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8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48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范围和服务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现场的职工和班组的安全作业.因此,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只有多深入生产现场,才能摸清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和职工的思想动态、操作技能,发现不安全因素,提出有效整改措施、纠正"4违"行为,从而取得指导、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发言权和主动权.笔者根据20多年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认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生产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时,应注意坚持做到、做好"3有、3看、3记、3教"工作.  相似文献   
72.
鄱阳湖湿地土壤-植物-地下水稳定氧同位素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遭受破坏。为此,于2014年鄱阳湖湿地保护区两个断面分层采集0~100 cm土壤,并采集优势种植物和河湖水以及地下水数据,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土壤-植物-河湖水-地下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并探寻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结果表明,两断面土壤水氧同位素变化范围分别为–10.48‰~–5.23‰和–12.39‰~–6.55‰,算术平均值分别为–8.36‰和–8.63‰。断面一表层(0~30 cm)土壤水氧重同位素较富集,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断面二表层(0~40 cm)土壤水中氧同位素组成基本无变化。断面一的地下水主要是受降水补给,断面二可能是受降水和河湖水共同补给。鄱阳湖湿地两断面优势种植物虉草叶片水的氧同位素值最大,为–0.9‰,其次是灰化苔草和芦苇,分别为–4.23‰和–5.25‰。  相似文献   
73.
基于2015年武汉市都市发展区30 m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 8遥感影像反演近地表温度(LST),运用地统计学、地理加权回归(GWR)等方法,分析都市发展区、生态绿楔以及主城区四季LST时空分布规律和各驱动因子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更全面、科学地规划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和缓解热岛效应提供借鉴.结果 表明:(1)与单一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OLS)相比,线性逐步回归(LSR)可以寻找最优的多驱动因子组合模型,与LSR拟合的结果相比,GWR模型R2值提高了0.04~0.09,且AIC值均明显减小;(2) LST存在空间聚集关系,“高-高”聚集主要发生在主城区、新型城镇发展区、主要交通干线沿线等更容易造成高温聚集的人工表面,其中夏季“高-高”聚集网格数最多且占比最大,而“低-低”聚集四季均主要发生在各大湖泊水系;(3)绿楔生态用地降温幅度各异,春季降温幅度不明显,夏季降温幅度最显著,各绿楔生态用地降温均超过2℃,且在一定范围内,LST随着与绿楔距离增大而升高,达到一定距离时,会随着与绿楔距离增加而趋于平缓或呈下降趋势;(4)与前人研究相比,景观格局对LST变化的解释程度整体较低,其原因可能是快速城市化导致人工表面积增加,相应的人工绿地也将增加,使得城市景观格局更加零散,导致LST受多种相互作用因素的影响;(5)影响四季LST的驱动因子空间差异较大,夏季土地覆盖和景观格局与冬季土地覆盖、景观格局和人为活动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说明高温或低温条件下这些驱动因子对全域升温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4.
汉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流域LUCC驱动因子众多、驱动因子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动态关系的特点,以汉江上游流域LUCC模拟为例,构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与元胞自动机(CA)的模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CA ANN耦合模型,并应用该模型预测汉江上游流域2020s年代的LUCC变化情景。结果表明:2020s汉江黄家港站上游流域水田、旱地、灌木林与建设用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建设用地增幅最大,与区域交通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趋势相符;除建设用地增幅变化较大之外,1980s~2000s与2000s~2020s两个时期其余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面积变化率都比较相近,表明CA ANN耦合模型能够刻画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转换规律,在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复杂非线性动态演变情景的模拟预测方面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应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汉江上游流域水文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1980s年代、2000s年代及预测的2020s年代LUCC情景下,汉江上游流域年平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LUCC对径流量年内影响较汛期显著,多年平均蒸散发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75.
76.
培育绿色产品市场,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是缓解环境危机,促进社会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21世纪市场的主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绿色产品市场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培育我国绿色产品市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77.
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在改变落后、走向富裕、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这三大紧密联系的难题制约。其核心问题是资源及其合理利用问题。全方位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基本对策。我国以地大物博、出产丰富著称于世,从总量看是资源富国,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极低。以矿产资源为例: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作为工业原料的35种主要矿产,我国人均占有量只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60%。特别是我国矿产资源共伴生矿多、贫矿多、地域分布不均衡,这些不利因素都制约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  相似文献   
78.
根据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系统建设的要求,针对全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信息特征,描述了“全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背景、系统总体结构、数据组织形式以及信息表达方式,并探讨了实现信息共享系统的结构化设计、系统网络的集成式服务模型、动态网页制作、元数据库构建、统计信息的空间化表达方法、空间统计分析和信息共享安全保障等信息共享的关键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各类现代农业思潮的产生背景,思想出发点以及所倡导实施的技术体系的分析,阐述了现代农业思潮的实质是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是人们对现代常规农业反思的结果,并指出现代农业思潮有深刻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80.
生物扰动在水层-底栖界面耦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综合评述了生物扰动在水层-底栖界面耦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并进行了展望。国际上十分重视水层-底栖界面耦合过程的研究并已有一定基础,生物扰动作为海洋生态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就已开展了工作,但直到10余年前才真正开始定量研究,进入了实验模拟、现场观测与建立模型相结合的新阶段。国内的生物扰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加上技术方法落后,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国内外关于水层-底栖界面生物扰动效应研究基本上都在海洋中开展,尤其在河口、近岸和浅海水域进行,湖泊和河流研究明显薄弱。作为水生态动力学的重要分支和前沿领域,生物扰动研究具有广阔前景。急需针对我国水域特点,引进先进的现场观测和室内测试手段,进一步揭示水层-底栖界面耦合过程中的生物扰动机制,更精准和更详细地掌握水域中各种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全过程,为控制水体内源污染释放、富营养化治理和生态建模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