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49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浅水湖泊模型PCLake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水湖泊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生态系统之一。随着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人们对浅水湖泊也日益关注,并尝试采用不同生态模型对湖泊水质进行预测。PCLake模型是浅水湖泊专用模型,可以准确预测浅水湖泊污染物的变化。该研究介绍了PCLake模型原理概况,梳理了应用实例。从浅水湖泊的稳态转换研究、气候变化、湖泊管理等领域阐述了PCLake模型的应用研究现状,同时对PCLake模型与CAEDYM模型、LakeWeb模型、MIKE21模型、CE-QUAL-W2模型、WASP模型等常见的湖泊水生态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PCLake模型的适用性与局限性,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浅水湖泊PCLake模型研究领域提供系统参考。  相似文献   
202.
镧改性沸石对太湖底泥-水系统中磷的固定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了不同反应时间、pH值、硅酸根离子浓度、DO浓度、老化时间以及初始磷浓度等条件下一种新型底泥改良剂-镧改性沸石对太湖底泥-水系统中磷的固定作用.当水中磷浓度很低时,太湖底泥和镧改性沸石改良太湖底泥均释放出磷.镧改性沸石改良太湖底泥的释磷量少于太湖底泥.镧改性沸石改良太湖底泥中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P)和钙结合态磷(HCl-P)等较为稳定形态磷含量多于太湖底泥,而镧改性沸石改良太湖底泥中氧化还原敏感态磷(BD-P)这种不稳定形态磷含量少于太湖底泥.太湖底泥和镧改性沸石改良太湖底泥对水中较高浓度磷酸盐的吸附平衡数据均可以采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加以描述.镧改性沸石改良太湖底泥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太湖底泥,且吸附能力随老化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被镧改性沸石所吸附的磷酸盐主要以NaOH-P和HCl-P等较为稳定形态磷存在,不容易被重新释放出来.上述结果表明,采用镧改性沸石对太湖底泥进行原位改良可以增强太湖底泥对磷的固定能力,减少太湖底泥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203.
于2012年11~12月采集贵州不同营养状况的6座水库——三板溪水库、龙滩水库、万峰湖水库、百花湖水库、红枫湖水库和阿哈水库水样,分析水体中汞的形态分布及与水体富营养化之间的关系,探讨水体汞形态及其分布特征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响应.结果表明:6座水库总汞浓度的平均值为(5.82±4.99)ng/L,其中在阿哈水库的库中和百花湖水库的岩脚寨采样点存在不同于其它点的局部污染源;MeHg浓度平均值为(0.08±0.07)ng/L,阿哈水库的MeHg浓度较高是其它水库的2~10倍,约为0.26ng/L.在枯水期,贵州6座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不同,其中三板溪水库和龙滩水库为表现为贫营养型;万峰湖水库表现为为贫中营养型;百花湖水库和红枫湖水库表现为为中富营养型;阿哈水库为富营养型.富营养化指数与总汞、甲基汞和溶解态甲基汞皆呈显著正相关(r=0.477,P<0.05; r=0.558, P<0.05;r =0.502, P< 0.05, n=19).富营养化对水库生态系统中形态汞之间的迁移和转化有着重要影响,为溶解态汞和甲基汞的生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对水体中汞的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4.
利用序批式运行方法探索低活性厌氧接种污泥对新底物的适应过程。研究发现,接种污泥经过1个批次驯化后,后续批次的甲烷产量维持稳定,说明首批次培养实现了有效的代谢调整。分析各发酵批次的pH值和产甲烷动力学参数发现,随着驯化批次的增加,接种污泥产甲烷的延迟期缩短、产甲烷速率升高,且各批次初期酸化程度降低,说明了多批次驯化促进污泥对底物的适应能力。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驯化前后微生物群落结构可知,3个批次驯化后污泥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降低。驯化筛选出以Paludibacter属(相对丰度为52.3%)和Methanosaeta属(相对丰度为72.31%)为优势菌属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20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含有抗生素的废水未经有效处理排放到水环境中,加剧了城市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本研究以石家庄市地表水和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分析了石家庄水环境中喹诺酮类(Quinolones,QNs)抗生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风险熵值法(RQ)评估了石家庄市水环境中QNs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在石家庄市河流和水库中,QNs抗生素的浓度分别为98.43~4398.00 ng·L-1和9.99~49.24 ng·L-1,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和依诺沙星(Enoxacin,ENO)分别是河流和水库中主要的QNs抗生素;2在石家庄市地下水中,QNs抗生素的浓度为3.45~15.41 ng·L-1;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地表水中氧氟沙星(Ofloxacin,OFL)、诺氟沙星(Norfloxacin,NOR)、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双氟沙星(Difloxacin,DIF)、沙氟沙星(Sarafloxacin,SAR)、恶喹酸(Oxolinic Acid,OXO)和氟甲喹(Flumequine,FLU)与温度(T)和总溶解性固体颗粒物(TDS)呈显著相关(p<0.01),而ENO与pH显著相关(p<0.01);在地下水中吡哌酸(Pipemidic Acid,PIP)和马波沙星(Marbofloxacin,MAR)与T显著相关;4地表水中QNs与地下水中QNs的相关性不显著,表明石家庄市地下水中QNs的主要来源不是地表水;5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地表水中QNs总体处于高风险水平,而地下水QNs整体处于中低风险水平;6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石家庄市水环境中QNs抗生素的健康风险较低.总体来说,石家庄市水环境中QNs污染在地表水中更为严峻,而石家庄地表水中QNs浓度最高的区域为汪洋沟.  相似文献   
