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8篇
综合类   58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用周期浸泡加速试验方法研究pH为5.6、3.5和1.0时SO^2-4浓度为0.0、0.06、0.1、0.2mol/L六种模拟酸雨对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的影响。观察材料的外观,质量人体积的变化,并根据模拟酸雨侵蚀材料前后的酸度和化学组分的变化。得到酸雨溶解材料的速率和材料中科组分的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32.
酸沉降目标负荷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动态模型模拟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目标负荷的响应,以探讨受损系统恢复的过程和时间,应用该方法对柳州地区酸沉降目标负荷的讨论表明,若2000年硫沉降为6g.m^-2.a^-1,2005年为3g.m^-2.a^-1,2010年达到临界负荷1.2g.m^-2.a^-1,则柳州红和黄红壤大约将在2040年后逐渐恢复,2060年后大约能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33.
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与示范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分析了我国的大气环境问题和特征,剖析了大气污染的成因;重点介绍了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研究中,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编制技术,多尺度的空气质量模拟技术,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大气环境容量优化技术,基于环境容量和排放绩效的总量分配技术,多种总量监控方法,科学有效的总量控制管理机制和规则等的关键技术、技术突破、主要研究与理论创新及成果的应用与示范;紧密结合国家空气环境质量管理和大气污染控制的需要,提出了我国大气环境管理、政策和大气环境科学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4.
内江市大气细颗粒物化学组成及其消光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2—2013年在内江市环境监测站楼顶采集了PM_(10)和PM_(2.5)样品,并分析了颗粒物中金属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质组分的质量浓度,以研究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其消光特性.采样期间,内江市的PM_(10)和PM_(2.5)浓度分别为(116.3±54.7)μg·m~(-3)和(78.6±36.8)μg·m~(-3);颗粒物污染冬季较重,其次为秋季,春季和夏季污染水平相当.内江市PM_(2.5)中以二次无机离子(SNA,42.5%)和有机物(OM,35.0%)污染最为突出,其次为地壳元素(Soil,11.4%)、元素碳(EC,5.2%)和微量元素(Trace,0.3%).高相对湿度和细颗粒物浓度是导致内江灰霾频发的主要原因,10km能见度对应的PM_(2.5)浓度界值为72.2μg·m~(-3).采用IMPROVE模型计算,内江市PM_(2.5)的平均散射系数为(504.6±293.2)Mm-1,吸光系数平均为(41.0±20.6)Mm-1;PM_(2.5)中硫酸盐对消光系数贡献最大,占40.0%;其次为有机物和硝酸盐,贡献率分别是29.2%和15.3%;EC的贡献率为7.3%.PM_(2.5)质量浓度与散射系数呈现出较强的线性关系(r=0.88),通过回归方程得到PM_(2.5)的质量散射效率为4.2 m~2·g~(-1).  相似文献   
35.
2006~2009年我国超大城市霾天气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收集了2006~2009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能见度等气象因子以及SO2、NO2和PM10等环境空气质量资料,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上述4个超大城市霾天气频率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霾天气频率季节最高值分别为夏季、冬季、春季和秋季.北京和广州霾天气频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上海和成都呈现逐渐上升趋势.PM10和相对湿度是影响能见度或霾天气频率关键因子.北京能见度变化对相对湿度比较敏感,而上海和广州对PM10浓度变化比较敏感,成都对相对湿度和PM10浓度敏感程度相当.  相似文献   
36.
为探究开封市冬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基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开封市生态环境局(城区)在线监测站获取的大气VOCs组分数据,阐述其VOCs污染特征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利用PMF模型解析出VOCs的来源.结果表明,冬季开封市ρ(VOCs)平均值为(104.71±48.56)μg·m-3,其质量分数最高为烷烃(37.7%),其次为卤代烃(23.5%)、芳香烃(16.8%)、 OVOCs(12.6%)、烯烃(6.9%)和炔烃(2.6%).VOCs对SOA的贡献平均值为3.18μg·m-3,其中芳香烃贡献率高达83.8%,其次为烷烃(11.5%);开封市冬季VOCs的最大人为排放来源为溶剂使用(17.9%),其次为燃料燃烧(15.9%)、工业卤代烃排放(15.8%)、机动车排放(14.7%)、有机化学工业(14.5%)和LPG排放(13.3%);溶剂使用源对SOAP的贡献率达到32.2%,其次是机动车排放(22.8%)和工业卤代烃排放(18.9%).可见,降低溶剂使用、机动车排放和工业卤代烃排放的...  相似文献   
37.
齐玲  赵越  谢绍东 《环境科学》2012,33(2):525-531
以北京市26个PM10监测站点2007-07-01~2008-06-30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应用正矩阵因子分析法将这些监测站点划分区域,使得每个区域具有独特的季节变化特征,并依据各类区域的去除偏差识别冗余信息站点,优化监测网络.结果表明,北京市PM10监测网络包括10个具有独特季节变化特征的区域.通州、延庆、密云水库、房山良乡和平谷世纪广场为5个独立区域;丰台花园、丰台云岗、门头沟滨湖广场、海淀北部新区和石景山古城5个西部站点为一个区域;东城东四、东城天坛、西城官园、西城万寿西宫、朝阳奥体中心、朝阳农展馆和顺义站点构成一个区域;南部站点大兴亦庄开发区、大兴黄村和大兴榆垡为一个区域;密云奥林匹克广场和怀柔站点为一个区域;西北部站点海淀香山、昌平定陵、海淀万柳和昌平镇站归为一个区域.每个区域PM10在2007~2008年具有独特的季节变化特征,PM10浓度由北向南逐渐升高.根据去除标准,设置2种PM10监测网络优化方案.方案1以监测网络不确定度为去除标准,12~18个站点即可完全代表26个站点的监测信息;方案2以2倍不确定度为去除标准,各典型月份需要保留的站点数目为10~13个.  相似文献   
38.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相对敏感性评价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介绍了敏感性及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绝对敏感性和相对敏感性的概念,概念了水体和土壤对酸沉降绝对敏感性评价的方法。通过分析比较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子对酸沉降的缓冲能力,担子同建立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相对敏感性评价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建立的评价才近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9.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敏感性评价方法与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评述水体、土壤和整个生态系统对酸沉降敏感性评价的各种方法,这些方法用系统 的不同物理化学性质表征它们缓冲酸输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40.
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扩散模式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扩散模式可分为高斯型模式、经验模式、数值模式和箱模式,按此分类介绍了各种模式,并比较了它们的优劣和指出开发新模式的难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