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对燃煤电厂密相流态化气力输送系统的不同工况进行1:1工业试验研究。在不影响粉煤灰正常输送的前提下,采集系统核心部件仓泵的压力曲线及数据,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仓泵的设计压力至少可以降低为0.8MPa,并对管路系统提出改进方案,为密相流态化气力输送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2014-2017年大气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其潜在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武汉市2014—2017年大气污染物(SO2、NO2、CO、O3、PM2.5和PM10)和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使用HYSPLIT模式计算了影响武汉市的主要气团类型,并利用潜在源区贡献(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方法,揭示了研究期内武汉市不同大气污染物的潜在源区分布及其贡献特性.结果表明,武汉市2014—2017年空气质量逐年好转,SO2、O3、PM2.5和PM10的浓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NO2和CO的浓度先下降后上升.2017年SO2、O3、PM2.5、PM10、NO2和CO的浓度分别为9.6、50.8、52.7、89.2、47.5 μg·m-3和1.1 mg·m-3,分别比2014年降低了64.3%、23.0%、24.7%、18.8%、3.5%和5.9%.大气污染物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和月变化.大气污染物在四个季节中日变化类似,SO2和O3均为单峰型分布,NO2、CO、PM2.5和PM10均为双峰型分布.武汉市空气污染以PM2.5为主,随着污染程度的加剧PM2.5/PM10的值逐渐增大,在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时,PM2.5/PM10高达90%,比空气质量为优时高了31.34%.局地气团(45%)和来自山西、陕西和河南一带的西北气团(12.1%)下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大气污染物的潜在源区贡献(W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WCWT)的较大值主要集中在武汉市本地及其周边地区,局地污染对武汉市大气污染物的贡献较大,但不同大气污染物受到排放源分布和停留时间等影响其WPSCF和WCWT的分布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13.
14.
论述了医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点及制定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的必要性,指出了在医药类建设项目制定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过程中应重视的问题,结合实例,介绍了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的框架,完善环境管理及监测机构设置、人员的职责、制定环境保护制度、企业正常生产运行排污和非正常工况及事故污染状况下的具体监测内容,使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具有较强可操作性,更好地服务于环保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哈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森林覆盖率低,草场退化严重,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重开发、轻保护,资源开发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保证地区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哈密地委、行署提出了"生态立区"的发展战略.本文对哈密地区"生态立区"的内涵及实现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18.
黄土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其颗粒细小、结构疏松、易发生水土流失且营养缺乏,污泥的施入能够改善黄土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养分。实验采用室内盆栽种植方法,研究不同比例污泥施入黄土对小麦、油菜生长情况及黄土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贫瘠的西北半干旱黄土地区城市污泥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污泥施入明显提高了黄土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的碱性环境,但是混合基质的重金属含量也相应增加,因此在实际利用过程中必须合理控制污泥施入比例,污泥干质量超过10%会不同程度延缓作物生长,1%~5%的污泥能够提高作物发芽率、缩短发芽时间、促进作物生长。由此说明,贫瘠黄土地区施入实验所用污泥的干质量5 250~26 400 kg·hm-2左右能够明显改善土壤种植条件,有望提高该地区小麦和油菜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焊接过程产生的电磁场对操作人员健康的影响已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对高频的防护问题,已成为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力的重要课题.在研究焊接生产电磁辐射环境、劳动者健康与安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分析了电磁辐射屏蔽效率及导致屏蔽效率差异的因素.通过对不同部门制定的安全限值的比较分析,提出高频焊机安全使用建议.对控制高频焊接场所电磁辐射,尽可能降低从业人员电磁暴露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污泥土地利用是目前国内外污泥处置的主要方式和鼓励方向,在中国西北黄土地区更有前景和意义.污泥富含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可弥补黄土的贫瘠缺陷,改善黄土肥力、增加植物产量.污泥施入黄土后,灌溉水对污泥重金属的淋滤迁移和污染风险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研究旨在了解重金属Cu、Zn、Cd在黄土层中的淋滤迁移特征,为黄土地区污泥的土地利用及重金属污染控制提供实验依据.实验选择污泥中含量或毒性大的Cu、Zn、Cd 3种重金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土柱对表层堆肥污泥中2种源强的重金属进行1年灌溉用水量的淋滤对比实验,测定淋滤前后土柱中和渗出液的Cu、Zn、Cd总量、有机质及pH值,以期分析重金属在黄土中的淋滤、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淋滤作用可使堆肥污泥Cu、Zn、Cd发生少量迁移并富集于土柱中、上部,大部分或绝大部分重金属仍滞留于耕作层(0~20 cm);淋滤使堆肥污泥Cd与Cu向下迁移约30 cm,Zn向下迁移约20 cm;渗出液呈弱碱性,其中Cu、Zn、Cd 3种重金属的浓度较入渗水均有增多,但随渗出液从黄土柱中溶出的重金属量极少.实验表明,耕作层重金属源强对Cu、Zn、Cd在土柱剖面中的淋滤、迁移和滞留作用以及溶出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堆肥污泥土地利用可以明显改善黄土肥力,灌溉对耕作层污泥有机质的淋滤损失量较小.并得出,堆肥污泥在黄土地区的土地利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