206.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对白洋淀水体和水生植物中喹诺酮类(Quinolones,QNs)抗生素进行检测,并探究QNs在水生植物的生物富集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水生植物中,氧氟沙星(Ofloxacin,OFL)和氟甲喹(Flumequine,FLU)的检出率最高(Freq=100%),其次为马波沙星(Ciprofloxacin,CIP)和氟罗沙星(Fleroxacin,FLE)(Freq≥50%),其余QNs检出率小于40%(Freq≤40%);水生植物中∑QNs浓度为34.6~290.9 ng·g-1,其中FLU和OFL平均浓度最高;②在白洋淀水体中,∑QNs浓度为0.738~2004.000 ng·L-1,其中FLU平均浓度最高(168.0 ng·L-1);③QNs在水生植物中的生物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s,BCF)(L·kg-1)为170.1(BCFORB)~2 836.0 L·kg-1(BCFFLU),这表明QNs在水生植物中的生物富集能力较高;④检出率较高的FLU、OFL、FLE的营养放大因子(Trophic magnification factors,TMF)为0.712(TMFQNs)~3.646(TMFFLE),其中OFL呈营养放大,而FLU、FLE呈营养稀释;⑤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ENR、MAR、OFL和ORB的BCF与水深(WD)、温度(T)、透明度(SD)、溶解氧(DO)和沉积物总有机碳(TOCs)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总氮(TN)、NO3-N、PO43-、沉积物总碳(TCs)、沉积物总氮(TNs)和NH3-Ns呈显著负相关;TMFFLU和TMFFLE与TP、TN、NO3-N、NH3-Ns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对QNs的贡献最大.本研究结果将为提高水生植物对抗生素的修复效果,以及白洋淀生态修复和风险管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7.
底栖动物对维持和稳定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明长期强人为干扰条件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本研究分别于2009年和2018年的4月和8月采集和分析了白洋淀8个区水体、沉积物和底栖动物样品.根据人为干扰程度的不同,将白洋淀分为重度干扰区(HD)、中度干扰区(MD)和轻度干扰区(LD),同时分析了3类生境的理化参数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1就水体和沉积物理化参数而言,总磷(TP)、总氮(TN)、氨氮(NH4+)、硝酸盐(NO3-)、磷酸盐(PO43-)和沉积物总氮(TNs)、总磷(TPs)等理化参数在重度干扰区呈最高值;2就底栖动物群落组成而言,在重度干扰区底栖动物群落物种丰度、生物量、密度均最低,且优势种大多以水生昆虫为主;3就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而言,2009年,白洋淀底栖动物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值(0.84)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值(1.13)均在中度干扰区最高,而Pielou均匀度指数J值(0.53)在轻度干扰区最高,这些指数均与沉积物总氮(TNs)呈显著负相关;2018年,D值(2.02)和H''值(2.21)在轻度干扰区中最高,而J值(0.84)在重度干扰区中最高,D值和H''值与水深(Water depth,WD)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硝酸盐(NO3-)和总磷(TP)等呈负相关关系;4RDA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在2009年为WD和pH,而在2018年为沉积物中总磷(TPs).2009-2018年,白洋淀底栖动物群落(主要影响因子从WD和pH变为沉积物总磷)和多样性指数(主要影响因子从TNs变为WD、TN、TP、NO3-、TNs等)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针对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的时间变化,在不同时期底栖动物群落的恢复需采取不同措施,本研究结果可为白洋淀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和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08.
实验研究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联合稻壳粉在污泥调理脱水中的应用。以污泥比阻(SRF)和污泥净产率(YN)作为污泥脱水性能的主要参考指标,优化CPAM与稻壳粉联合调理污泥的投加顺序以及投加量。结果表明,当CPAM的投加量为5.01 g/kg污泥干重,稻壳粉的投加量为50%污泥干重时,污泥的脱水性能达到最优,与单独投加CPAM相比,污泥比阻由原来的13.3×10~9m/kg降低为4×10~9m/kg,污泥净产率由原来的65.96 kg/(m^2·h)升高为226.95 kg/(m^2·h)。通过污泥滤液Zeta电位、污泥泥饼微观结构以及可压缩性系数分析CPAM联合稻壳粉调理污泥的机理,表明稻壳粉本身不具有电荷中和作用,其主要作用在于改变污泥泥饼的微观结构,使污泥内部形成一个多孔和多通道的骨架结构,从而有效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209.
一株溶藻细菌的溶藻特性及其鉴定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海绵固定化微生物系统中分离获得1株溶藻细菌P15,对其溶解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栅藻(Scenedesmus)及小球藻(Chlorella)的效果、溶藻方式进行了研究,并利用16SrDNA序列分析法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初始菌浓度大于2.4×107个/mL时,P15菌具有理想的溶藻效果,48h后铜绿微囊藻去除率可达到65.84%,栅藻及小球藻也能很好地去除.P15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可运动;能利用乳酸胺等32种常见碳源.P15菌株与多株红球菌的16SrDNA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9.7%以上,归属于红球菌属.  相似文献   
210.
福厦高铁客运通车时间拟定于2010年4月26日。 据介绍,福厦高铁是福建省第一条城际快速客货运铁路,设计时速250公里。福厦高铁全线共14站,分别是:福州南、福清、渔溪(预留)、涵江、莆田、枫亭、惠安西(预留)、新泉州、泉州南、翔安、厦门西、杏林、厦门北、厦门。目前,福厦高铁沿线的重要站点,如福州南、莆田、惠安西、新泉州、厦门西等站点建设基本进入尾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