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56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21.
水稻土被广泛认为是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主要排放源,深入研究不同水肥管理条件下热带地区双季稻田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对补充我国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不足意义重大.本研究设置8个处理:常规灌溉-施磷钾肥(D-PK)、常规灌溉-施氮磷钾肥(D-NPK)、常规灌溉-施氮磷钾+有机肥(D-NPK+M)、常规灌溉-施有机肥(D-M)、长期淹水-施磷钾肥(F-PK)、长期淹水-施氮磷钾肥(F-NPK)、长期淹水-施氮磷钾+有机肥(F-NPK+M)和长期淹水-施有机肥(F-M).采用密闭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双季稻田CH4和N2O排放量,测定水稻产量和估算全球增温潜势(GWP)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结果表明:①早稻季和晚稻季CH4累积排放量分别为10.3~78.9 kg·hm-2和84.6~185.5 kg·hm-2.与F-PK和F-NPK处理相比,早稻季F-NPK+M和F-M处理显著增加CH4累积排放量.同一施肥条件下,长期淹水处理CH4累积排放量高于常规灌溉处理.灌溉和施肥极显著影响早稻季CH4累积排放量.②早稻季和晚稻季N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18~0.76 kg·hm-2和0.15~0.58 kg·hm-2.与F-PK处理相比,早稻季F-NPK处理N2O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与D-PK相比,D-NPK、D-NPK+M和D-M处理显著增加N2O累积排放量.与F-PK相比,晚稻季长期淹水其它处理N2O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与D-PK处理相比,D-NPK和D-M处理N2O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施肥极显著影响早稻季N2O排放;灌溉和施肥极显著影响晚稻季N2O排放.③早稻和晚稻产量分别为7310.7~9402.4 kg·hm-2和3902.8~7354.6 kg·hm-2,且F-NPK和F-M处理下早稻产量显著高于F-PK和D-NPK、D-PK和D-NPK处理.与PK处理相比,同一灌溉条件下其余3种施肥处理均显著增加晚稻产量.早稻季GWP和GHGI分别为580.8~2818.5kg·hm-2和0.08~0.30 kg·kg-1.与F-PK处理相比,常规灌溉条件下早稻季各施肥处理间GWP无显著性差异;但长期淹水条件下F-NPK+M和F-M处理GWP均显著增加.早稻季F-NPK+M和F-M处理GHGI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晚稻季GWP和GHGI分别为3091.6~6334.2 kg·hm-2和0.50~1.23 kg·kg-1.灌溉显著影响早稻和晚稻季GWP和GHGI,施肥对晚稻季GWP和GHGI的影响不显著.④土壤NH4+-N含量和5 cm土温均与CH4排放呈极显著负相关,pH与CH4排放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N2O排放呈显著负相关.土壤NH4+-N和NO3--N含量与N2O排放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作物产量、GWP和GHGI考虑,D-NPK+M可推荐为当地最优的减排稳产的水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22.
323.
研究了小分子物质双(3-氨基丙基)胺对混合菌落生物膜形成抑制及解体效应机制,并探讨了利用双(3-氨基丙基)胺减缓膜表面生物污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双(3-氨基丙基)胺能有效抑制混合菌群微生物附着和生物膜形成,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经过双(3-氨基丙基)胺处理(131 mg·L~(-1))24 h,生物膜形成抑制率达到74.61%.这种抑制效果不是通过杀菌方式产生而是通过抑制微生物中胞外多糖和e DNA含量产生.经双(3-氨基丙基)胺处理后,胞外多糖和eDNA分别下降了39.37%±2.68%和70.05%±2.93%.双(3-氨基丙基)胺对已经形成的生物膜也有一定解离作用.对于预培养12 h的生物膜,双(3-氨基丙基)胺(131 mg·L~(-1))处理10 h,解体率为23.59%.另外双(3-氨基丙基)胺可减缓膜过滤过程中膜孔堵塞速度,降低膜压,缓解由微生物引起的膜污染问题,在环境膜污染控制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4.
固体XM菌剂对生活垃圾减容和除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密闭的容器中考察不同条件下固体XM菌剂对生活垃圾的减容和除臭效果.结果表明,固体XM菌剂不但可防止新鲜生活垃圾变臭,而且对已产生的生活垃圾臭味具有明显的消除效果.固体XM菌剂可使新鲜的生活垃圾在降解过程中仅产生少量臭味,到15 d时基本消失并产生酯香气味,减容量可达46%.用质量分数为3%的固体XM菌剂处理已发臭的生活垃圾,15 d时氨气和硫化氢的释放量分别减少54.8%和49.0%.此外,保持较高的温度以及50%~60%的垃圾含水量,除臭效果最佳.从垃圾降解过程中渗滤液的产生量、澄清度、酸碱度和气味的变化分析得出,固体XM菌剂已成为垃圾发酵过程中的主导菌群,这可能是生活垃圾除臭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25.
监测分析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气相色谱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测分析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气相色谱柱阎吉昌(东北师范大学测试中心,长春130024)张兰英,尚庆坤(长春地质学院应化系)马秀荣(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我国已在1990年将气相色谱法定为空气和废气中20种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由于色谱柱是气相色谱仪的关键...  相似文献   
326.
泥石流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当前泥石流灾害评价研究中的问题,论述了引入风险概念的重要性。简要介绍了泥石流危险度的研究方法。根据人的价值理论改进了泥石流灾害易损度评价体系,提出了社会易损度的定量化方法。将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在风险评价的成果中单列出来,解决了对人的社会价值评价难题。改进了泥石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对今后泥石流灾害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327.
目前,我国出台并实施的《政府采购法》只对政府实施绿色采购做了原则规定。由于法律的规定缺少强制措施,致使政府绿色采购难以落到实处,惊人的政府采购数额中绝少绿色。  相似文献   
328.
四、火场逃生十法 (一)灭即灭火.火灾初起阶段,一般是很小的一个火点,燃烧面积不大,产生的热量不多,这时只要随手用沙土、食盐、浸湿的毛巾、棉被、麻袋、毛毯等去覆盖或用锄头、铁锹、树枝等扑打,用脚踩,用水泼,用灭火器喷射,就能使初起火灾熄灭.扑救初起火灾,关键在于快,不能给火蔓延的机会.可能的话,通知其他人逃生.  相似文献   
329.
云南会泽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 ,着重讨论了银及分散元素的分布规律 ,总结出进行成矿预测的主要找矿标志及“重点解剖→点面结合→综合评价→工程验证”的找矿模式 ,提出了矿区重点找矿靶区 ,部分已被验证工程证实  相似文献   
330.
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数据的智能化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机动车排放检测方法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对检测工作管理及检测数据分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机动车排放检测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机动车排气检测工作及检测数据的管理,已成为我国排放检测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