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8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危险工艺装置设置安全联锁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危险工艺装置设置安全联锁系统(SIS)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在装置建设和改造中,应合理设置独立的SIS,并根据生产装置的安全度等级选择合适的联锁回路,并具有一定的冗余能力,以避免由于硬件随机失效或系统故障时造成联锁功能无法执行;指出SIS在设计时应遵循独立原则、故障安全型原则、共享原则、可靠性原则等。研究结果表明:SIS可提高化工装置的本质安全度,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过程失控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  相似文献   
12.
海冰是渤海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区域现象。通常年份冰期可跨4个月,覆盖渤海40%的海域面积。海冰对海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行为、典型生态环境和海上突发事故都有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是渤海污染防治、生态保护、风险防范等任务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基于渤海海冰的生成条件和时空分布分析,论述渤海海冰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行为、海洋生物和海上突发事件的可能影响途径与程度;最后提出要从冰情、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海洋生物等几个方面加强冰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为渤海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酸雨对茶树中铝的形态分布及生态化学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茶树中铝的化学形态分析方法,探讨铝在茶树老叶、芽叶及培植土等一系列化学行为及与其它元素的关系,就酸雨对茶树中铝形态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为茶树在我国西南酸雨地区的种植和生态协调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冰情监测数据在海冰条件调查、海冰监测、风险评估与预警中的工作需求进行了论述,并从标准规范、技术要求等角度对具体海冰监测要素的内容进行了汇总。面向海洋调查的传统海冰监测主要目的是获取冰情及环境要素数据,开展不同时空尺度的冰情演变规律分析及预测,为用海规划和工程海冰条件确定提供依据。通过2部海洋调查国家标准,以及涉及风电、港口、核电、船舶、石油、桥梁等涉及6个行业6类工程的9部国内外典型标准对比分析,归纳了海冰调查对于冰情监测的要素性需求。对于近年逐渐兴起的海冰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的新需求,结合行业内的试行规范和海冰灾害机理,分别分析了区域综合体和产业经济体两类目标的冰情监测需求。面向冰情监测的不同需求可为海冰监测体系发展提供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茶树中铝的形态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种茶叶中铝的形态分析方法,从而更有效地研究茶叶中的铝化学,探明铝在茶树体内的存在方式及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氯氧化法处理甲硫醇尾气的工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氯氧化法处理化工生产单元中排放出的甲硫醇尾气新技术。通过工业试验 ,当氯氧化温度控制在 2 5~ 55℃ ,通氯量摩尔比为 1 .0 5~ 1 .1 5 ,pH在 2~ 3时 ,尾气中甲硫醇的恶臭气味明显消除 ,验证了该处理方法比传统的碱吸收法具有治理成本低、设备费用投资少、操作工艺简单、效果明显等优点 ,此法非常适用于中小型化工生产中甲硫醇尾气的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化学法消毒处理医院污水,通过选用不同阳极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体系,探讨电化学法的消毒机理.试验表明,以涂有贵金属(钌、铂和铱)氧化物的钛板作阳极,不锈钢板作阴极,在电流密度为8 mA/cm2、水力停留时间为15 min、空气流量为40L/h、极水比为1.0的试验条件下,消毒后污水中总大肠菌群数<500 cfu/L,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18.
采用被吡唑酮废液驯化、分离、筛选后的林可霉素菌,并对其在摇瓶上利用吡唑酮废液中的硫酸铵发酵(7 d)生产林可霉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废液加入培养基体积比都为1∶10,实验1中菌丝代谢和对照比正常,其中还原糖利用最快,在发酵后期为0.24 mg/L,林可霉素起步效价最低为2 100 IU/mL,与对照相比最后发酵效价降低了70 IU/mL;实验2发酵过程pH值偏低,全程为5.86~6.50,氨基氮代谢缓慢为40 mg/100 mL,最后林可霉素效价最低为4 480 IU/mL;实验3中废液在发酵进入48 h中后期的时候补入能促进菌丝体分泌,最后林可霉素为5 180 IU/mL,比对照发酵水平高出8.82%。可见实验3的实验设计有利于林可霉素菌利用吡唑酮废液生产林可霉素,为废物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可行性作了有意义尝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营口气象站1951年以来的气象观测数据,结合热力学模式HIGHTSI,重现了1951-2018年冬季(67 a)海冰的生长与融化过程。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多年平均冰厚在2月初较为对称,多年最大冰厚约为0.24 cm。自1951年以来最大海冰厚度与平均海冰厚度的减小速率分别为0.255 cm/a和0.076 cm/a,海冰厚度随时间的演变规律为:海冰厚度越大,发生概率最大值对应的年份越早,即大于40 cm海冰厚度的最大概率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小于10 cm海冰厚度的最大概率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1951-2018年,每10年的代际海冰厚度分布概率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为持续的常冰年冰情,20世纪90年代为持续的轻冰年,各海冰厚度的概率呈连续减小趋势;其余代际年份的冰情呈现轻冰年与重冰年的波动变化,各海冰厚度的概率呈减小-增大-减小的规律。本文定量描述了气候变化对营口冰情的影响,为海洋工程设计的海冰参数选取奠定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电化学法消毒处理医院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化学法消毒处理医院污水,通过选用不同阳极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体系,探讨电化学法的消毒机理。试验表明,以涂有贵金属(钌、铂和铱)氧化物的钛板作阳极,不锈钢板作阴极,在电流密度为8mA/cm^2、水力停留时间为15min、空气流量为40L/h、极水比为1.0的试验条件下,消毒后污水中总大肠菌群数(500cfu/L,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