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8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对近年来对内分泌扰乱化学品(EDCs)的筛选和测试方法进行了述评。目前倾向于采用包括与激素受体结合的亲和力测试、体外和活体测试在内的层式检测法对EDCs的活性进行筛选和测试,并评价人体和野生动物内分泌扰乱的性质、可能性和剂量-反应关系。目前也致力于EDCs的结构-效应关系特别是定量关系的研究,旨在提供一种简便低廉的筛选方法。总的说来,稳定可靠的标准化筛选和检测方法的建立仍待努力。   相似文献   
12.
改性膨润土和沉水植物联合作用处理沉积物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将改性膨润土(modified bentonite,MB)作为原位吸附材料与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V.spiralis)联合处理沉积物磷.研究结果表明,MB可以促进沉水植物V.spiralis的生长, V.spiralis可能通过根系分泌作用促进溶磷或是通过促进根际微生物群落的P代谢活性增加沉积物中的生物可利用性P含量.MB与沉水植物V.spiralis对沉积物P的联合作用效果优于MB和沉水植物V.spiralis单独作用之和.厚度5cm MB和V.spiralis联合作用对沉积物TP,IP,OP,Fe/Al-P和Ca-P的去除率可达59.8%,57.1%,67.8%,66.7%和44.7%.微生物试验结果表明,厚壁菌门Erysipelotrichaceae科的菌属PSB-M-3是联合组相比单一V.spiralis组或单一MB组微生物群落P代谢功能增强的主要贡献者.本研究还首次发现了Erysipelotrichaceae科微生物可作为沉积物中潜在的除磷菌.研究结果表明MB和沉水植物联合控制沉积物磷技术可进一步应用到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控制工程.  相似文献   
13.
针对杭州西湖钱塘江引水低碳高氮的特点,提出以改性水草塘—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相耦合的生物—生态工艺进行引水处理,对该引水降氮示范工程的构建和运行效果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稳定运行期间(2012年7月19日至11月19日),耦合工艺对COD、TN、硝酸盐氮、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27%、52.49%、53.69%、52.79%,系统出水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标准;改性水草塘和IVCW单元作为耦合工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脱氮、除磷方面优势互补,从而共同保证出水水质的稳定;在改性水草塘单元,温度与COD的去除效果呈负相关关系,进水C/N与TN去除效果呈正相关关系;而在IVCW单元,温度与COD、TN的去除效果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进水C/N与两者的去除效果也呈正相关关系,且对COD的影响要大于对TN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构建湿地中试系统基质剖面微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对稳定运行的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中试系统基质进行分层采样,测定微生物数量,生物量氮,酶活性,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以及呼吸作用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上行流和下行流池0~10cm的基质层中好氧微生物数量高出30~55cm的层面1~2个数量级;反硝化细菌除下行流池0~10cm的层面外其他基质层数量都达到107个/g干土以上.0~20cm的基质层中脲酶活性明显高于30~55cm的层面;而0~10cm的层面中脱氢酶活性明显高出10~55cm的层面2~5倍.硝化反硝化作用广泛存在于基质中,硝化作用表现出一定的空间规律,0~10cm的基质硝化作用强度要比40~55cm层面的高出20%;反硝化作用的空间差别很小,其作用率最低也达到85.5%.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湿地基质再生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中基质对污染物的吸附是一个有限的过程,对其进行再生可减缓净化效果的下降趋势,降低周期性更换基质的材料消耗和购置成本,回用营养物质于农业。基质可以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原位或异位再生。其中生物再生成本低廉,生态友好且具有可持续性,是基质脱氮再生的最有效途径,可以通过优化离子浓度和交换速率,碳源、溶解氧、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提高再生效果和速率。基质除磷物理再生效果受基质类型、磷浓度负荷、落干休作开始时机和持续时间等的影响,其操作简便,可在人工湿地的日常运行管理中原位实施。