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7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9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1篇 |
废物处理 | 7篇 |
环保管理 | 42篇 |
综合类 | 324篇 |
基础理论 | 51篇 |
污染及防治 | 29篇 |
评价与监测 | 18篇 |
社会与环境 | 6篇 |
灾害及防治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广东四大区域污染过程特征与影响天气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广东统计年鉴将广东省划分为粤东、粤西、粤北、珠三角四大区域,利用广东省101个环保国控站点2014—2016年期间的AQI六要素与广东省8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逐日能见度、相对湿度等资料,在对"区域污染过程"进行定义的基础上,分区域诊断典型污染天气过程,并对影响天气型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四大区域污染过程具有显著协同性,区域污染可归类为6种影响天气型.量化分析表明区域污染过程与区域灰霾过程基本吻合,PM_(2.5)日均最大值均达到中度污染及以上(115μg·m~(-3)).整体区域污染过程影响天气型分类统计表明:珠三角和非珠三角PM_(2.5)易污染天气型中冷高变性出海形势占比超5成;珠三角O_3易污染天气型中副高、台风外围及两者叠加型占比超6成;珠三角NO_2易污染天气型中冷高出海型占比近7成.重污染影响天气型统计表明:区域PM_(2.5)重污染过程主要影响天气型为冷高压变性出海型;区域中度至重度O_3污染过程(集中在珠三角)主要影响天气型为副高、台风外围及两者叠加型;就天气型特征而言,单纯副高控制形势下,副高异常强盛;单纯台风外围形势下,台风强度为强台风至超强台风;副高叠加台风时,华南上空为大陆副高控制.广东地区近年高PM_(2.5)(与低能见度)污染过程逐年减少,但全省臭氧污染呈增加态势,尤其珠三角区域中度至重度O3污染过程次数同比明显增加,极端过程出现概率加大,尤其在秋季副高异常强盛,同时叠加台风外围下沉气流时,可预先根据影响天气型预报,实施珠三角重点区域联防联控预案措施. 相似文献
552.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治理炼油厂恶臭气体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应用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在线板式反应器内对炼油厂恶臭气体中代表性污染物———硫化氢、乙硫醇的去除进行了试验,试验规模4~16m3·h-1 采用闸流管开关脉冲电源,其最大输出功率1kW,最大脉冲电压峰值100kV.试验考察了峰值电压、重复频率、进口浓度、处理气量、背景气体各单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氢几乎完全去除,乙硫醇最大去除率为84%;在有正己烷背景气体存在时,乙硫醇的去除可不受低浓度背景气体影响;在高浓背景气体情况下,乙硫醇的去除率有所降低,硫化氢也有类似规律;硫化氢和乙硫醇中硫元素主要转化为二氧化硫.结合恶臭气体去除率与能量密度、进口浓度的关系,建立反应器动力学模型,获得硫化氢和乙硫醇的氧化速率常数分别为0 042和0 034L·J-1,为进一步反应器优化、放大设计及与电源匹配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53.
554.
填充墙框架结构是普遍存在的结构形式,在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中填充墙倒塌以及结构整体的抗倒塌能力是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本文介绍了可模拟填充墙平面内外相互作用的五撑杆模型,利用试验结果验证所使用的五撑杆模型模拟填充墙是有效的,最后基于校准后的数值分析模型,利用OpenSees软件,分别考虑双向地震动与单向地震动情况下,对某钢筋... 相似文献
555.
修造船生产向来被视为安全生产的“特困户”。然而苏北最大的船舶修造厂——江苏省港航集团运河公司船厂通过大投入、严管理,成功告别“特困户”,消灭了重大恶性事故,一般事故大步向零靠近,事故损失费用首次降为千元,1996年比1995年下降70%多,创历史最好水平。有人曾生动描述这个厂的生产区:炸弹(指氧气瓶、乙炔气瓶)遍布,管线如网,海陆空立体交战。可见其安全生产的难度。所以,这个厂的党政领导首先从提高职工的劳动条件入手,舍得下本钱。他们将动力供电线路由架空线改为铺设电缆。对消防用水管路及时进行更新,钢丝缆、跳板… 相似文献
556.
