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3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292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和预测在可持续地区发展和资源管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辽宁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典型代表,在面临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等快速发展的挑战同时,也迫切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其生态系统的演化趋势以及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以辽宁省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基础,利用InVEST-Markov-PLUS模型对辽宁省过去-未来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及多情景预测等开展了模拟研究,为更好地促进生态系统服务,推动辽宁省高质量均衡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建议. 结果发现:①2000~2020 年,辽宁省碳储量和土壤保持量总体呈升高趋势,产水量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波动降低态势. ②辽宁省碳储量和土壤保持量呈现出东部山区和西部丘陵高,中部较低的趋势,产水量呈现出从东到西递减的趋势. 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5479.44亿元上升到5655.26亿元,总计上升了175.82亿元,且4种服务在研究时期内均有上升,文化服务变化最快. ④2030年,辽宁省碳储量和土壤保持总量除生态保护情景外均有所下降,产水量除耕地保护情景有所上升,其他3种情景下均有所下降,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除经济优先情景外均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412.
SF_6电气设备中特征分解组分可表征设备潜伏性故障,现有方法存在不足之处,红外光声光谱法检测特征分解物灵敏度高,光声池参数选定尤为重要。选择圆柱形光声池,采用Matlab软件对其声场分布的简正模式进行了仿真计算,并讨论了光声池几个关键影响因素对光声信号的影响,确定选择纵向光声池,对一阶纵向光声池的共振频率、品质因素、池常数与谐振腔尺寸之间的关系进行仿真计算,获得了优选的光声池谐振腔参数。建立二维谐振腔模型计算,发现声场模式与一阶纵向分布相同,并进一步获得与谐振腔参数匹配的微音器位置和缓冲室参数。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光声池整体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光声池内的声场分布情况与之前的理论分析及仿真一致,计算结果可靠。本文计算结果为研制光声检测装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13.
为探究煤矿采空区在不同孔隙率条件下对煤自燃环境的影响,基于多孔介质渗流特性的相关理论,以煤矿综采工作面为原型建立了U型通风采空区三维模型和渗流数学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采空区以不同的孔隙率大小和分布方式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从而得到采空区的漏风和氧气浓度的分布状态,以及氧化带的位置变化情况,进而研究不同孔隙率对采空区煤自燃环境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采空区漏风主要源于工作面下隅角处,进入采空区的漏风量大小与采空区的孔隙率有关。孔隙率越大,靠近工作面的漏风流速越大,氧气浓度越高,而深入采空区,孔隙率大小对采空区漏风影响越小,氧化带随着孔隙率的增大不断向采空区深部移入;孔隙率分布方式对采空区漏风速度的影响较大,且距离工作面越近影响越大,采空区深部则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414.
董帅  张海萍  邵媛媛  张辉  祝京旭 《环境化学》2019,38(6):1420-1426
提出了一种常温下金属粉末涂料冷邦定的方法.该法首先由聚乙烯醇(PVA)胶水包裹金属铝粉制备带胶铝粉,而后通过流化床湿空气法处理带胶铝粉和粉末涂料底粉,实现二者在室温下的邦定.通过实验对流化床湿空气法中相关影响因素:流化气体相对湿度、流化时间和流化气体流量进行了考察,得出在该装置上当流化气体为饱和湿空气,流化时间为10 min,流化气体流量为0.5 L·min~(-1)时,邦定效果最佳.与未邦定的金属粉末涂料相比,沉积到测试板上的样品与初始样品中金属铝粉含量差值大大减小,说明金属铝粉和底粉邦定成功,制备的金属粉末涂料达到工业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15.
交通安全管理是油田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长庆油田采油厂交通运输车辆以社会化交通运输服务公司为主,车辆构成复杂,而且油田生产区域路况较差,交通安全风险高,管理难度大。本文全面总结了采油厂近年来在交通安全管理实践中的好的做法,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16.
利用废液晶屏玻璃基板制备发泡材料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主要成分为硼硅酸盐的废弃液晶屏玻璃基板为主要原料,加入石墨发泡剂,采用粉末烧结法制备发泡材料。通过DSC-TG、数码相机、万能试验机、抗压试验机等设备手段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及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以废弃液晶屏玻璃基板制备发泡材料具有可行性,烧成温度范围确定为850~950℃;配合料在925℃下保温20 min,成型压力控制在1~3 MPa可形成较均匀气孔;配合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烧成温度900℃,保温时间20 min,成型压力1 MPa,其主要性能体积密度达450 kg/m3,抗压强度达4.7 MPa,抗折强度达3.1 MPa,吸水率为1.0%。  相似文献   
417.
