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49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中国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复制的科技和文化艺术价值。本文从中国建筑遗产的利用、开发和保护现状中发现其存在着自然威胁、人为破坏、政府制度疏漏及民众保护意识淡薄等问题。在世界遗产保护理念、科学监管、法律法规、民众参与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推进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22.
在美洲大陆,流传着这样的名言:"是树木撑起了天空,如果森林消失,世界之顶的天空就会塌落,自然和人类就一起死亡。"是的,森林是孕育人类并使人类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它能保护土壤,涵养水源,在汛期防洪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又能调节气  相似文献   
223.
分析了低DO下,乙酸钠、丙酸钠或葡萄糖作碳源,不同氧化还原电位(ORP)对活性污泥合成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PHBV)的组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ORP从-30mV(厌氧)增加到 100mV(好氧),PHBV共聚物的产量增加,PHBV共聚物中3-羟基戊酸(HV)单体的摩尔分数降低,细胞生长量和碳源利用量增加;乙酸钠作单一碳源,ORP为-30mV时,PHBV共聚物中HV摩尔分数达到21.0%,ORP为 30mV时,PHBV共聚物在细胞内的质量分数达到35.0%.因此,DO是影响活性污泥合成PHBV共聚物的产量以及PHBV共聚物中HV摩尔分数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24.
基于光谱技术的土壤多参数快速检测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土壤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方法往往工作量大、前处理复杂、测定周期长、时效差、费用高,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快速、准确的土壤多参数检测方法,以实现多尺度土壤属性数据的快速获取与更新。系统梳理了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PXRF)、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光谱(Vis-NIR)、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和电弧发射光谱(AES)等光谱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在土壤多参数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提出,未来在提高现有土壤多参数光谱检测精度和适用性的基础上,应结合ICP-MS等传统实验室方法,综合应用多种光谱技术以及化学计量学、现代信息技术和空间分析技术等,实现区域多种土壤属性的快速获取与实时监测,以满足我国当前土壤多参数、高精度快速检测及土壤质量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225.
为保障地下硐室群施工人员安全、减少安全事故,针对地下硐室群施工安全风险,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开展预警研究。首先通过分析地下硐室群施工安全的影响因素,构建预警指标体系;收集1 000组训练样本后,设置并调试网络参数,网络训练成功后,用以进行地下硐室群施工期安全风险预警分析;然后以某地一个在建水电站地下硐室群为例,验证该预警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用该预警方法能够快速获知地下硐室群当前施工安全状态以及风险变化趋势,提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26.
为有效开展造礁石珊瑚的保护与珊瑚礁的修复,需要探明其适生空间分布格局和适生环境条件.采用最大熵模型方法,结合空间分析技术首次对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造礁石珊瑚潜在适生区进行了模拟预测,并定量评估了珊瑚分布与多元环境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沿岸造礁石珊瑚的分布主要受到降水、海温等环境变量的影响,最适宜的环境区间...  相似文献   
227.
为实现生猪养殖废水稳定达标排放,采用生物倍增工艺处理生猪养殖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在回流比为50∶1、HRT为150 h, DO为0.3~0.5 mg/L、MLSS为6~8 g/L的条件下,生物倍增工艺出水CODCr、氨氮浓度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限值要求(CODCr浓度≤100 mg/L、NH+4-N浓度≤15 mg/L);相比A/O工艺,生物倍增工艺处理生猪养殖废水节约了近30%的占地面积,缩短了约70%的水力停留时间,减少了约50%吨水处理用电量。  相似文献   
228.
活性污泥与消化污泥的脱水特性及粒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裴海燕  胡文容  李晶  陈磊 《环境科学》2007,28(10):2236-2242
对活性污泥和消化污泥的脱水特性和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2种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含量的差异以及生物相的变化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表征脱水性能好坏的毛细吸收时间(CST),新鲜活性污泥为9.84 s,消化污泥增加到607.5 s,消化污泥固体颗粒从悬浮液分离所需的时间变长,脱水性能变差.其原因一方面是消化过程使EPS中蛋白质和多糖降解,另一方面是大大降低了消化污泥中原生动物数量,减少了促进微生物凝聚的EPS物质向污泥中的释放.消化污泥EPS含量为123 mg/g(以干污泥计,下同),比EPS含量为540 mg/g的活性污泥减少了77%.EPS的降解使较大的污泥颗粒分解成较小的污泥颗粒,活性污泥占体积最大的颗粒粒径是133 μm,消化污泥下降到44.6 μm,活性污泥的平均粒径是132.6 μm,消化污泥仅为70.48 μm,结果导致消化污泥脱水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229.
大学毕业才两年的小江,当上了网络部的经理。为了做大做强单位的网络品牌,开拓市场,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小江白天在外面跑客户,晚上回来还经常加班。这不,又到换季时节,天气渐渐寒冷了,小江突然感到疲乏无  相似文献   
230.
妈祖文化作为亚太地区人口众多的华裔文脉之源,对促进亚太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合作具有广泛影响力。虽然亚太各国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妈祖文化有望成为维系亚太地区的精神纽带,促进亚太合作发展。基于文化地理学的层次深入分析妈祖的精神文化内涵、制度文化内涵、物质文化内涵,提出了妈祖文化内涵的再认识。结合亚太合作发展现状,提出以推动亚太合作发展为最终目标,阐述妈祖文化是亚太合作发展的感情交融的纽带、转型促商的催化剂、和谐的基石和诚信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