家具制造业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淑英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4):124-128
家具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家具生产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工伤事故发生频繁,因此作业条件危险性研究尤为重要。在对家具制造业机加工车间11种典型作业位置作业条件调查的基础上,首先根据文献分析与现场调查家具生产中的事故类型,归纳总结出机加工车间的四种危险事件;其次在危险指数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危险事件的发生频率,提出加权危险指数的概念;第三使用行为抽样法观测各作业位置危险事件的发生频率,分析各作业位置危险事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确定加权危险指数各指标参数;最后采用加权危险指数评价家具制造业机加工车间11种典型作业位置作业条件的危险性,找出各作业位置的安全隐患,提出安全措施建议,以希为安全管理提供依据,降低家具制造业生产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7.
558.
不同结构有机磷在(氢)氧化铝表面的吸附与解吸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4种不同分子结构的有机磷[甘油磷酸(GP)、葡萄糖六磷酸(G6P)、三磷酸腺苷(ATP)和肌-肌醇六磷酸(植酸,IHP)]在无定形Al(OH)3、勃姆石和α-Al2O3等3种(氢)氧化铝表面的吸附解吸特征,并探讨了相关机制.结果表明,单位质量(氢)氧化铝对有机磷最大吸附量顺序为:无定形Al(OH)3>勃姆石>α-Al2O3,这与矿物的结晶度和表面异质性有关.除IHP在无定形Al(OH)3上的吸附外,有机磷在(氢)氧化铝表面的吸附密度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减小:GP>G6P>ATP>IHP.而无定形Al(OH)3对最大分子尺寸的IHP吸附量却远大于其他有机磷,这是由于IHP表面络合物转化成了表面沉淀,大大促进了吸附.吸附动力学表明,有机磷吸附起始经历快速吸附阶段,极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吸附量,随后是一个较长时间的慢吸附过程,无定形Al(OH)3对有机磷的起始快速吸附密度最大,不同有机磷在铝氧化物表面的起始快速吸附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呈反比.KCl和柠檬酸对有机磷的解吸能力取决于磷化合物和勃姆石的表面亲和力.KCl初始解吸率大小顺序是:G6P(10.53%)>GP(6.91%)>ATP(3.06%)>IHP(0.8%).柠檬酸对有机磷的最大解吸率是KCl的4~5倍.KCl对磷的解吸过程经历了几个小时的快速解吸后达到最大解吸率,随后是慢速的扩散再吸附,解吸率反而逐渐下降.对IHP,除扩散再吸附外,表面沉淀也促进了再吸附.因此,有机磷与(氢)氧化铝界面发生较强的专性吸附反应,其分子结构和尺寸以及矿物的结晶度和晶体结构等是影响有机磷的界面反应和环境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59.
水生植物净化中微生物变化及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生植物是污水净化的主要执行者,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是保证人工湿地净化功能的重要保障。实验选择了三种有代表性的水生植物: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大薸(Pistia stratiote)、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净化研究,结果表明:(1)三种水生植物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对总氮(TN)的最大去除率慈姑为91.73%、大薸96.00%、穗状狐尾藻89.87%;对总磷(TP)的最大去除率慈姑为94.76%、大薸99.73%、穗状狐尾藻76.21%;(2)根际细菌的数量变化与TN的变化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关系,TN的去除是微生物与水生植物共同作用的结果;(3)在净化过程中,供试水体中细菌的数量变化与TN呈负相关关系,与TP的相关性较低,供试水体细菌数量的减少表明水质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560.
谈缓冲溶液的作用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缓冲溶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中。它的作用是在有限的范围内调整溶液的pH值,使待测溶液的酸度符合分析方法所规定的范围。例如苯酚在碱性介质及铁氰化钾存在下,可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橙红色的安替比林染料。但为了防止芳香胺类的干扰,以pH在10.0±0.2时最为适宜。为此,就需要在待测溶液中加入氨-氯化铵缓冲溶液,来调整和控制待测溶液的pH为10.0±0.2。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分析人员由于不大了解缓冲溶液的作用机理,当所配制和使用的缓冲溶液与规定的数值不相符时,为使缓冲溶液达到要求,就用盐酸或氢氧化钠等强酸、强碱进行调节,以为这样做可以使缓冲溶液尽快达到所需要的pH值。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这样的溶液pH值虽然调对了,可是它的缓冲体系却被破坏了,缓冲溶液的作用也就失去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