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8篇 |
废物处理 | 9篇 |
环保管理 | 19篇 |
综合类 | 95篇 |
基础理论 | 27篇 |
污染及防治 | 23篇 |
评价与监测 | 18篇 |
社会与环境 | 3篇 |
灾害及防治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1.
32.
模拟氮沉降对苗圃地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人工喷施氮H4NO3建立了一个模拟氮沉降增加梯度系列,在近18个月的试验处理期间,研究了2003年7月、10月和2004年2月、5月这几个不同季度苗圃试验样地土壤动物群落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实验分为5个处理组:对照、低氮、中氮、高氮和倍高氮,分别接受0、5、10、15、30g/(m2·a)的氮沉降量。土壤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总体上随氮处理的加强而持续显著地增长,土壤有机氮含量也持续升高,土壤酸度则不断下降。采样期对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类群丰度和多样性存在显著的影响,总的来说,土壤动物群落随试验处理期加长而持续增长。土壤动物群落具有显著的垂直分异特征,土壤I层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丰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II和III层。氮沉降增加对土壤动物群落有明显的影响,表现为施氮处理明显有利于土壤动物群落的发展,但也具有明显的阀值效应。与对照样地相比,各施氮处理样地土壤动物群落水平整体为高,而且随试验处理时间的增加这种差异有加大的趋势;氮沉降增加处理与取样期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除了2月取样,中氮处理土壤动物群落水平都处于最高水平,而对照处理一般处于最低水平,这种趋势在最后一次取样中最为明显;氮沉降处理与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之间也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在土壤I层,从对照至倍高氮处理,土壤动物群 相似文献
33.
试验了在盐酸-磷酸介质中铬与苯基荧光酮的氧化反应。结果表明,黄色的苯基荧光酮被氧化成橙红色产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92nm。铬含量在0μg/50mL-50μg/50ml范围内奠定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492=2.13*10^4。用于水中铬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4.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生活废水污染强度大,生物转化后回用于植物培养是废水资源化的有效途径,但面临氮素稳定转化难、碱度消耗较大的问题。以BF-MBR工艺(生物膜耦合膜生物工艺,biofilm-membrane bioreactor)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的好氧硝化性能及硝化动力学,并考察了硝化过程的碱度消耗情况。结果表明,在pH=6.0~7.2内,好氧生物反应器均能获得良好的氨氧化效果,而在pH=6.0~6.5的条件下更有利于全程硝化的维持;氨氧化速率随pH的增加而增大,而亚硝氧化速率在pH 6.6时达到最高;酸性条件下的碱度消耗量远低于碱性条件,而氢氧化钾作为碱液时的消耗量比碳酸氢钾低3.28 g·g-1。从物料损耗和工艺处理效果综合考虑,硝化系统中最佳的pH可调控在6.4~6.5,此时全程硝化率可达97.8%。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生活废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薛少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3,(5):1-4
针对银川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需求,在分析了银川配电网历史负荷特性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借助专业软件,对银川地区“十二五”期间配电网负荷、电量进行了预测,并对未来电力市场发展方向做出判断。分析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银川地区电力负荷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峰谷差逐年增加,最大负荷出现在冬季的特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36.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的关键前体物之一,研究表明烷烃、烯烃、芳香烃是我国大气VOCs的重要组分。在不同区域,城市地区烷烃含量最高,而偏远地区芳香烃为含量最丰富的VOCs。VOCs浓度日间变化多呈双峰分布趋势,峰值多出现在早晨与傍晚的上下班高峰期。目前对我国臭氧污染事件的研究均表明芳香烃和烯烃是对臭氧生成贡献最大的化合物。VOCs源解析中广泛运用的模型包括CMB、PMF和PCA/APCS,各模型均存在优点和局限性。比较各地VOCs源解析结果,发现交通排放源和工业排放源为我国VOCs的主要人为来源。VOCs的跨区域传输决定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将是未来空气治理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7.
为深入探究重污染地区气溶胶的消光特征和健康风险,于2019年冬季开展了太原市PM2.5主要化学成分和氧化潜势的分析.采样期间ρ(PM2.5)为(89.9±33.6)μg·m-3,其中水溶性离子和碳质气溶胶分别占到43.3%和33.8%,浓度较高的组分依次为:OC>SO42->NO-3>EC>NH+4>Cl->Ca2+.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PM2.5中有机物(OM)和矿物尘的占比下降了5.8%和11.2%,而SNA(NO-3、 SO42-和NH+4)的质量分数由33.9%显著增加到56.0%.基于IMPROVE公式估算,太原市冬季大气颗粒物的平均消光系数为(453... 相似文献
39.
40.
全国环境监测QA/QC技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全国环境监测QA/QC技术研讨会于2000年10月13日至16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研讨会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办,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承办,参加研讨会的有北京、辽宁、河北、新疆、陕西、贵州、云南、广西、青海、重庆、四川等十二个二级监测站和四十二个三级监测站从事QA/QC工作的技术人员或监测站质量负责人共计70余名。开幕式由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廖激主持,四川省环保局谢添副局长和四川省环保局科技标准处黄崇祥处长到会并讲话。研讨会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总工程师齐文启和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