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2篇
安全科学   13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278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重金属是雨水径流中的重要污染物质。为探究雨水径流中重金属的季节变化规律。地理位置因素和人为因素对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根据西安市城区内道路类型、路面材质、交通量、人流量等因素选择5个采样点,以2013年全年的降雨样品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雨水径流中重金属Cd、Zn、Fe、Mn、Al、Pb的质量浓度。研究结果表明:Cd的质量浓度正常,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Ⅰ类标准,受地理位置、人为活动以及季节变化的影响极小。Zn的质量浓度正常,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第Ⅰ类和第Ⅱ类标准之间;与地理位置、人为活动以及季节变化没有明显关系。Fe的含量因地理位置不同而异,交通繁忙、商业活动较多的小寨四季雨水径流中的Fe均较高,均为城市供水水质标准的3倍,商业活动的影响大于车辆交通的影响,校园秋季雨水中Fe为水质标准的2倍,其它3个季节水质正常,浓度的影响较小,人为因素对雨水中Fe含量的有一定的影响,人流量大的区域雨水中Fe的含量相对较高。冬季燃煤对雨水中Mn的含量影响较为明显。Mn 只在冬季雨水中的含量略高于城市供水水质标准,对环境影响很小;地理位置,人为活动,区域职能对 Mn的含量均没有明显的影响。Al 的含量在城市供水水质标准限值内,受人流量、区域职能、季节变化影响较小,受地理位置影响较大。Pb的含量受路面交通环境和冬季煤炭燃烧的影响较大,在车辆交通繁忙的地点,Pb的含量明显增高;Pb的含量受季节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春季>夏季>秋季;人流量对 Pb 的含量影响不大;下垫面对 Pb 的含量影响明显,柏油路面上的雨水径流中Pb含量最高,石板路面上Pb的含量在其次,塑胶路面上Pb的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292.
由于施工现场安全状态综合评价是一个多层次、多指标的复杂分析评价问题,既要考虑单个因素、单个项目反映的施工安全性态,又要考虑施工现场多个因素、多个体系反映的整体安全性态,为此提出了安全状态评价集的表示方法。通过对安全判据的分析,结合模糊集理论和模糊测度理论,研究施工现场安全评价判据的表示方法、结论表达及综合评价等不确定因素的处理方法,应用模糊集理论,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状况做出评价,建立了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应用实例表明,该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93.
刘某于2007年9月被某公司招用为销售员,签订了劳动合同,工资为底薪1500元/月加激励酬金构成,后派到公司的某销售点担任负责人。随着公司的发展,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销售点,且招用的人员越来越多,公司于2008年4月要求各销售点负责人与其签订了《委托代理销售产品合同》,合同期限于2008年5月起至2012年5月止,并要求其各销售点负责人办理了营业执照,各销售点负责人成了个体工商户经营者。  相似文献   
294.
铜、锌离子对厌氧氨氧化污泥脱氮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研究了Cu2+、Zn2+浓度变化对厌氧氨氧化污泥脱氮效能长短期的影响.短期实验结果表明,铜、锌离子对厌氧氨氧化污泥的脱氮效能影响主要分为3个阶段.刺激阶段,Cu2+浓度0~1mg/L和Zn2+浓度0~4mg/L时,随着进水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微生物活性受到刺激,氮去除速率迅速增加;稳定阶段,Cu2+浓度1~8mg/L时,氮去除速率处于稳定状态.抑制阶段,Cu2+浓度大于8mg/L和Zn2+大于4mg/L时,随着进水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氮去除速率逐步下降.Cu2+、Zn2+对厌氧氨氧化污泥脱氮效能长期影响表明,当进水Cu2+浓度达到4mg/L和Zn2+达到8mg/L时厌氧氨氧化污泥的活性将受到抑制.降低进水重金属浓度后,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可以得到恢复.厌氧氨氧化菌对Cu2+的敏感性强于Zn2+.  相似文献   
295.
