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9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北京夏季典型天气TSP组成和来源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5年7月选择分别受北方冷空气、海上高压和地方性山谷风影响的3个天气过程条件下,在北京市区和郊区采集了23个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并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技术,根据单颗粒尺度、形貌、特征化学组成解析出各类源对颗粒数浓度的贡献.结果发现:有机/碳质颗粒(占总颗粒数的31.3%,下同)和矿物颗粒(占29.5%)为优势种类,二次源颗粒占10.6%,燃煤飞灰占7.2%,燃煤、机动车排放和建筑施工产生的3类颗粒占4.1%~6.5%.3种天气下颗粒组成特征鲜明,来源差别明显:①冷空气影响下空气质量最好,TSP样品中粒径小于1.0 μm和大于5.0 μm颗粒较多,一次源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占90%);②海上高压控制天气下,粒径为1.0~2.5 μm的颗粒大幅度增加,有大量的次生粒子生成(占10%~20%);③地方性天气中颗粒质量浓度偏高,粒径小于1.0 μm和1.0~2.5 μm颗粒所占比例均较高,但有机/碳质颗粒比例减少, 其他次要种类颗粒增多.市区人为源颗粒的种类最多,对郊区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绝对主因子分析法解析北京大气颗粒物中铅来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李玉武  刘咸德  李冰  杨红霞  董树屏  张烃  郭婧 《环境科学》2008,29(12):3310-3319
2005-09-18~2006-09-13期间,在北京南郊房山区、城区西二环和北郊昌平区3个采样点采集了166个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用ICP-AES和ICP-MS方法测量了铅等29个无机元素.南郊、城区、北郊3个站点大气铅浓度年平均值分别为179、 142和102 ng·m-3.用绝对主因子分析法定性识别和定量解析了TSP样品中铅的来源.结果表明,北京TSP样品中铅的来源及分担率分别为:涉铅有色冶金工业(55.6%)、燃煤(16.9%)、建筑尘(11.8%)、土壤扬尘(10.2%).涉铅有色冶金工业是主要来源.从空间分布看,燃煤、建筑尘、土壤扬尘等来源排放的铅分布比较均衡, 3个点位的浓度大体持平;来源于有色冶金工业的铅浓度年均值在3个站点从南到北,分别为113、 77.0和44.2 ng·m-3,具有南高北低的趋势.这提示工业来源的主要方位在北京的南边.北京市大气铅浓度有可观的下降空间.铅排放削减和有关环境管理措施的主要对象应该是北京南边的有色冶金,特别是涉铅有色冶金行业.同一套化学组成数据计算结果显示,土壤扬尘和建筑尘是TSP的主要来源,分担率是72.3%.其他来源还有:燃煤(13.4%),有色冶金工业源(9.5%).  相似文献   
13.
含碳气溶胶研究进展:有机碳和元素碳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含碳气溶胶是我国大气区域性复合型污染的重要物种,对全球气候变化、辐射强迫、能见度、环境质量、人类健康等会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从含碳气溶胶来源及成因、环境影响、样品采集及测试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讨论了有机碳和元素碳研究中存在的关键和难点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用PIXE分析系统测得五个污染源废水和八个地表水采样点中十八种无机地素的定量结果,用(?)标污染负荷法计算的结果与测试结果一致。表明磷肥厂对该区的水污染远高于金矿开采过程中的废水污染。  相似文献   
15.
气象因素对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浓度影响的非参数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利用2005年9月—2006年9月北京市大气颗粒物分级(不同粒径)监测资料和同期分时段气象观测数据,采用非参数分析(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北京市3种粒径大气颗粒物在不同季节的浓度水平与气象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影响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气象因素各不相同;春季ρ(PM2.5),ρ(PM2.5~10)和ρ(PM10)都与气压呈显著负相关;夏季颗粒物质量浓度受降水影响很大;秋、冬季ρ(PM2.5)和ρ(PM10)均与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冬季ρ(PM2.5),ρ(PM2.5~10)和ρ(PM10)均与平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气温、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 细粒子和粗粒子质量浓度对气象因素变化的响应程度也有较大区别. 春、夏季地面平均风速对粗粒子质量浓度的影响比细粒子显著,ρ(PM2.5)/ρ(PM10)随风速增加而增大;秋季日照时数对细粒子质量浓度的影响比粗粒子更显著,ρ(PM2.5)/ρ(PM10)随日照时数增加而减小;冬季相对湿度对粗粒子质量浓度的影响比细粒子显著,ρ(PM2.5)/ρ(PM10)随相对湿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气PM2.5中铅的同位素测定和来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石英滤膜连续采集北京2003-02~2003-03的12个PM2.5样品,进行无机多元素、OC、EC和铅同位素丰度比的分析测定.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合气象信息讨论了分组结果,描述了2003年春北京市的2个大气铅污染过程.2个污染过程均表现出铅含量高,206Pb/207Pb丰度比低的特点.Al、Ca、K等地壳元素的含量与Pb的含量负相关,表明土壤尘对铅的贡献不大.比较Pb、As、Zn、Se和Al、Ca等地壳元素含量的相关性,2个铅污染过程是由有色冶金排放和燃煤排放共同主导的.而02-28~03-02的铅污染过程中,燃煤排放贡献增大,有色冶金排放贡献下降.结果表明,汽油无铅化以后,北京市春季大气颗粒物中的铅主要来源于有色冶金排放与燃煤排放.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浓度水平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分析了北京市两个采样点十三陵站(清洁对照点)和天坛站(居民生活区)的110个大气颗粒物样品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测定数据,结果表明两站点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一号站OC质量浓度年均值为22.0μg/m3,EC为3.6μg/m3,五号站OC质量浓度年均值为41.5μg/m3,EC为7.8μg/m3.OC百分含量秋季高,反映出活跃的大气化学反应和严峻的污染形势,春季低表现了风沙气候的影响.城区的EC百分含量冬季增高则是燃煤贡献所致.对1998年1月份和9、10月份的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天气条件和北京特殊的地貌容易导致空气污染事件.有机物污染是1998年北京秋季空气污染的一个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