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118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330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为了研究N_2和CO_2气体灭火剂在抑制煤明火燃烧特性方面的不同,通过搭建受限空间煤明火燃烧试验,分别开展了11.97%、16.81%、20.76%的N_2和10.79%、14.89%、20.32%的CO_2作用下煤明火燃烧抑制试验。鉴于火焰表面积变化与热释放速率变化呈正相关,基于火焰图像分析法开展试验研究。试验过程中,首先,通过数码摄像仪记录不同体积分数惰性气体作用下煤燃烧火焰面积的变化,然后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火焰图像特征提取和"对比度增强"预处理,消除图像记录过程中存在的噪声,以便于有效进行火焰目标识别;其次,基于"阈值法"原理,利用Image-Pro Plus软件对预处理过的火焰目标进行识别和计算,进而实时获得试验过程中火焰表面积;最后,使用小波变换理论对火焰表面积变化曲线进行消噪处理,以获得火焰表面积变化趋势及主要波动信息。结果表明,CO_2比N_2具有更好的熄灭煤明火燃烧的能力,CO_2作用下煤火火焰表面积呈现指数下降,而N_2作用下呈现直线下降,且CO_2的灭火时间比N_2缩短了25%以上。该试验结果明确了N_2和CO_2在熄灭煤明火特性上的不同,弥补了CO_2仅比N_2具有更好的抑爆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2.
环境试验是众多产品需经受的一种可靠性技术验证手段,而ESDS产品在环境试验过程中需要进行静电防护,以避免静电对产品带来的损伤。本文分别从管理体系与硬件体系的建立阐述了静电体系建立要求。分析了体系运行过程中试验室常会遇到了典型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3.
基于村庄尺度探索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效率,对于差别化的低碳农业生产模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河南省65个村庄的调查数据,对不同样点的农业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并采用Super-SBM模型分析了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碳排放强度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这主要受种植结构、农业生产条件、人类各项投入等因素的影响;碳排放约束下的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根据农业生产效率和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可将样点村庄分为低碳高效村、高碳低效村、高碳高效村和低碳低效村四种类型。其中高碳低效村和低碳低效村的比例较大。建议未来应加强农业规模化经营、减少能源和物资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节水节能新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推动农业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44.
渗滤液水质特性复杂,含有大量COD、氨氮、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室及工程化应用研究。文章介绍了不同来源的渗滤液的水质特点及目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4种工艺组合路线,分析了国内主流渗滤液处理技术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工程化应用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5.
146.
水利工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日益明显。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不仅要在开工前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更要考虑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以保障周边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工程建设时要遵守环保原则。根据当地的实情,在保障工程安全的基础上既要提高经济收益,还要注重环境保护的问题。因此基于环保角度提出HSPF模型水利工程产流计算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监测评估并进行相应实验,该方法有助于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良性发展.以达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最小化、经济和环境效益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147.
通过在实际重力流排水管道中选取10个典型的腐蚀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排水管道对应腐蚀区域的生物膜和水体进行采样,探究实际排水管道不同空间位置上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差异性以及水质因素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布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反映腐蚀区域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排水管道中10个典型腐蚀区域中的微生物群落分布结构基本相似,在门水平上主要是变形菌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放线菌门,在纲水平上主要是a-变形菌纲,其次是β-变形菌纲两者相对含量之和占到43.56%,在属水平上的硫酸盐还原菌对管道具有严重的局部腐蚀,包含有Desulforhabdus,Desulfuromonas,Desulfobacter.RDA环境影响因子研究发现,在门水平上硫化氢、溶解氧与微生物群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纲水平上与微生物群落存在相关性的主要是铵根离子、pH值和COD.  相似文献   
148.
梁俊宁  王浩  高敏  王珊 《环境工程》2016,34(9):89-94
为了解地下停车场细颗粒物分布特征,通过连续监测西安市某地下停车场不同位置细颗粒物小时浓度并采集PM2.5和PM10样品,计算各测点PM2.5和PM10日均浓度。同时对停车场出入口每小时的车流量进行统计,分析细颗粒物浓度与车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停车场进出车辆具有明显的时间规律,工作日上班高峰期07:00—09:00出口车辆较多,17:00—21:00入口车辆较多,休息日出口峰值出现在09:00—12:00,入口高峰期出现在19:00—23:00,其余时段进出车辆较少。各测点PM2.5小时浓度值在0.004~0.477 mg/m3,平均为0.082 mg/m3,日平均浓度在0.043~0.090 mg/m3,平均为0.057 mg/m3,PM10日均值浓度为0.083~0.348 g/m3,平均为0.189 mg/m3。停车场出入口细颗粒物浓度与车流量之间呈现正相关性,颗粒物浓度在出入口和车流经过频繁的点位较高且细颗粒物所占比重较小(50%)。  相似文献   
149.
2007—2014年北京地区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更好地解析北京地区ρ(PM2.5)的长期变化特征及气流轨迹聚类分析结果,对2007年8月—2014年7月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实测的ρ(PM2.5)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其年际、季节和月际变化特征;通过计算PM2.5的AQI分指数,分析了污染等级的时间变化特征;结合后向气流轨迹,对ρ(PM2.5)年际、季节变化与气团来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2008—2013年ρ(PM2.5)年均值分别为111.5、95.8、94.8、80.5、75.2、81.3 μg/m3,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污染水平依然较高;ρ(PM2.5)由高到低的季节次序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平均值分别为111.6、94.8、77.2、70.5 μg/m3,PM2.5重污染时段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并且冬季ρ(PM2.5)近年来逐渐呈上升趋势;ρ(PM2.5)月均值呈单峰型变化,11月最高(为125.3 μg/m3),7月最低(为76.4 μg/m3);轨迹聚类分析发现,途经山西省北部和河北省南部的气流轨迹中ρ(PM2.5)较高,而来自北方及西北方向的气团相对较清洁,ρ(PM2.5)较低.北京地区近些年实施的大气污染减排措施对于控制PM2.5污染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针对秋冬季节重污染过程的控制力度仍需要加强,同时也要注意区域污染传输对北京地区ρ(PM2.5)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N共掺杂TiO_2膜电极(Fe,N-TiO_2/Ti),并设计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对电极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煅烧温度Fe掺杂量N掺杂量;最优制备条件为:煅烧温度550℃,Fe掺杂量0.3%(质量分数),N掺杂量0.3%(质量分数);共掺杂电极光催化活性优于单掺杂和未掺杂电极.紫外-可见漫反射和光电性能测试表明,催化剂有可见光响应;XRD表征结果表明,Fe、N共掺杂细化了晶粒,有效抑制了金红石相的形成,其晶型为锐钛矿型,粒径为11.48 nm.利用Fe,N-TiO_2/Ti与Cu阴极组装成斜置双极液膜反应器,可见光激发光催化降解苋菜红,考察了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最佳条件为:初始pH 2.50,废水流量5.1 L·h~(-1),在此条件下处理20mg·L~(-1)苋菜红80 min,脱色率达到91.6%.电极重复使用10次,每次60 min,脱色率下降了12.99%,说明电极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