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214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谭晓东  侯炜 《环境》2004,(3):30-31
首次暴发 1878年,禽流感在意大利的首次暴发使人们开始认识这种极具杀伤力的传染病。此后,禽流感病毒在近两个世纪中,不断地侵袭着整个世界。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禽流感在欧亚大陆的暴发日趋频繁。这种病毒的肆虐不但给许多国家的家禽养殖业带采了沉重打击,同时也向全人类的健康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82.
洪涝灾情评估标准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洪涝灾情评估工作对于各级防汛主管部门制定应对措施,提高洪涝灾害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规范洪涝灾情评估,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启动了水利行业标准《洪涝灾情评估标准》的编制工作。对《洪涝灾情评估标准》的编制背景和编制过程中评估实施主体、评估资料来源、评估指标选取、评估指标阈值区间确定、灾害级别确定、评估模型确定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可为下一阶段标准编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83.
运用循环经济、工业生态学等原理,针对成都高新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存在的问题,提出由规划入手,包括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园区三个层面的创建措施,并为近期重点建设工程指明了方向。企业内部,抓节能减排,推广清洁生产;企业之间,抓住绿色招商的契机,启动"补链"战略,提高产业关联度,构建工业生态链(网),提高园区的生态效率;园区层面,加强人才建设,健全信息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284.
为掌握潍坊市PM2.5的主要来源、各排放源对PM2.5的贡献与内陆、沿海城市的差别,采集了潍坊市2017年不同季节环境受体中PM2.5样品和源样品,分析了样品中的化学组分,建立了源成分谱和受体组分数据库,基于复合受体模型和源排放量等对潍坊市PM2.5进行了来源解析。结果表明:(1)PM2.5和化学组分浓度总体表现为秋冬季较高、春夏季较低。(2)潍坊市源解析结果总体介于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之间。(3)精细化源解析表明:煤烟尘是首要的贡献源类,其分担率达到36.0%,其中电厂、工业、民用燃煤的分担率分别为14.4%、18.0%和3.6%;机动车尘的分担率达到25.4%,其中载客、载货、其他汽车的分担率分别为6.3%、14.0%和5.1%;扬尘中土壤风沙尘、建筑水泥尘的分担率分别为10.1%和11.7%;工艺过程的贡献相对较低(3.9%)。  相似文献   
285.
电镀污泥焚烧过程中的热分析以及重金属的迁移规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选取一种典型的含重金属危险废弃物电镀污泥,研究了电镀污泥的热特性以及不同重金属元素———铅(Pb)、镉(Cd)、铜(Cu)、锌(Zn)、镍(Ni)和锰(Mn)在焚烧产物中的迁移和排放特征.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干电镀污泥热重的升温过程中主要有几个失重高峰:100℃,150℃和600℃,其中100℃和150℃主要是电镀污泥中的挥发酚的析出,以及一些有机物质的热解和焚烧,而600℃主要是碳酸盐分解的结果;从能谱分析可知电镀污泥主要由O,S,Al,Ca,Cr,Fe等元素,还有一些次要元素如Mg,Cu,Zn,P,Cl,C组成.升温过程中,非金属元素C和Cl有较为明显的下降,Cr,Fe,Mg在900℃以内变化不大.从迁移规律实验可知,重金属Mn、Pb、Ni和Cu在焚烧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含量逐渐降低,其中又以Ni的含量下降最为明显,而Cd则正好相反有明显的富集效应.  相似文献   
286.
石河子市自然降尘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石河子市自然降尘及降尘可燃物监测数据以及气候特点,气象因子的分析,指出了该市自然降尘的污染特征、变化规律和影响降尘量的相关因素;提出烟尘污染治理,扩大绿化面积,改变局部小气候,可以有效地降低降尘量,改善该市的大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87.
短程硝化反硝化较传统脱氮方式具有节约碳源与曝气能耗等优势而备受关注,而抗生素在污水中被广泛检出,抗生素选择压力对该工艺中微生物活性与群落结构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实验室规模SBR反应器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并稳定运行(阶段一),考察了100μg/L四环素与磺胺嘧啶胁迫下(阶段二)脱氮性能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阶段一与阶段二中COD、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90%、90.35%和90.42%、92.48%.同时,四环素和磺胺嘧啶的持续暴露使得微生物的比耗氧速率升高,促进了微生物胞外聚合物的分泌. 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四环素和磺胺嘧啶胁迫下微生物多样性与丰富度均降低,属水平上,TM7a和Tessaracoccus是优势菌属,在100μg/L四环素与磺胺嘧啶胁迫下,TM7a和Tessaracoccus的相对丰度均呈上升趋势.此外,四环素和磺胺嘧啶的存在促进了反硝化菌Thauera和Rhodobacter的富集,Rhodobacter可能对于TN的去除发挥了重要作用.系统中NOB并没有被完全淘汰,只是活性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表明100μg/L四环素...  相似文献   
288.
利用青海海西地区13个气象站降水量、最大积雪深度、积雪日数等气象资料以及雪灾灾情资料,分析了海西地区雪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78~2019年海西地区雪灾总频次呈弱减少趋势,减少趋势为0.0115次/a;后冬雪灾发生次数最多,占比达75.9%,初春发生次数最少仅为2%;雪灾发生频次最高的地区位于海西中东部,占雪灾发生总次数的68.2%,西北部地区为18.2%,西南部地区为10.6%,柴达木盆地最少为3%;不同程度雪灾均有发生,轻度雪灾发生次数最多,特重最少;柴达木盆地是全区雪灾风险较低至最低的地区,海西东北、西南地区是较高至高风险地区,其余地区属于中等风险区。  相似文献   
289.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可模仿或拮抗天然激素与核受体结合,干扰核受体的同源或异源二聚,进而通过共调节因子的招募调控转录活性,最终引起内分泌干扰效应.目前研究主要针对EDCs与核受体的结合过程,忽视了其对核受体二聚化过程的影响,而该过程的阻断可直接导致转录失活.EDCs对于不同核受体二聚化的影响不同,只有激动剂EDCs能够促进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同源二聚化,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在与具有激动或拮抗活性的EDCs结合后都可诱导ER二聚体的形成,但二聚化类型不同.通过检索ToxCast和Tox21数据库发现多达227种EDCs可以诱导ER二聚化,相比于ERα-ERα同源二聚体(6.09% ~7.38%的活性率),EDCs更易诱导ERα-ERβ异源二聚体(11.25% ~12.22%的活性率)和ERβ-ERβ同源二聚体(10.02% ~11.69%的活性率).EDCs也能够差异性诱导其他核受体如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与维甲酸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形成的异源二聚体,不同类型的二聚体对于研究EDCs转录活性的生理学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报告的参考化学品研究发现,相比于配受体结合活性,二聚活性与转录活性之间有着更好的相关关系.本文从EDCs介导的核受体二聚化转录机制、二聚化与转录活性间的关系以及二聚化研究方法三方面,总结EDCs对核受体二聚化的影响,以期为深入理解EDCs的分子作用机制,推进化合物的内分泌干扰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0.
为适应我国铁路向高速化、舒适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基于人体产生疲劳机理,分析座椅结构形式,及适合我国人体尺寸乘坐舒适的座椅结构几何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