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3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5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0篇 |
废物处理 | 4篇 |
环保管理 | 12篇 |
综合类 | 171篇 |
基础理论 | 48篇 |
污染及防治 | 35篇 |
评价与监测 | 9篇 |
社会与环境 | 6篇 |
灾害及防治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31.
232.
红豆杉资源与开发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国内外有关红豆杉栽培技术。对红豆杉次生代谢产物紫杉醇研究、开发利用的最新进展综述,旨在为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33.
234.
基于Aura-OMI HCHO数据产品,解译并分析了2008~2017年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甲醛柱浓度的数量分布、动态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0年甲醛柱量均值为14.16×1015molec/cm2、最大值15.41×1015molec/cm2、最小值12.27×1015molec/cm2、最大增速17.8%、平均增速0.17%、最大降速15.95%.时间上,10年来甲醛浓度呈波动上升的态势,以四级、三级和五级的变化为主,夏季最高,春秋次之,冬季最小,春夏秋冬四季的分担率分别是25.96%、34.28%、22.00%、17.76%.空间上,浓度整体从中部向两侧递减,沿海地区最低,高值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转移扩大.影响长江三角洲甲醛柱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以气温和降水为主,人为因素以能源消费总量、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及家具和建房装修材料为主.长三角和京津冀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35.
基于OMI数据的兰州地区对流层甲醛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OMHCHO遥感数据产品,对兰州地区2006—2016年对流层甲醛柱浓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对与其排放相关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006—2016年对流层甲醛柱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6—2011年甲醛柱浓度增加迅速,最大增长率为21.0%,2012—2016年甲醛柱浓度平缓波动上升,11年中年均增长率为5.4%;空间上甲醛柱浓度整体呈现由兰州市区西部及与其相邻的永登县部分区域向周边区域递增的趋势,2006—2011年表现为浓度级的增加和区域的扩大,2012—2015年浓度级及其区域基本不变,2016年在东南部出现高值甲醛柱浓度区;每年的最高值出现在6—8月份,11年中最大的柱浓度值出现在2011年的7月份,最低值基本出现在2—4月份,11年中最低的柱浓度值出现在2006年的2月份;四季对流层甲醛柱浓度水平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影响因素中气温和风向对大气中甲醛的生成和分布有着促进作用,兰州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尤其是工业产值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与甲醛柱浓度升高密切相关,这些人为因素是对流层中甲醛柱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6.
一、引言通过城市大气监测的多年实践,对当地大气污染状况已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如何布设较少的测点以获得大量可靠的监测数据是制定大气环境监测方案的重要问题。为验证同一监测系统中某些监测点是否给出基本相同的数据资料,可对不同监测点所得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当二测点在同一监测项目的数值上存在较高的相关时,可考虑去除其中某一测点,从而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使 相似文献
237.
我国火电厂灰渣的污染问题很大,多年来,有关部门在综合利用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采用了各种利用方式,但总的灰渣利用率仍只有14%左右。上海地区情况较好,这主要是由于有关单位不断开展科学实验,探索新的利用途径,并设法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努力加以推广的结果。1981年火电厂全年排灰约80万吨,共利用了53.5万吨,利用率达66.8%;82年灰渣量增加到近100万吨,利用率上升为75%。杨树浦电厂已连续三年百分之百地利用了粉煤灰。 相似文献
238.
中国陆地生态信息空间化技术研究(Ⅱ)——太阳辐射要素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论文以MTCLIM模型为基础,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优化与调整,建立了适合我国的基于温度、降水和相对湿度等因子的太阳总辐射计算模式。提出了太阳总辐射空间化的模式,即先参数化,然后采用合适的空间插值方法(论文中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实现空间化。同时鉴于逐日太阳总辐射空间化工作量庞大,提出了在计算月均日结果的基础之上,采用线性插值技术快速得到逐日太阳辐射值。从而得到了中国太阳总辐射的空间分布结果。 相似文献
239.
240.
植被可以截获和吸收大气中的颗粒物、SO2和NOx等,对大气污染物具有一定净化作用,但也释放大量挥发性有机物,对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以甘肃省为例,利用卫星资料反演手段,解译了2008-2016年NDVI(植被覆盖指数)和对流层HCHO(甲醛)柱浓度,并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甘肃省2008-2016年NDVI空间分布梯度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其年际动态不显著,季节性动态显著,与对流层HCHO柱浓度时空分布及动态有一定的相似性.②甘肃省对流层HCHO柱浓度和NDVI的年变化范围分别为7×1015~11×1015 molec/cm2和0.22~0.25,并且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3.③甘肃省NDVI和对流层HCHO柱浓度的分布与气象因素(如辐射、气温和降水量)有关,并且甘肃省中部对流层HCHO柱浓度分布还与甘肃省人类足迹分布特征相似.研究显示:甘肃省中部人类足迹指数高,HCHO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而甘肃省西部和南部人类足迹指数低,HCHO主要来源于自然排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