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75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218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AF+BAF用于处理树脂化工集中区废水厂尾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涂勇  刘伟京  张耀辉  徐军  唐敏  陈勇  白永刚 《环境科学》2014,35(6):2216-2222
采用厌氧滤池(AF)+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处理树脂化工废水,曝气生物滤池以陶粒为生物载体,进水COD为200~300 mg·L-1,实验规模均为2~4 L·d-1.实验表明,采用AF+BAF工艺对化工园区尾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在AF停留24h,BAF停留12 h的条件下,COD的去除率最高可达73.4%,NH+4-N的去除率达到93.8%.通过气相色谱-有机质谱联用仪(GC-MS)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发现,系统对小分子有机物和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去除显著,但对饱和烷烃和含氮杂环类物质去除效果不佳.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谱图显示,AF中的微生物种类比原废水厂上流式厌氧池(UASB)中更为丰富,表明化工园区废水采用二次厌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22.
为解决寒区冬季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无法达标的行业难题,通过多介质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室内实验研究,发现当温度由30℃降至5℃时,COD去除率变化不大,TN平均去除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经微生物驯化后,两项指标的去除率均可达83.5%以上。在吉林某服务区开展了工程应用研究,采用全过程保温和预热池增温的方式,保障多介质生物滤池冬季水温高于15℃,经2年不同季节连续水质监测,系统出水稳定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COD、NH3-N和TP的去除率均高于96.5%,说明该技术低温处理效果好,抗冲击能力强。  相似文献   
423.
从岩溶地下水的赋存和运移特征出发,结合隧道工程地质勘察的特点,分析了岩溶隧道涌水量预测的研究现状以及目前常用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指出:基于达西公式的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包括解析法、数值法和部分经验公式法,不适合以岩溶管道和暗河为特征的隧道的涌水量预测;目前岩溶隧道涌水量预测应该以水均衡法为主,通过加强隧道区地下水动态监测,特别是暴雨过程地下水动态的监测,以进一步提高隧道涌水量的预测精度;此外,还应探索分析各种新理论、新方法在岩溶隧道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24.
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印染各个工序的废水特性,并就高级氧化技术中BDD电化学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Fenton氧化法、湿式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在纺织印染废水中的应用做了综述,同时重点分析了BDD电极电化学氧化的原理,BDD薄膜电极对染料、农药等有机废水的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25.
近年来,氯气泄漏事故时有发生,一次事故少则数人中毒,多则数十人甚至上百人中毒,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当地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安全也受到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26.
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植被恢复模式与土壤因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煤平朔矿区设置4种植被恢复模式的样地,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特征,并对样地内的土壤因子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植物物种组成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复垦初期相比,四种植被恢复模式物种丰富度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与未进行植被恢复前的原地貌土壤相比都有提高.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全氮对沙枣、柠条种群特征的影响较大,影响程度依次为:有机质>速效钾>全氮.  相似文献   
427.
植被主要通过叶片气孔吸收大气气态单质汞,森林植被是大气汞重要的汇.量化森林生物质汞库对了解全球汞循环至关重要.为揭示森林乔木层(乔木层分为树干、树叶、树枝、树根和树皮)、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凋落物层分为未分解层(Oi)、半分解层(Oe)和已分解层(Oa))汞含量和汞库分配,本研究选取黑龙江省凉水自然保护区小兴安岭原始林阔叶红松林、次生原始林云冷杉林和次生原始林白桦林3种原始林开展植物和凋落物汞含量和汞库调查.结果表明,乔木层各组织中汞含量遵循树皮 > 树叶 > 树枝 > 树根 > 树干的规律,云冷杉林乔木层汞含量总体上高于阔叶红松林及白桦林乔木层汞含量.凋落物中汞含量排序为Oa > Oe > Oi,原始林阔叶红松林凋落物汞含量高于次生原始林白桦林凋落物汞含量,但低于次生原始林云冷杉林凋落物汞含量.进一步估算生物质总汞库发现云冷杉林、阔叶红松林和白桦林分别为212、192和163 μg·m-2.乔木层地上部分是森林生物质汞库的主体,其树皮汞库占总汞库的37.4%~43.5%,灌木层和草本层仅占总汞库的1%左右.本研究可为进一步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在大气汞循环中的作用及预测森林火灾发生时生物质燃烧汞释放潜势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28.
为了探究高初始压力条件下空气泡沫驱井筒伴生气的燃爆特性,设计并搭建了高温高压可燃气体燃爆特性测试系统,对井筒伴生气的爆炸上限、下限以及临界氧体积分数等燃爆特性进行了测试。测量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温度和压力的升高,爆炸下限和临界氧体积分数降低,爆炸上限增加,伴生气的危险性增加。在0.5 MPa和10℃条件下伴生气的爆炸极限为2.01%~19.97%,而在15 MPa和80℃时爆炸极限迅速扩大至1.14%~56.67%。临界氧体积分数的测试结果从11.85%(0.5 MPa, 10℃)下降到8.91%(15 MPa, 80℃),最大差值为2.94%。根据试验结果拟合了临界氧体积分数的经验式,可快速评定不同初始条件下伴生气的安全氧含量。  相似文献   
429.
为探析PM10短期暴露对不同糖代谢水平人群空腹血糖和血脂的影响,以“金昌队列”为研究平台,收集金昌市2011~2017年污染物数据及气象数据.采用近邻模型完成个体PM10暴露评估.运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PM10对血糖和血脂指标的影响.采用广义相加混合模型绘制暴露-反应关系曲线.结果表明,PM10浓度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间距,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别升高0.58mg/dL (95% CI:0.35,0.82)、0.38mg/dL (95% CI:0.25,0.52)、0.44mg/dL (95% CI:0.31,0.57)和0.34mg/dL (95% CI:0.29,0.40),甘油三酯(TG)降低0.67mg/dl (95% CI:-0.86,-0.47).随着PM10浓度升高,FPG、TC、LDL-C和HDL-C均呈上升趋势,TG呈下降趋势.PM10对男性、年龄≥60岁者血糖和血脂指标影响更显著.因此,PM10与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血糖和血脂水平异常密切相关,男性和老年人应加强自身防护.  相似文献   
430.
采用苏玛罐采样-超低温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开展油田特征VOCs成分的分析工作.通过对某油田生产开发区及周边环境敏感区环境空气的持续监测,发现油田特征VOCs的整体扩散规律,低温、温度骤降以及高湿度环境极不利于VOCs扩散,对特征VOCs成分解析并核算其光化学反应特征,明确了臭氧生成潜势,研究表明烷烃及苯系物对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