作者水培种植4种常见叶菜(空心菜、生菜、茼蒿和小白菜),并开展体外消化实验,研究不同Cd浓度处理对4种叶菜鲜重、株高、耐性指数、Cd累积特征和转移因子(TF)的影响,以及Cd浓度梯度和固液比对Cd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心菜鲜重减少量最高,根部为83.2%,地上部为67.9%;小白菜地上部减少量最少,为26.7%;随着Cd浓度的增加,4种叶菜的株高均下降,其中空心菜株高下降最显著;小白菜和茼蒿对Cd的耐受性高于生菜和空心菜。小白菜TF最大,空心菜TF最小,生菜与茼蒿TF值居中;在较低Cd2+浓度(即1 mg/L、2 mg/L)下,生菜TF大于茼蒿,而高浓度(即4 mg/L)下,茼蒿TF大于生菜。4种叶菜Cd生物可给性均随Cd浓度升高而增大,且胃阶段生物可给性大于小肠阶段,当固液比从1∶100增加到1∶30时,4种叶菜生物可给性均下降,且与茼蒿、空心菜相比,生菜与小白菜的降幅更显著。不同处理下,茼蒿和生菜的生物可给性数值均较高:胃阶段分别为35.46%~92.75%,57.72%~76.73%;小肠阶段分别为12.26%~42.97%,23.37%~47.87...  相似文献   
418.
温和热处理对低有机质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高浓度低有机质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加热时间研究100℃温和热处理对其有机物溶出以及厌氧消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通过100℃的温和热处理,污泥上清液中的有机物浓度在预处理前30 min内显著增加,30 min以后则趋于平缓.其中SCOD、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在100℃热处理30 min时的溶出率分别达到10.5%、11.6%和8.2%.温和热处理不仅可以提高低有机质污泥的产气总量,而且还可以缩短产气高峰的到达时间.经100℃热处理30 min的污泥,在厌氧消化10 d时的沼气产率(以VS计)为136.0 mL·g-1,比空白对照组提高了86.0%;厌氧消化30 d后的VS降解率也由空白时的19.1%增加到33.3%.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100℃的温和热水解处理对厌氧消化过程中的4种关键酶(蛋白酶、乙酸激酶、磷酸转乙酰酶和辅酶F420)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19.
近年来,生物法处理染料废水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文章实验室通过梯度驯化,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有效脱色磺基化偶氮染料酸性红GR的菌株C-2,根据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Acinetobacter sp.。采用表面响应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菌株C-2脱色酸性红GR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接种量17.5 g/L,酸性红GR初始浓度100 mg/L,酵母粉浓度2.50 g/L,果糖浓度3.00 g/L。在该条件下,14 h内脱色率可达99%。同时,利用Haldane方程对菌株的脱色动力学进行拟合,最大脱色速率vmax、亲和常数Ks和抑制常数Ksi分别为328.33 mg/(g.h)、309.69 mg/L和1 365.83 mg/L,并且经计算,最佳脱色速率和GR浓度分别为105.91 mg/goh、650.37 mg/L。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2具有较高的偶氮染料脱色活性,用于实际染料废水的生物修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20.
抚仙湖不同来源沉积物磷形态垂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连续萃取法(SEDEX)对抚仙湖岸带代表不同污染来源的5个样点和湖心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及垂向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无机磷(IP)是总磷(TP)的主要组成部分,占TP的70.46% ±8.06%;磷形态以碎屑磷灰石(CAP)和闭蓄态磷(Org-P)为主,分别占TP的41.65%±17.04%和29.53%±8.06%,而可交换态磷(Ex-P)含量最低,仅占TP的2.42%±1.45%.不同点位TP含量和各形态磷分布特征不同,以磷矿开采污染为主的东大河口沉积物总磷含量及各形态磷含量远高于其它污染来源的沉积物,其中CAP含量达(131.46±84.78)μmol·g-1.沉积物磷形态垂向特征表征了流域人类活动对抚仙湖的污染历程.东大河口沉积物各形态磷含量随深度变化剧烈,尤其是CAP在8~14 cm随深度增加突然增大后又急剧降低,且均在11 cm处达最大值,这与抚仙湖流域磷矿开采兴起到矿点关闭的历史相吻合.湖心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特征显示了湖岸各种污染来源“汇”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