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8篇 |
免费 | 104篇 |
国内免费 | 14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99篇 |
废物处理 | 40篇 |
环保管理 | 85篇 |
综合类 | 622篇 |
基础理论 | 116篇 |
污染及防治 | 104篇 |
评价与监测 | 49篇 |
社会与环境 | 47篇 |
灾害及防治 | 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54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在平推流光化学反应器中采用纳米TiO2光催化乙酰甲胺磷溶液,考察了多种因素对矿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浓度的增加,乙酰甲胺磷矿化率逐渐升高,当催化剂质量浓度在0.4 g/L时,其矿化率达到最大值为91.36%,然而当催化剂浓度继续增加时,由于TiO2的屏蔽效应,矿化效率反而降低;由于催化剂表面吸附位点的限制,乙酰甲胺磷矿化率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乙酰甲胺磷光催化矿化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以及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其相关参数k=1.05×10-5mol/(L·min)和K=7 638 L/mol。随着反应液pH值的增大,乙酰甲胺磷矿化率也随之升高,其原因是在反应液pH值升高,溶液中OH-浓度增加,OH-可以充当光致空穴的俘获剂,加强氧化效果;在较低流速时,光催化矿化率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升高,然而流速进一步增加时,矿化率反而下降。流速增加既能够增加乙酰甲胺磷与催化剂之间的碰撞,也能增加催化剂微粒的聚集。 相似文献
993.
我国农药行业的水污染排放管理长期以来缺乏对特征污染物的控制要求,特征污染物产生、处理和排放的数据基础也非常薄弱.鉴于农药活性成分对作用对象极其敏感但又具有高选择性的特点,可以立足于对敏感作用对象以外的水生生物加以充分保护的思路,建立基于非靶向物种保护的农药水环境急性基准,作为我国现阶段农药排放限值的推导基础.基于对几十种农药活性成分毒性数据的分析,将物种毒性数据敏感度变化最显著的位序点(累积概率在5%~30%之间)作为“靶向物种”与“非靶向物种”累积概率的分割点,提出保护非靶向物种目标的水质基准计算方法,并以毒死蜱为例,应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对特征污染物毒死蜱水质基准值进行示例推导.筛选出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植物等9门39科59种共109个急性毒性数据,经计算得出,毒死蜱对我国水生生物的HCt(靶向物种的危害浓度)为4.35 μg/L,基于HCt得到的毒死蜱排放限值为20 μg/L,与美国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指南与排放标准中毒死蜱对现源的日最大排放限值(经换算为8 μg/L)较为接近.研究显示,基于非靶向物种保护的农药水环境基准方法推导的排放限值与发达国家排放控制要求接近,通过有效的污染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具有可达性. 相似文献
994.
由于千岛湖环境背景脆弱以及大量营养盐的入湖,蓝藻再度爆发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在分析其主要潜在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预防千岛湖藻类爆发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95.
超积累植物热解中重金属迁移及渗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管式炉上研究了土壤修复后超积累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热解过程中Zn、Cd、Cr、Cu、Pb和Ni的迁移规律和底渣的渗滤特性.结果表明,高温促进重金属的迁移,挥发强度依次是Pb≈CdZnCrCu≈Ni;热解温度在500~900℃有利于重金属在底渣中富集,有利于后续重金属回收利用,实现资源化;底渣的渗滤特性受温度影响,随温度升高,底渣的重金属浸出量减小;底渣中重金属浸出率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说明热解使得底渣中重金属向更稳定形态转变. 相似文献
996.
为探析山地丘陵地区简易垃圾填埋场周边壤中流污染特性,在四川省盐亭县云溪镇垃圾填埋场开展了约1年的水质跟踪监测.结果显示,即使停止服役近20年,简易填埋场依然会通过壤中流向周边环境释放污染.具体而言,简易填埋场下游壤中流污染程度显著高于上游对照组水平(p<0.05),污染物以有机物和氮为主.化学需氧量(COD)随着季节变化,在144.23~360.57 mg·L-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均指示水质呈高度腐殖化.采用GC-MS进一步识别壤中流有机物类别,发现其中存在57种难降解的痕量有机物,而具有致癌性、生殖毒性及美国环保局 EPA 优先控制的污染物达15种.填埋场下游壤中流总氮为20.61~290.25 mg·L-1,且以有机氮为主(54.24%),硝态氮次之(33.28%),亚硝氮和氨氮仅占12.48%.可见,简易填埋场壤中流是一种低C/N废水,且具有难降解特性.对简易填埋场下游1 km以内地下水、地表水开展采样检测,发现它们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特性与壤中流类似,指示污染具有同源性.此外,地下水COD为10.05~12.47 mg·L-1,不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地表水总氮为3.83~18.34 mg·L-1,存在富营养化风险.研究结果明确了对山地丘陵地区简易填埋场壤中流修复的必要性,也为修复技术的制定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7.
研究河口感潮沼泽湿地土壤间隙水溶解性CO_2和CH_4浓度日动态对于揭示河口湿地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于2010年的4月4~5日和9月2~3日(小潮日)和4月14~15日和9月9~10日(大潮日),对闽江河口鳝鱼滩中部中高潮滩过渡区分布的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湿地的土壤间隙水溶解性CO_2和CH_4浓度进行24 h连续监测,并同步测定了原位土壤温度、电导率及NH+4-N等参数.结果表明:14月与9月大、小潮日土壤间隙水溶解性CH_4浓度日变化范围分别介于88.20~190.74、53.42~141.24、16.27~81.89和44.90~88.53μmol·L~(-1),其中4月大、小潮日土壤间隙水溶解性CH_4浓度均呈现昼低夜高特征(P0.05),而9月大、小潮日呈现相反的日变化趋势(P0.05);29月大、小潮日土壤间隙水溶解性CO_2浓度日变化范围分别介于19.33~40.1μmol·L~(-1)和9.69~29.96μmol·L~(-1),均呈现昼低夜高特征(P0.01);3涨潮期间土壤间隙水溶解性CO_2浓度均要低于涨潮前与落潮后,而涨潮期间土壤间隙水溶解性CH_4浓度高于涨潮前和落潮后.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