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119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250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1.
312.
变压器油是一种易燃易爆物质,在高压电弧激励下会产生蒸气进而导致变压器爆炸的重大事故发生。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变压器油闪蒸后发生的爆炸与泄爆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爆炸TNT当量分别为0.2 kg、0.6 kg、1.0 kg及顶部泄爆口面积分别为0 m^(2)、2 m^(2)、5 m^(2)的不同工况,并对抗爆门上的压力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随着爆炸前可燃气体量的增加,抗爆门上所监测的最大压力逐渐增大;有泄爆口的工况与密闭空间相比抗爆门上的超压有所降低;但随着爆炸当量的增加,小面积泄爆口泄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13.
一般水质监测方法需要经过取样和预处理等过程,微生物电化学原理的水质监测以其特有的直观便捷性引起了研究关注.以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为例,在不需前处理且不需外界提供能量的条件下,系统受到水质变化影响产生不同的电压或电流响应,被很多科研人员作为监测水体毒性物质的便捷监测方法进行研究.然而对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水样中不同毒性物质在MFCs中有不同响应和灵敏度,甚至同一种的毒性物质在不同人员不同系统的研究中得到了相反的研究结果.本文简要介绍了使用MFCs作为水质变化监测方法的优点,回顾总结了不同研究体系中MFCs在毒性物质加入前后产生的电流或电压变化.针对每种毒性物质在不同条件下MFCs系统中的具体响应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认为在使用MFCs进行水中毒性物质的监测时,MFCs的系统结构、操作条件以及毒性物质自身特性等对于响应结果均有很大的影响,研究人员应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系统研究,最终推动微生物电化学原理水质监测实际应用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314.
正辛硫磷属高效低毒有机磷杀虫剂,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无内吸作用,杀虫谱广,对鳞翅目大龄幼虫和地下害虫以及仓库和卫生害虫有较好效果[1].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建立了快速、准确测定在双孢菇及其培养基质中辛硫磷残留的分析方法,为建立食用菌上辛硫磷的残留限量、例行监测提供基础数据,对保证食品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与仪器辛硫磷(Phoxim)标准品,乙腈、正己烷为分析纯;乙二胺-N丙基硅烷吸附剂(PSA)、十八烷基硅烷(C18)粉末制剂.  相似文献   
315.
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不仅涉及到政府的各个部门,也涵盖了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各个层面,是一项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相互合作,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完成的事业。本文立足于天津环境宣传教育中心角度,探讨以搭建企业参与平台来助推环保公益事业,以达到发挥企业影响力,在公益事业中体现企业价值,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316.
本文介绍福建省南平市某大型化工企业一台DZL4—1.25—WⅡ锅炉锅筒底部过热鼓包变形现场检验分析,查找锅筒过热鼓包变形原因,提出相应整改和预防措施,消除了锅炉的安全隐患,使其很快恢复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17.
为了考察COD/SO_4~(2-)值对硫酸盐有机废水厌氧处理颗粒污泥活性的影响,文章采用五隔室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通过逐步降低COD/SO_4~(2-)值,研究了运行过程中各隔室COD和SO_4~(2-)的去除、挥发性脂肪酸(VFA)和硫化物的分布规律以及颗粒污泥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在COD/SO_4~(2-)值由12.5降至4.0的过程中,COD的去除主要由第3隔室承担,SO_4~(2-)的去除由第1隔室后移并波及到第1、2、3隔室,COD和SO_4~(2-)总去除率在90%左右;VFA主要在第1、2隔室产生,在第3隔室急剧下降,而硫化物的产生由第1隔室后移至第2隔室;第3隔室颗粒污泥保持较高的比产甲烷活性(SMA)和辅酶F_(420)含量,其平均值分别为55.23 mL CH4/(gVSS·d)和10.45μmol/L,第3、4隔室的颗粒污泥的脱氢酶活性(DHA)随COD/SO_4~(2-)值变化波动较大,同时出现胞外聚合物(EPS)的积累。(2)当COD/SO_4~(2-)值降至3.0,COD的去除主要由第4隔室承担,总去除率降低至40%,SO_4~(2-)的去除则后移并波及到第1、2、3、4隔室,总去除率最终稳定在90%左右;第3隔室VFA去除不明显,出现VFA积累,硫化物的产生后移至第3隔室;第3隔室颗粒污泥的DHA、SMA、辅酶F_(420)含量均急剧下降,其数值分别为0.278μmol TTC/(g·min)、6.84 mL CH_4/(gVSS·d)和5.71μmol/L,第4、5隔室颗粒污泥的DHA和SMA总体升高,但辅酶F_(420)含量和EPS浓度均降低。  相似文献   
318.
以连续流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为基础,探究连续流动检测流程和蠕动泵泵速,建立总磷连续流动在线监测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2.00 mg/L,方法检出限为0.002 mg/L,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将该法应用于实际水样测定,并通过加标回收率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加标回收率为79.7%~109.4%,质控样品测定结果满足生态环境部标准样品研究所的误差允许范围,可用于地表水总磷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319.
为探究纳米氧化铜(CuO NPs)在镉(Cd)胁迫下对作物生长、生理特性和重金属吸收的影响,采用水培实验,以夏绿2号小油菜为供试植物,研究了CuO NPs (0、10、20和50 mg ·L-1)和Cd (0、1和5 μmol ·L-1)单一和复配处理下小油菜鲜重、光合色素、丙二醛含量(MDA)、抗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以及Cu和Cd含量.结果表明,在单一CuO NPs处理下,小油菜鲜重以及CAT、POD、GR酶活性总体上受到抑制,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随浓度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小油菜叶部、根部MDA含量以及亚细胞中Cu含量随投加量增加而增加.1 μmol ·L-1Cd处理下,添加CuO NPs促进了小油菜生长,鲜重较对照增加了8.70%~44.87%,当Cd浓度达到5 μmol ·L-1时,低浓度CuO NPs (10 mg ·L-1)处理表现为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50 mg ·L-1)处理则呈抑制效应.不同Cd处理下添加CuO NPs均提高了小油菜的光合色素和MDA含量,其中小油菜叶部MDA含量较对照增加了4.34%~36.27%,根部MDA含量增加了13.43%~131.04%.Cd浓度为1 μmol ·L-1处理下施加CuO NPs后,小油菜叶部CAT和GR活性均下降,POD活性上升;当Cd浓度达到5 μmol ·L-1时,CuO NPs提高了小油菜叶部POD活性,抑制了SOD和GR活性,CAT活性随浓度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uO NPs与Cd表现出拮抗作用,添加CuO NPs后,1 μmol ·L-1 Cd处理下小油菜叶部和根部Cd含量最大降幅分别为45.64%和33.39%,5 μmol ·L-1 Cd处理下叶部和根部Cd含量最大降幅分别为18.25%和25.35%,小油菜亚细胞器中Cu和Cd质量分数下降,可溶性组分质量分数上升.综上所述,低浓度下CuO NPs可以促进Cd胁迫下植物生长,抑制植物对Cd吸收,但会增加植物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320.
生态环境健康评价包括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和环境治理有效性的评价,是监测生态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的潜在风险和指导决策的重要技术手段。我国至今尚未形成全面有效的生态环境健康评价体系,且在评价某一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时,往往忽略了生态法治的作用。为此,本文基于驱动力—压力—环境条件—健康影响—行动(DPEHA)模型构建了一套具有生态法治特色的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深圳市2019年和2020年生态环境健康工作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以推进深圳生态环境健康保护法治化建设。未来研究要将评价体系应用至不同城市,以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