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5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61篇
安全科学   219篇
废物处理   42篇
环保管理   126篇
综合类   723篇
基础理论   131篇
污染及防治   100篇
评价与监测   65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在平推流光化学反应器中采用纳米TiO2光催化乙酰甲胺磷溶液,考察了多种因素对矿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浓度的增加,乙酰甲胺磷矿化率逐渐升高,当催化剂质量浓度在0.4 g/L时,其矿化率达到最大值为91.36%,然而当催化剂浓度继续增加时,由于TiO2的屏蔽效应,矿化效率反而降低;由于催化剂表面吸附位点的限制,乙酰甲胺磷矿化率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乙酰甲胺磷光催化矿化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以及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其相关参数k=1.05×10-5mol/(L·min)和K=7 638 L/mol。随着反应液pH值的增大,乙酰甲胺磷矿化率也随之升高,其原因是在反应液pH值升高,溶液中OH-浓度增加,OH-可以充当光致空穴的俘获剂,加强氧化效果;在较低流速时,光催化矿化率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升高,然而流速进一步增加时,矿化率反而下降。流速增加既能够增加乙酰甲胺磷与催化剂之间的碰撞,也能增加催化剂微粒的聚集。  相似文献   
912.
燃煤电厂烟气汞的排放及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燃煤电厂汞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燃煤电厂烟气汞污染的控制也逐渐成为热点。介绍了燃煤电厂烟气中汞的排放形态及特性,分析了燃煤电厂烟气汞形态转化的影响因素,综述了有关燃煤电厂烟气中汞污染控制技术及研究进展,讨论了燃烧前脱汞、燃烧中脱汞和燃烧后脱汞技术,特别分析了利用现有烟气脱硫设备吸收法脱汞、吸附法脱汞、催化氧化脱汞的技术,并对燃煤电厂烟气脱汞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结合现有烟气净化设备同时脱汞的设想。  相似文献   
913.
超积累植物热解中重金属迁移及渗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管式炉上研究了土壤修复后超积累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热解过程中Zn、Cd、Cr、Cu、Pb和Ni的迁移规律和底渣的渗滤特性.结果表明,高温促进重金属的迁移,挥发强度依次是Pb≈CdZnCrCu≈Ni;热解温度在500~900℃有利于重金属在底渣中富集,有利于后续重金属回收利用,实现资源化;底渣的渗滤特性受温度影响,随温度升高,底渣的重金属浸出量减小;底渣中重金属浸出率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说明热解使得底渣中重金属向更稳定形态转变.  相似文献   
914.
以颗粒活性炭(GAC)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多种负载型粒子电极,并研究其对亚甲基蓝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负载了Mn-Co-Ce复合氧化物的粒子电极对亚甲基蓝的脱色效果最好,1.5 h的脱色率可达94.31%,COD去除率为65.11%。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的最佳实验条件如下:反应时间为1.5 h,槽电压为20 V,辅助电解质Na2SO4浓度为0.15 mol/L,极板间距为4 cm。反应动力学分析显示,亚甲基蓝的脱色反应表现为一级反应动力学。系统连续运行30次以上,脱色率为80%和COD去除率为50%,说明该粒子电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进一步表明Mn-Co-Ce/GAC对亚甲基蓝溶液有着很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915.
循环经济的目的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的今天,循环经济无疑为我国化工企业带来了明路.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是循环经济的要求也是现实的使然.  相似文献   
916.
采用通量箱-气相色谱法对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秋季水-气界面温室气体(CO2、CH4、N2O)交换通量进行了连续24 h昼夜观测.结果表明,水-气界面CO2、CH4、N2O的释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水体除去下午17:00及凌晨05:00吸收CH4外,其余时刻均向外界大气排放CH4,且在凌晨01:00达到排放高峰.CO2和N2O通量的变化规律一致,两者全天均表现为向大气释放;且CO2和N2O通量的昼夜差异较大.CO2白天释放通量范围在20.1~97.5 mg.(m2.h)-1之间,夜间释放通量范围在32.7~42.5 mg.(m2.h)-1之间.N2O白天释放通量范围在18.4~133.7μg.(m2.h)-1之间,夜间释放通量范围在42.1~102.6μg.(m2.h)-1之间.通过相关性分析,秋季香溪河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与pH值显著负相关,与Chl-a有一定相关性;CH4交换通量与气压有一定的相关性;N2O交换通量与pH值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17.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进行野外观测试验,测定了土壤呼吸及相应的环境、植被、土壤因子,分析了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性及其与这些因子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呼吸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土壤呼吸速率在1.82~7.46μmol·(m2.s)-1范围内,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5.62μmol·(m2.s)-1.在本研究中,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作用大于土壤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土壤有机碳是影响土壤呼吸空间变异性的关键因子,在所有观测的生态系统中,土壤呼吸与有机碳含量之间的关系均可用幂函数描述.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呼吸与观测地点树木胸径(DBH)之间的关系可用对数方程描述.胸径大小体现了树木生长时间的长短.综合土壤有机碳含量(C,%)、有效磷含量(AP,g·kg-1)及胸径(DBH,cm)这3个因子的模型可模拟森林土壤呼吸(Rs)92.8%的空间变异.  相似文献   
918.
香溪河库湾春季pCO2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测定了春季香溪河库湾的水温(WT)、pH、HCO3-浓度、溶氧(DO)及叶绿素a(Chl-a)浓度等参数.根据化学平衡和亨利定律计算二氧化碳分压(pCO2),以薄层扩散模型计算碳通量.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春季表层水体pCO2在8.34~168.70μatm间波动,平均为49.01μatm.空间上,pCO2自上游到河口呈明显上升趋势,Chl-a浓度则逐渐下降.时间上,昼夜pCO2在74.43~168.70μatm间波动,平均为117.92μatm,Chl-a浓度在2.22~4.55 mg.m-3之间,平均为3.04 mg.m-3.香溪河库湾春季表层水体pCO2与Chl-a浓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844,P<0.01),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是pCO2的主要影响因子.香溪河库湾春季是CO2的汇,CO2吸收速率为-35.17 mmol.(m2.d)-1.  相似文献   
919.
目前核电厂放射性废物处理工艺具有高增容性的特点,带来了废物处置的压力;针对高增容的处理现状,介绍了放射性废物减容处置技术的研究重点——热处理技术,包括焚烧技术、熔融盐氧化技术、热等离子体技术以及高温熔融固化技术,并分析了各技术的特点、应用难点以及各技术的适用范围,最后对放射性废物热处理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9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