化学再生效果受基质种类、再生试剂的成分和浓度、环境条件如温度、pH值、Eh值和DO值等的影响,可在基质吸附饱和后作为应急措施使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2007年1—12月对武汉月湖不同的取样点进行监测,并选择汉江琴台段水域作为研究对照,调查了月湖水体硅藻、蓝藻与水体主要元素的种类,采用PCA、CCA分析法探讨了月湖水体硅藻、蓝藻与水体元素种类的关系。结果表明:月湖水体中所含元素全年监测出28种;汉江琴台段水域中所含元素全年监测出27种。经PCA分析表明,月湖水体中累计贡献率较大为磷(P)、砷(As)、铁(Fe)、铜(Cu)、锰(Mn);汉江琴台段水域累计贡献率较大为硅(Si)、锑(Sb)、镉(cd)、钒(V)、钡(Ba)、Ag(银)、钼(Mo)。月湖水体中蓝藻密度大于硅藻,汉江琴台段水域硅藻密度大于蓝藻。经CCA分析表明,月湖硅藻密度与硒(Se)、锶(sr)、银(Ag)、Ba、铝(A1)呈正相关关系;月湖蓝藻密度与P、Cu、铬(Cr)呈正相关关系,月湖蓝藻密度与镁(Mg)、镍(Ni)、钙(ca)、锌(zn)、硫(S)呈负相关关系。CCA分析中,汉江琴台段硅藻密度与铅(Pb)、硼(B)、As、Cr、Zn、A1、Cu、Mn、Fe、P呈负相关关系,汉江琴台段硅藻密度与Mo、ca、钴(Co)、V、Sr、Ag呈正相关关系;汉江琴台段蓝藻密度与钠(Na)、S、Mg、Ni、钾(K)呈负相关关系。月湖水体缺乏可溶硅(dissolvedsilicon,DSi),硅藻会提升对其他元素(Se、Sr、Ag、Ba、A1)的吸收能力,这些元素会起到缺乏元素(si)近似的作用,替代性可能出现。水中各种元素的组态是导致月湖浮游植物群落发生演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净化酞酸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考察湿地对特殊污染物酞酸酯的净化作用,在温室中建造了专门用于酞酸酯研究的2套下行流-上行流湿地小试系统,1号系统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DEHP)污染负荷分别为19.86mgL^-1和3.16mgL^-1,2号系统DBP和DEHP污染负荷分别为9.84mgL^-1和1.58mgL^-1,试验时间为45d。水力负荷为420Ld^-1。结果表明:构建湿地对人工配置污水中的酞酸酯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平均去除率达到99.95%以上,出水酞酸酯质量浓度为10^-9级,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18.
人工湿地组合系统除磷的净化空间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小试试验研究了由塘系统、垂直流、推流床单元组成的人工湿地工艺系统组合在内部不同空间上除磷的净化效应。结果发现,在高水力负荷下运行一段时间后,各套组合工艺系统对磷的净化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行池单元表层对磷的去除效率下降得最为显著;在各种组合中,塘单元对磷的净化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好氧塘单元与湿地的联用却可以有效地避免正磷酸盐释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武汉莲花湖是典型的富营养化城市浅水湖泊.通过对其进行16mo的监测后发现,治理后的小莲花湖比大莲花湖水质有明显改善.监测期间小莲花湖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值明显高于大莲花湖,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Margalef多样性指数也高于大莲花湖.将大、小莲花湖的10种环境因子和底栖动物密度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后,发现总磷、温度、总氮、叶绿素a、氨离子是对底栖动物群落具有显著性影响的环境因子.图8表3参20.  相似文献   
20.
武汉月湖和莲花湖表层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物的污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武汉汉阳月湖和莲花湖的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探讨了两湖沉积物受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月湖中共检测出124种有机物,其中属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和美国EPA筛选的内分泌干扰物19种;莲花湖中共检测出186种有机物,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和美国EPA筛选的内分泌干扰物34种。主要污染物包括:酞酸酯、酯类、酚类、杂环和苯及其衍生物等。污染物浓度顺序为L1>L2>Y2>Y1,莲花湖中有机物浓度明显高于月湖。两湖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最高,占了污染物总量的96%~98%,邻苯二甲酸乙基己基酯(平均值 17 59903 ng/g 干重)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平均值 2 515.76 ng/g 干重)是两湖沉积物中的主要酞酸酯类污染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