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8篇
综合类   58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土壤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区划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以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和湿度为生态因子,评价中国土壤对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工具绘制了相对敏感性区划图。在评价土壤的缓能力时,除了以土壤的化学性质为指标外,还综合考虑了土壤质地和温度这2个重要因素使得评价方法更适合我国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大和南北温差大的特性,区划的结果表明,我国对酸沉降最敏感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兴安岭地区,云南的南部和华南沿海地区,其交介东北地区,长江以南和青藏  相似文献   
42.
基于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炼油行业的发展历史和《炼化一体化》规划,预测了我国炼油行业2020—2030年的发展趋势.根据相关文献测量和调研结果及当前VOCs控制技术和政策,确定了炼油行业不同排放环节的VOCs源成分谱和排放因子.同时,运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2020年炼油行业分储罐、无组织、有组织和污水处理等4个环节的分组分VOCs排放量,分析了其时空演变;运用情景模拟法确定了不同地区和排放环节的减排技术、措施及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排放因子的减排率,并构建了3个不同情景,量化分析了未来10年内各省(区、市)炼油行业不同环节的VOCs排放量变化趋势和减排责任.研究结果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炼油行业VOCs排放量以年均12.0%的增速增加至2020年的116.59×104 t,山东、辽宁、广东、江苏和浙江是排放量最高的5个省份,占全国炼油行业VOCs排放总量的55%;无组织VOCs排放占炼油厂VOCs排放总量的40.0%~44.0%,其次为有组织(28.4%~31.3%)、储罐(18.3%~25.3%)和废水处理(5.8%~6.6%)排放;烷烃是炼油厂排放量最大的化学组分(60%),其次是烯烃(...  相似文献   
43.
应用COPERTⅢ模型计算中国机动车排放因子   总被引:39,自引:12,他引:27  
介绍了计算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的COPERTⅢ模型,并根据中国机动车实际构成、行驶工况和燃油特征确定了模型所需参数,然后应用该模型计算得到了2002年中国机动车排放CO、NOx、NMVOC和PM的排放因子.通过比较COPERTⅢ模式、MOBILE模式和台架测试得到的中国机动车排放因子发现,应用COPERTⅢ模型计算获得的排放因子更接近中国机动车实际排放情况.  相似文献   
44.
用稳态法确定中国土壤的硫沉降和氮沉降临界负荷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用稳态法确定了中国土壤的硫沉降临界负荷和氮沉降临界负荷.中国硫沉降临界负荷最小[<0.3 g·(m2·a)-1]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河谷以及云南西南部怒江和澜沧江流域,而酸沉降污染较为严重的富铝土区域,总体上都能够承受0.8~3.2 g·(m2·a)-1的酸沉降.根据硫沉降临界负荷可以将中国大致划分为东南和西北2部分,东南部大部分地区只能接受小于3.2 g·(m2·a)-1的硫沉降,而西北部普遍可以接受大于3.2 g·(m2·a)-1的硫沉降,其分界线基本上与400mm等降水量线重合.与硫沉降临界负荷的分布不同,中国氮沉降临界负荷在总体上呈现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格局.中国氮沉降临界负荷最低[<1.0 g·(m2·a)-1]的地区分布青藏高原西部和阿拉善高原,而氮沉降临界负荷最高[>4.0 g·(m2·a)-1]的地区则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四川盆地等.  相似文献   
45.
首次采用美国国家环保局规定的大气中挥发性有毒有机物的标准分析方法TO—15分析法。研究了广州地区主导风向通道上大气环境中非甲烷烃(NMHC)、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的浓度和空间分布,分析了机动车无铅化后尾气捧放中VOCs成分的变化,并结合正在开展的广州地区光化学烟雾综合研究,初步探讨了其来源。  相似文献   
46.
我国城市地区机动车污染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96,自引:16,他引:80  
北京、广州和上海近10多年机动车保有量年均增长速率分别为16. 4 % ,16. 5 %和13.4 %,这些城市大约80 %的CO和40 %的NOx来 自于机动车排放。其结果是导致城区大气环境近10 a来NOx浓度逐年上升,己成为广州和北京等少数特大城市的首要污染物;街道大气环境 中NOx和CO日均浓度远远超过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其污染程度比城区整体环境更为严重;己存在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预测表明 城区未来大气环境中q浓度的高低取决于机动车的排放量。因此,我国城市地区大气污染正由煤烟型污染向机动车尾气污染转化。   相似文献   
47.
模拟酸雨对混凝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周期浸泡和喷淋试验等2种加速腐蚀试验方法,分别研究PH为1.0、3.5、5.6和PH为1.0、SO^2-4为0、0.06、0.1mol/L等6种模拟酸雨对混凝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稳态法确定酸沉降临界负荷的基本理论探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明确了确定酸沉降界负荷理论的基本概念,通过建立生态系统在临界状态时淋溶液中碱度产生的静态质量平衡得到计算到沉降临界负荷的基本方程,由此方程又导出计算酸度,潜在酸度,硫和氮等临界负荷的数学表达式,并讨论了根据对选择对指示生物有机体不发生危害的临界化学值计算了淋溶临界碱度的方法,由此给稳态法建立了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9.
模拟酸雨对砂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周期浸泡法和喷淋试验法等两种加速腐蚀试验方法,并分别研究Ph为5.6、3.5和Ph为1.0、S24-为0、0.06、0.1、0.2mol/L六种模拟酸雨对砂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砂浆受蚀后强度降低,其下降的程度与材料中CaO和SO3/CaO的比值成二元线性关系;酸雨中+的侵蚀将使材料中CaO、MgO、Al2O3和Fe2O3组分流失,H+.和SO的协同作用,使材料中的SO3/CaO的比值增大;受蚀后的砂浆其物相发生较大的变化,变化趋势是原[CaNa][SiAI]408、KAISi308、0.62NaAISi208·0.38CaAl2等矿物晶体逐渐消失,而转化成CaSO4·2H2O、CaAl2i2O8、Ca-Fe-Al-S-Si-O,甚至体积更大的Ca3Al6O12·CaSO4。因此,酸雨对砂浆的影响,主要是H+侵蚀引起的溶解腐蚀和SO24-侵蚀引起的膨胀腐蚀。  相似文献   
50.
应用稳态酸化模型计算酸沉降临界负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稳定状态土壤化学模型PROFILE计算了柳州薄层砂页岩红壤和地表水的酸沉降临界负荷。对模型所需参数,建立了系统完整的收集、测量与计算方法,得到柳州地区针叶林植被区域由湿沉降计算总沉降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