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6篇
综合类   16篇
基础理论   2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信作业环境空气质量的测定及评价指标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计算机终端室,通信机房,通信值班室3个典型作业环境,在设立室外对照点的情况下,现场测定CO2、CO、IP、细菌总数、空气离子、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10个指标。结果显示:上述指标在机主主作业环境内均得以检出,其中VOCs浓度较高据日均值和1d的浓度变化趋势,各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物品是空气离子与CO4、CO、VOCs、细菌总数、IP等具有正或负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通信作业环境空气质量的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环境中常见的7种醛类污染物与DNA形成加合物的结构研究现状,包括单核苷酸-醛试管反应、DBA-醛试管反应、细胞培养、动物体以及人体内所产生的加合物结构的研究方法与结论,并对加合物结构研究的难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典型醛类污染物与细胞DNA分子的结合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为了研究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等 3种典型醛类污染物与细胞DNA的结合作用 ,探讨其遗传毒性效应和机制 ,采用体外测试系统 ,应用紫外光谱移动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结合位点 .结果表明 ,醛类污染物染毒细菌DNA紫外吸收峰位移不显著 ;但提取的细菌DNA与甲醛进行试管反应体系紫外位移显著 ;醛类污染物染毒真核细胞致DNA分子紫外吸收峰位移显著 ;乙醛与脱氧鸟苷酸的试管反应经NaBH4 还原后经HPLC分离检测 ,产物初步定性为N2-乙基鸟苷加合物 .说明 3种醛类污染物能够与细胞DNA结合而体现遗传毒性 ,鸟苷的N2位可能是共价加合的位点 .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甲醛作用后大鼠肺细胞醛糖还原酶(AR)的活性变化以及AR在肺细胞损伤中的功能,首先通过大鼠肺细胞分离培养,观察甲醛对大鼠肺细胞AR活性的影响及AR抑制剂——盐酸小檗碱对AR活性的抑制作用;其次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甲醛及盐酸小檗碱对大鼠肺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1.0mmol·L-1甲醛作用24h使大鼠肺细胞AR活性显著增加,盐酸小檗碱对AR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甲醛能够引起大鼠肺细胞凋亡,使G0/G1和S期的细胞比例下降,G2/M期的细胞比例增加;甲醛和盐酸小檗碱共同作用使大鼠肺细胞凋亡率较单纯甲醛组更高,同时G0/G1期的细胞比例增加,S和G2/M期的细胞比例下降.结果提示甲醛能够使大鼠肺细胞AR活性增加;AR活性增加可减少细胞凋亡,对甲醛引起的大鼠肺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甲醛致核酸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和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研究了典型环境污染物甲醛对DNA分子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甲醛不仅可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发生链断裂,还可引起DNA-DNA,DNA-蛋白质交联;甲醛与小牛胸腺DNA的体外作用较弱,但在铁离子介导下对DNA的氧化能力增强,可产生一定量的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加合物:动物实验表明甲醛诱导大鼠肺组织DNA氧化损伤生成8-OHdG,提示甲醛较强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常见的几种检测管法的比较,筛选出灵敏度较高的亚硝基铁氰化钠法;同时筛选出载体为60—80目的素陶瓷,指示剂浓度为20%。玻璃管内径为2.0—2.3mm,采气速度为0.3(L/min),采样体积为12L,以此条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检测管变色长度对应SO2浓度的相关性很好;变异系数均小于110%,检测的重现性较好。检测管的测定值与理论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09%(<±15%),最大相对误差为7.13%(<±25%),准确度较高.测定结果可靠;与化学法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浓度小于0.15mg/m3的H2S及浓度小于0.01mg/m3的NO2对SO2检测管无干扰.  相似文献   
17.
甲醛,乙醛,丙烯醛衍生物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环境重要污染物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的衍生物-2,4-二硝基苯腙,应用熔点法、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技术鉴定了3种苯腙的结构与纯度,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研究了3种衍生物的某些色谱性质,结果表明:这3种希夫碱可以作为标准品来测定环境空气中微量低分子醛类蒸气。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纳米四氧化三铁(Nano-Fe3O4)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大鼠肝、肾的毒性效应,将49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包括生理盐水对照组,以及3种纳米材料的低剂量组(2mg·mL-1)和高剂量组(10mg·mL-1),采用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法染毒,每2d染毒1次,每次每只0.2mL,共染毒5周,眼眶取血后处死大鼠,称肝、肾重量计算脏器系数,测定大鼠血清中反映肝、肾功能的生化指标,并对肝、肾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1)3种纳米材料均可导致大鼠体重明显降低,但对肝、肾脏器系数无明显影响;2)病理学观察发现,3种纳米材料均可导致大鼠肝细胞轻度脂肪变性,肾脏则无明显改变;3)3种纳米材料均可导致大鼠肝功能异常,部分肝功能指标如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等出现显著降低;4)3种纳米材料均可导致大鼠肾功能异常,部分肾功能指标如尿酸(UA)、肌酐(CREA)、尿素氮(BUN)等出现显著升高或降低.以上结果提示,经呼吸道染毒的Nano-SiO2、Nano-Fe3O4和SWCNTs均可对大鼠肝、肾产生一定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9.
袭著革  杨丹凤 《环境化学》1999,18(5):453-457
应用紫外光谱移动法和溴乙锭荧光法对三种醛类化合物与牛腺DNA的加合以及它们引起的DNA-DNA交联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甲醛和乙醛能够与DNA形成共价加合物,与四种脱氧核苷加合顺序分别为dG〉dC〉dA〉dT和dA〉dG〉dC〉dT,丙烯醛与DNA的加合不能用紫外光谱移动法测定。甲醛能够显著地引起DNA-DNA的交联;乙醛也有这种作用,但不显著;丙烯醛的交联作用未测出,可能是由于羰基碳正电性较弱,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新型阻燃剂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TDCPP)的毒性效应,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实验生物,采用半静态实验方法,分别进行96 h和28 d的染毒,研究TDCPP对稀有鮈鲫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效应,并通过对稀有鮈鲫脑组织中与神经纤维的生长、发育、轴突再生等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检测,初步探讨了TDCPP的神经毒性作用。结果表明:TDCPP对稀有鮈鲫的96 h-LC50为2.99(2.20~3.38) mg·L-1,根据化学物质对鱼类毒性分级标准TDCPP属于剧毒性。经0.9、1.5、2.1和2.7 mg·L-1 TDCPP染毒28 d,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稀有鮈鲫肝脏及脑组织中SOD和GSH-Px的活性均受到抑制,且随着TDCPP的暴露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显著增强;暴露组稀有鮈鲫脑组织中与神经纤维的生长、发育相关的微管蛋白α/β、神经丝NF-M以及关键蛋白GAP-43等基因的mRNA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均发生显著下调。可知,TDCPP暴露可以诱发稀有鮈鲫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