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汽车尾气中铅对公路两侧土壤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采用一系列的实验室质量保证措施,利用统计学原理,研究了汽车尾气中铅对公路(以102国道长春至四平段远离城市且周围无工业点源为例)两侧土壤污染的程度,并分析了其分布水平。结果表明公路两侧土壤铅的污染在公路两侧30-35m范围内较为严重,说明土壤主要受汽车尾气中铅的污染影响,而距公路75m以外,汽车尾气中的铅对土壤基本无影响。对土壤铅含量垂直分布的研究表明,随着土壤深度增加,铅含量迅速减少,距地面10cm以下时,即达到土壤背景值的下限。  相似文献   
22.
方恺  董德明  沈万斌 《生态环境》2010,19(9):2042-2047
将净初级生产力和土地利用变化2个新指标纳入传统能源足迹模型,构建了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能源足迹模型。应用传统模型和改进后的模型分别计算了1999—2008年的吉林省能源足迹,并对2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采用传统模型计算的吉林省人均能源足迹由0.7908hm2增至1.6770hm2,采用净初级生产力模型计算的人均能源足迹由0.2490hm2增至0.5237hm2。2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在整体变化趋势和构成顺序上较为一致,但在历年变化速率和具体构成份额上存在一定差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扩展了传统模型的研究范围,并在碳吸收参数选取等方面进行了较大改进,所得结果反映了区域综合碳吸收能力下的能源消费生态环境影响,更符合区域自然和社会实际状况,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模型的完善。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自然水体生物膜及其主要组分吸附铅和镉时共存铅、镉间的相互影响,结果发现共存的镉对生物膜各组分吸附铅的能力影响很小,而共存的铅使各组分吸附镉的能力明显下降,且不同组分受影响的程度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24.
利用采样和分析全程质量控制程序(SAX),对于长春市3个主要湖泊。水库底质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采样和分析全过程进行了质量控制(QC)实例研究。实验采用了平行采样、平行分析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空白实验,均一样品重复分析及加标回收率的测定。然后利用稳健方差分析(Robust ANOVAR)计算了采样分析全过程中的地理方差、采样方差和分析方差.并对整个质控过程按照适目的性原则(FFP)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5.
董德明  花修艺  李鱼  纪亮 《环境化学》2003,22(3):232-235
1 IntroductionSurfacecoatings (biofilmsandassociatedminerals)existonallkindsofsolidphasesinnaturalaquaticenvironments.FeandMnoxideswerefoundedtobethemostimportantcomponentsofsur facecoatingsfortheirhighadsorptioncapacity[1—3].Tostudytherelativeroleofdif…  相似文献   
26.
湿地水环境中采集的生物膜吸附铅和镉的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水环境中直接采集的生物膜进行了铅、镉的吸附实验发现,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均可描述生物膜吸附铅、镉的热力学过程.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生物膜吸附铅的能力(1.55~8.25μmol/g)大于吸附镉(0.66~3.03μmol/g)的能力,而且随着生物膜浓度的增加,生物膜吸附铅、镉的最大吸附量呈下降趋势,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n=5,p=0.10,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