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118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250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为了解西南某煤矿周边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测试了84件表层土壤样品8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重金属污染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均高于渝西地区背景值,Cd污染较明显。从潜在生态危害风险评价看,Hg、Cd是主要生态危害元素。  相似文献   
522.
气田污水处理后回注地层是保证气田有效开发、防止污染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苏里格气田在污水回注方面通过设计、施工、运行三个阶段所采取的选择安全回注地层、优化井身结构等各种防止污染措施,有力的保护了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523.
分散式面源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散式面源生活污水是城市水体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概述了国内外对于分散式面源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阐述了人工湿地、氧化塘和土地处理系统等3种生态处理方式,详细介绍了地下渗滤系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指出人工湿地与氧化塘技术的应用受土地类型与土地面积的限制,且处理效果受季节更替影响大,而应用土地渗滤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堵塞以及系统脱氮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524.
2011年3月,某钢结构物流中心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7000m2,损失惨重。通过对该例火灾的起因、火势蔓延、结构倒塌进行分析,探讨钢结构建筑防火设计和结构抗火措施。研究结果表明:①钢结构因本身抗火性能差,易垮塌,不利于火灾扑救;②在火灾中钢结构易整体破坏,造成重大损失;③由于未采取防火分隔,扩大了火灾蔓延途径和过火面积,加剧了火灾损失,也加大了火灾扑救难度。为了减轻火灾损失,应当:①合理设置防火分隔;②提高或保证钢柱、钢梁的耐火极限,以提升结构抗火能力;③加强对钢构件和结点的防火保护;④保证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效实施初期灭火。  相似文献   
525.
沉积物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是盐沼碳循环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该研究分析了长江口崇明东滩盐沼表层沉积物样品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稳定碳同位素(δ13C)等参数。研究表明:东滩表层沉积物TOC和TN的平均值分别为7. 70±3. 74和0. 74±0. 32 g/kg,两者均表现为自北向南减少的分布趋势。沉积物δ13C平均值为-25. 05±1. 21‰,三元混合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东滩沉积物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悬浮颗粒物(43. 53±22. 44%)和植被(43. 29±24. 82%),底栖微藻贡献率较低(13. 20±8. 40%)。东滩北部沉积物表现为高悬沙贡献-低植被贡献-高有机碳含量特征,中南部表现高植被贡献-低悬沙贡献-低有机碳含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526.
为了延长切削液的使用寿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采用紫外(UV)、臭氧(O3)以及UV/O3作为切削废液再生的处理方法。研究了3种技术对切削废液pH、腐蚀性以及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技术处理后的切削废液pH均能达到《合成切削液》(GB/T 6144—2010)的要求;UV/O3处理的切削废液阻抗膜值最大,杀菌率高达98%,且碳钢试样符合GB/T 6144—2010的要求,说明腐蚀性可以达到再生的目的;UV/O3处理后切削废液攻丝扭矩从185N·cm下降到131N·cm,最接近切削新液的127N·cm。综上所述,UV/O3处理技术效果最佳,可以达到再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27.
以去除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硝酸盐(NO_3~--N)为目的,通过接种好氧反硝化细菌的方式构建海水好氧反硝化反应器,对其反硝化脱氮性能和动力学特征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好氧反硝化反应器完成挂膜需要15 d。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器对NO_3~--N浓度为30~150 mg·L-1海水具有良好的反硝化性能,NO_3~--N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批次实验结果显示:好氧反硝化过程呈现阶段性,NO_3~--N在整个过程中可被高效去除;NO_2~--N积累最大值随初始NO_3~--N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初始NO_3~--N浓度越高,NO_2~--N完全去除所需时间越长。采用Monod方程的微分方程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反硝化过程中NO_3~--N、NO_2~--N的变化趋势。该好氧反硝化反应器具有良好的脱氮性能,为解决循环水养殖系统NO_3~--N积累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28.
针对人工湿地处理海水循环水养殖尾水因碳源不足引起硝态氮去除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静态释放实验,比较了玉米秸秆、玉米芯以及芒草在海水中的静态释放特性,探究了酸处理和碱处理对玉米芯释放规律的影响,并采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研究添加玉米芯和玉米芯浸出液对湿地处理海水循环水养殖尾水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植物碳源都有可观的COD释放量,玉米芯氮素磷素释放量都较小,更适合作为外加碳源;酸处理和碱处理都能提高植物碳源的碳溶出速率,但碱处理的释放速率更稳定,更适合作为预处理方式;添加玉米芯和玉米芯浸出液湿地对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提高至90.63%和88.56%,表明添加植物碳源能显著提高海水人工湿地的脱氮效果,并证明以植物碳源浸出液替代植物碳源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529.
广玉兰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抑制作用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前期研究发现的可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广玉兰正己烷和正丁醇提取物,对其抑藻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研究发现,经广玉兰提取物处理后,藻细胞的叶绿素a含量显著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后降;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强,最高值达到对照组的7~8倍.同时,藻细胞的超微结构也相应地发生改变,具体表现为:细胞变形,质膜皱缩甚至断裂...  相似文献   
530.
负载型纳米复合半导体WO3-TiO2/AC光催化降解刚果红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浸渍-焙烧法制备了负载型纳米复合半导体WO3-TiO2/AC光催化剂,以偶氮染料刚果红为目标降解物,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刚果红废水的降解条件,并对其光催化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刚果红废水的最佳降解条件为:催化剂投加量10 g/L,pH=7,H2O2用量为3.5 mL/L。在最佳条件下,当刚果红废水起始浓度为40 mg/L时,反应120 min后,刚果红溶液的去除率可达95.21%,较相同条件下TiO2/AC对刚果红染料的降解率提高了19.57%。光催化剂对刚果红的光催化降解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L-H)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