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7篇 |
免费 | 47篇 |
国内免费 | 8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41篇 |
废物处理 | 7篇 |
环保管理 | 42篇 |
综合类 | 290篇 |
基础理论 | 55篇 |
污染及防治 | 62篇 |
评价与监测 | 27篇 |
社会与环境 | 10篇 |
灾害及防治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黄河流域环境安全评价体系法治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环境安全评价包括对水环境质量、水环境健康、水环境风险的综合评估和对环境治理有效性的评价,是监测河流环境安全和支撑环境管理决策的重要技术手段。当前,我国尚未形成全面、有效的黄河流域环境安全评价体系。为此,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一套具有法治特色的黄河流域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黄河流域河南段2019年和2020年环境治理工作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同时,提出探索赋予河流合法权利,完善以《黄河保护法》为核心的黄河流域环境风险防控法律体系,将适应性治理融入联合执法,建立和完善“河长-警长-检察长”联动机制,建立黄河流域环境风险治理体系和突发环境事件监控预警体系等法治化建议。 相似文献
302.
基于MODIS数据的重庆市地表热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2000—2006年EOS/MODIS卫星资料反演的地表温度(LST)和植被指数(NDVI)资料,分析了重庆市夏季地表热场分布状况,并对重庆市夏季地表热场变化规律及成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①重庆市夏季LST分布区域特征明显,东北部LST最低,西部LST最高;2000—2003年重庆市除了中部地区LST升高外,其他地区降温明显;2003—2006年重庆市中部和西部地区LST明显升高. ②2000年以来,重庆市热岛效应明显增强,重庆市中心强热岛区(城郊温差大于8 ℃)面积由2000年的53 km2增至2006年的313 km2;城郊最高温差由2000年的10.8 ℃增至2006年的14.5 ℃. ③重庆市的LST和NDVI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在植被长势较好的2000和2003年,重庆市NDVI每升高0.1,LST降低约4 ℃;而在植被长势较差的2006年,NDVI每升高0.1,LST降低约5 ℃. ④在2006年大气环流异常背景下,NDVI的急剧降低和城市热岛效应的显著增强进一步促进了重庆市高温伏旱天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303.
针对2007年3—8月鼎湖山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鼎湖山春夏两季氮沉降特征及其来源. 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鼎湖山NO3--N和NH4+-N的降水量加权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59和1.03mg/L,其中春季湿沉降中ρ(NO3--N)和ρ(NH4+-N)的平均值分别为0.78和1.54 mg/L,分别是夏季的2.17和1.67倍;降水ρ(NO3-)与ρ(NH4+)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pH呈负相关. 利用气团轨迹后推以及天气形势分析得出,影响鼎湖山氮湿沉降的主要因素是陆地性降水,其ρ(NO3--N)和ρ(NH4+-N)分别为0.75和1.43 mg/L,分别是海洋性降水的1.57和2.26倍;氮沉降通量分别为3.28和6.26 kg/hm2,分别占总无机氮沉降负荷的56.0%和64.6%.进一步利用气团后向轨迹对海洋性和陆地性降水进行云下气团分类,结果表明,陆地性NE方向的气团对鼎湖山氮的输送及沉降负荷最大. 相似文献
304.
1ISO14000简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分别于1996年9、10月发布了ISO14000环保国际标准,这是一套关于环境管理系列国际标准。包括了环境基本管理体系、环境审计、环境评价、产品生态标准、产品寿命周期评价和对产品具体环境要求等各方面,内容具体、广泛。其中还要求企业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认证,如若违反该标准,任何国家都可以拒绝进口该种产品。如果这样,则ISO14000是以环境设置的绿色壁垒,是一道新的非常广泛而深层次的贸易屏障,这一绿色壁垒会演化出种种障碍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而通过I… 相似文献
305.
山东海洋污染与海洋环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和环境问题困扰着当前的世界,人们正怀着对海洋的期待进入21世纪,而对承受着巨大经济与人口压力的山东,这种期待更为强烈。自1991年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海上山东”战略决策以来,山东省海洋经济蓬勃发展,但潜在问题很多,海洋环境的污染就是一个突出... 相似文献
306.
307.
柱形压力容器开口泄爆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研究柱形压力容器泄爆规律,采用经典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典型的柱形压力容器泄爆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从泄爆口开启到泄压结束时间段压力发展、火焰传播、气体流动及可燃气体浓度变化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泄爆压力下容器内压力发展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在较小泄爆压力情况下会出现压力再度上升的双峰现象。泄爆过程中产生的湍流沿泄爆口附近容器壁拉长火焰面,并加快燃烧速率。同时就容器内不同点火位置对爆炸强度影响进行研究,得出在泄爆压力为0.04 MPa时,底面点火对本柱形压力容器产生的最大升压速率约为中心点火最大升压速率的1.4倍。 相似文献
308.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植物氮磷吸收富集能力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比较研究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7种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研究表明,所选7种湿地植物,稳定生长4个月后,平均总生物量在1 215~3 500 g/m2,植物氮、磷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3.76~23.11、1.44~3.80 mg/g.香蒲具有最高氮积累量达48.18 g/m2,梭鱼草具有最高磷积累量为7.23 g/m2,姜草对氮、磷的积累量最低分别为21.40、1.68 g/m2.植物地上部氮、磷积累量与地下部的氮、磷积累量差异较大,除姜草外,植物地上部、地下部的氮、磷积累量比均大于3,黄花美人蕉地上部、地下部的氮、磷积累量比分别达11.75、12.10.通过植物收割去除氮、磷量约占湿地总去除量的2%~6%. 相似文献
309.
造纸污泥的电渗透脱水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渗透脱水技术对经过带式压滤后的制浆造纸混合污泥进行深度脱水,考察了机械压力、电压梯度和污泥厚度对污泥电渗透脱水效果与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压力从25 kPa升至76 kPa时,脱水效果也会随之提高,但是继续增大机械压力对脱水效果的提高作用就会变得不明显;随着电压梯度的增加,脱水效果会有明显的升高,但是能耗也会相应地增加;电压梯度恒定为30 V/cm且污泥厚度从0.35 cm增加到1.40 cm时,脱水效果和能耗都会相应地增加。对于所有的电脱水实验,当污泥的含水率从74.85%降至60%时所需要的能耗均在0.14~0.28 kWh/kg去除水之间。综合考虑脱水效果和能耗,可认为最优脱水条件是:机械压力为76 kPa,电压梯度为30 V/cm,污泥厚度为0.7 cm。 相似文献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