选取同天过境的Landsat5TM和HJ-1B红外相机数据,在获取3个大气参数后,结合辐射传输模型分别对大亚湾核电基地附近海域海表温度和温排水温升区的分布情况进行遥感监测,对比结果显示,环境卫星遥感监测数据与TM数据监测所得温排水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高一致性,二者反演出的绝对温度相差不超过1.1℃,相同温升等级范围内的相对温度均值也不超过0.4℃.因此,HJ-1B红外相机可满足核电站热污染的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296.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石油烃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4~2009年丰水期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情况,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石油烃平均含量为176.25mg/kg,沉积物无石油烃污染;沉积物中石油烃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呈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陆源输送、水动力条件、细颗粒物质的吸附以及絮凝作用是控制石油烃分布的主要因素;调查海域空间分布尺度上可以划分为4个海域,MDS排序分析以及ANOSIM检验均支持了划分结果;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为近岸最大浑浊带最高,其次为近岸区和泥质区,在远岸区则常年存在一个石油烃含量的低值区.  相似文献   
297.
针对国电大武口热电有限公司 1 号机组送风机辅机故障快速减负荷(Run Back,RB) 动作后造成的主蒸汽压力超标现象,通过对 RB 控制策略进行分析,采用逻辑修改、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Derivative,PID)和参数优化的方法,使 RB 发生后主蒸汽压力能稳定在合适的范围内。结果表明:快速减煤和加强汽机主控的调节作用,解决了 RB 工况中主蒸汽超压缺陷,提高机组效率及运行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298.
温度和COD对SBR反硝化同时除磷系统除磷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除磷脱氮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考查了温度和COD对其反硝化,以及除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反硝化除磷适宜温度范围为18~37℃.在此温度范围内反硝化除磷速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而且温度变化基本上不影响反硝化除磷系统PO34-去除量和NO3-转化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实验还发现,反硝化同时除磷系统比传统的厌氧/好氧除磷系统节省33%的碳耗.当进水PO34--P质量浓度8.0~9.2 mg/L而COD质量浓度低至220~240 mg/L时就可以保证出水PO43--P质量浓度小于0.5 mg/L.而传统的厌氧/好氧SBR除磷脱氮系统则需将进水COD质量浓度提高至350 mg/L时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299.
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物控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杭州滨江区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物的来源及组成成分,采用活性氧技术对恶臭污染物进行控制.介绍了活性氧技术的原理,并从工程应用方面对除臭设备的设计条件、系统流程、工艺参数进行了较详细的概述。项目实施后运行结果表明,H2S、NH3、CH3-SH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1.3%、88.1%、84.4%。  相似文献   
300.
根据2008年春对渤海湾的调查,通过分级萃取的实验方法以及总量和分形态风险评价的手段,重点研究了渤海湾表层沉积物各形态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重金属在渤海湾中央的泥质区富集,自然来源是控制V、Ni、Cu、Pb、Co和Cd分布的主要因素,而Zn和Cr较易受环境变化或人为输入等影响,其中Pb作为大气沉降和陆源输入都存在的重金属,其受控因素与其他重金属有一定差异.形态分析表明,V、Zn和Cr以残渣态为主,Co、Ni和Cu则是可浸取态占优势.其中Co的可浸取态质量分数在A断面先增加后降低,Ni的可浸取态质量分数在海河口附近A3站达最大值(98.86%),Cu和Pb的可浸取态高值区出现在A断面的中央区域,优势形态是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u在湾口的A10站降到最小值(43.83%),在黄河口的D1站达最大值(73.89%).风险评价表明,重金属总量富集因子由大到小:Pb>Cd>Zn>Cr>V>Co>Cu>Ni,其中Pb、Cd和Zn的富集因子均大于1,但渤海湾沉积物总体质量良好,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从形态角度评价,V和Cr基本无污染,Zn局部轻微污染,Co大部分轻度污染,Cu由无污染到中度污染,Ni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Pb则属重度污染,其中Pb在渤海湾口A11站的P%(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达1 329%.综合评价得出,Pb是渤海湾沉积物污染最严重的重金属,Cu和Zn有潜在污染,V、Cr和Co基本清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