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99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31.
提取时间对提取原煤中多环芳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北煤田气肥煤和夹矸样品为研究对象,以CH2Cl2为溶剂,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时间为10,20和30 min)和索氏提取法(提取时间为24,48和72 h)提取其中可抽提有机物,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提取液中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优控多环芳烃(PAHs)含量,来对比不同抽提时间对提取原煤中PAHs含量和分布特征的影响,为优化原煤中PAHs的提取条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淮北煤田样品中可抽提USEPA优控PAHs以菲为主,其含量占16种PAHs总量的40.0%~65.5%;夹矸样品中可抽提PAHs含量并不因其有机质含量低而明显低于原煤样品,夹矸中PAHs的迁移特征需引起关注.在实验条件下,提取原煤中PAHs,超声提取时间应选取30 min,索氏提取时间法应选取24 h.   相似文献   
132.
研究了不同浓度磷酸改性凹凸棒粘土的比表面积、孔结构性质以及其对水中Pb(Ⅱ)的吸附.结果表明,凹凸棒粘土磷酸改性后比表面积明显增大,具有明显的中孔分布;9 mol/L磷酸改性处理的凹凸棒粘土吸附能力最佳,在改性凹凸棒粘土加入量为20~30 g/L,水样pH=5条件下,废水中Pb(Ⅱ)的被吸附率接近99%.  相似文献   
133.
研究了 Cd( ) 苯基荧光酮 CTMAB体系的分光光度测定 ,提出了一种测定镉的新方法。在 p H1 0 2的碳酸氢钠 氢氧化钠介质中 ,在 CTMAB存在下镉 ( )与苯基荧光酮形成红色配合物。其 λmax=578nm,ε578=2 .0× 1 0 4 L mol·cm,镉量在 0~ 1 2 5μg 2 5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134.
用ISO5660锥形量热仪研究了成品卷烟及其包装材料的燃烧特性,获得了这些材料在不同热辐射强度下的点燃时间和热释放速率等火灾特性参数.结果表明:烟支及其包装材料受热辐射时均可被点燃,热辐射强度越大,引燃时间越短;随辐射强度的升高样品的热释放速率呈递增趋势;在较强热辐射强度(≥25 kW/m2)下,组合样品的火灾危险性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35.
采用氯碱工业的含镁盐泥对直接染料废水进行脱色处理.以直接大红、直接深蓝和直接黑3种直接染料水溶液作为模拟染料废水,考察了盐泥活化温度、盐泥用量等对脱色效果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吸附动力学特征,并对盐泥的循环再生利用进行了初步考察.经400℃煅烧活化的盐泥对直接大红、直接深蓝和直接黑3种直接染料均有很高的脱色效果,直接大红、直接深蓝和直接黑3种染料在盐泥吸附剂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20 min左右时,吸附接近平衡.饱和吸附的盐泥经过煅烧后可以循环使用.研究结果为盐泥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6.
介绍了苏州市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现状,自市区建城区面积扩大后,依据环境空气例行监测数据和中意环保合作示范项目之“苏州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数据,提出了苏州市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调整的设想和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37.
简化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硫化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硫化物预处理的吹气时间进行了简化实验,并与原方法作了对照,根据测定的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的结果,得出可将原方法的吹气时间由25min减少以10min,节省时间,并满足了测定方法规定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38.
松散状态下的饱和砂类土受剪切后出现静态液化现象,且受到细粒含量、颗粒级配、固结围压等因素的影响。而目前对于中密状态下砂类土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特别对于细粒粒径的影响研究尚少。采用福建标准砂与三种不同粒径的石英粉进行混合,开展了一系列三轴不排水压缩试验。试验中保持所有土样的相对密度相同,相对密度控制为 50%,同时还考虑了细粒含量(FC = 10%,20%,30%)、围压(50,100,200 kPa)等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细粒含量下随着标准砂平均粒径与石英粉平均粒径比 Rd的增大(Rd = 10~65.76),最大孔隙比和最小孔隙比均有增大趋势;在细粒含量较低时(FC = 10% 和 20%),峰值偏应力随着 Rd的增大呈现近似线性递减关系,而在细粒含量较高时(FC =30%),峰值偏应力在 Rd达到某个临界值迅速下降,而后基本保持不变或者缓慢下降;中等密实状态的砂类土在高细粒含量的情况下可发生静态液化,且平均粒径比 Rd越大静态液化越容易发生,因此,评估饱和砂类土的强度需要考虑非塑性细粒粒径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9.
鱼—蚌混养是生态渔业模式之一,也是淡水渔业农业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已被农业农村部发布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被列入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浙江德清传统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鱼—蚌混养正是其中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技术之一。但由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造成一些地方珍珠养殖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通过全面分析鱼—蚌混养的生态学原理、效益及影响因素,阐明其相比淡水蚌单养的优势;并以我国传统鱼—蚌混养技术为基础,结合当前新发展的鱼—蚌—藻混养等技术,从原理、方法及生态环境效益等方面,系统阐述鱼—蚌混养技术特点。分析表明,鱼—蚌混养可抑制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增殖,改变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和构造,增强水体的自动调节能力,提高水生态系统稳定性,一定程度上抑制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等现象发生,同时为鱼和蚌提供丰富的食物,在促进珍珠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获得比“单养”更高的收益;通过鱼—蚌混养,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水体的质量,而且可以获得鱼—蚌双丰收,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0.
近十年京杭运河苏州段底泥重金属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ako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京杭运河苏州段近十年来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对其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京杭运河苏州段重金属为低生态风险等级,汞和镉为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城区老运河段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最高。近十年来,京杭运河苏州段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呈下降趋势,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