塘-湿地系统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工业园区印染企业产生的印染废水和生活污水,采用独特的"常规组合工艺与‘植物稳定塘-人工湿地系统’联合工艺"对其进行集中统一处理,并考察了运行效果。数据结果表明,系统出水COD、BOD5、SS、色度、NH3-N和TP平均分别为63.2 mg/L、13.8 mg/L、5.0 mg/L、49倍、0.2 mg/L和0.4 mg/L,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GB8978-1996)。该工艺运行稳定,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OD、SS和色度,去除率均在90%以上。按日均处理量4×104m3计算,此工艺每年将削减COD排放近30万t。  相似文献   
27.
TiO_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阳极氧化法制备TiO2纳米管阵列的机理,分析了制备过程中电解液组成、电解液pH、阳极氧化电压、氧化时间、热处理温度及其他操作条件对所制备的TiO2纳米管阵列结构的影响,介绍了能够提高TiO2纳米管阵列催化降解污染物效果的各种手段,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8.
通过天然生物质壳聚糖与有机硅制备壳聚糖负载氧化硅叶面喷施材料(NCSI),并将其应用于灌浆期临稻16、南粳2728、郑旱10号和农垦58,以探究其对水稻吸收砷(As)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 μmol·L-1五价砷[As (Ⅴ)]水培环境下,叶面喷施30 mL NCSI促进叶片As的累积,降低了根和籽粒As的累积.其中,叶面喷施NCSI后3 d,南粳2728、郑旱10号和农垦58籽粒As含量较空白组分别降低14.44%、21.66%和10.85%.同时,叶面喷施处理NCSI,提高了水稻叶片CAT和SOD酶的活性,并提高了GSH质量摩尔浓度,表明NCSI的喷施缓解As对水稻的胁迫,提高水稻对As耐受性,降低As对水稻的毒害作用.叶面喷施NCSI降低水稻籽粒As积累的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NCSI诱导叶片GSH生成,使更多的As (Ⅴ)还原为三价砷[As (Ⅲ)],从而促进As在叶片螯合,抑制As向籽粒迁移.因此,叶面喷施NCSI可作为一种叶面调控技术解决水稻As超标问题,为我国大米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乡镇工业环境污染状况与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乡镇工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0.
编织印染废水的吸附脱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