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45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5 毫秒
91.
草、藻型湖泊水体生态及理化特性的实验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9月,根据营养水平和种植水草的差异设计了6个浅水湖泊模拟系统,实验用水草为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Linn.)和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Miq).在15个月实验期间,通过多次监测各系统的景观外貌和水质,对草、藻型湖泊生态及理化特性的差异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草、藻型系统分别对应清水和浊水2种状态,景观外貌差异很大.(2)水草可使湖泊系统维持在清水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可使富营养化湖泊维持在清水状态;但是水草腐烂分解等也可使水质迅速恶化,甚至引起湖泊草、藻状态的转变;关键在于,对于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系统内水草能否健康生长.(3)由于营养和生产力水平低,贫营养系统的水质指标随时间变化较小,草、藻型系统间的差异不明显,DO变化范围分别为8.1~14.4 mg·L~(-1)、7.5~11.6 mg·L~(-1),pH 8.71~9.89、8.25~9.22,TP 0.006~0.012 mg·L~(-1)、0.006~0.053 mg·L~(-1),TN 0.11~0.71 mg·L~(-1)、0.10~0.83 mg·L~(-1),NH_4~+-N 0.01~0.17 mg·L~(-1)、0.01~0.26 mg·L~(-1),PO_4~(3-)-P 0.002~0.012 mg·L~(-1)、0.000~0.008mg·L~(-1).(4)由于水草和藻类的大量生长等,中营养与富营养系统湖水的DO、pH、水温和NH_4~+-N的日变化明显,日变化曲线呈“⌒”形,且具有季节性变化规律;由于水草向底泥中输氧气等原因,与藻型湖泊相比,草型湖泊水中TP、TN和NH_4~+-N的浓度较低,PO_4~(3-)-P浓度较高,草、藻型系统的TP均值分别为0.16、0.51 mg·L~(-1),TN 1.30、8.32 mg·L~(-1),NH_4~+-N 0.19、0.43mg·L~(-1),PO_4~(3-)-P 0.07、0.01 mg·L~(-1).  相似文献   
92.
贵州草海是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评价其周边菜地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对于草海蔬菜食用安全及其生产地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和湿地土地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草海周边采集8个具有代表性的菜地表层土壤,测定Zn、Cu、Cr、Pb、Ni和As含量,分析其分布特征、来源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草海菜地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表现为Zn(159.06mg·kg~(-1))Cr(92.11mg·kg~(-1))Pb(63.72mg·kg~(-1))Ni(45.74mg·kg~(-1))Cu(27.75mg·kg~(-1))As(24.58mg·kg~(-1))。其中,Zn、As、Pb和Ni含量较贵州省土壤重金属含量背景值高,Cu、Cr则低于背景值,而6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Ⅱ级标准值。Zn、Cr、Ni属于中等变异,服从正态分布;Cu属于中等变异,As、Pb属于高度变异,服从偏正态分布。Zn与Cu相关性极显著(P0.01)、Cu与Pb,Ni与As,Cr与Pb、Ni间相关性显著(P0.05)。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表明,Cu、Cr、Ni和As为轻污染,Zn、Pb为中等污染。然而,生态风险评价表明,6种重金属的危害指数(RI)值为23.92,小于轻微的生态危害下限(RI=150),故草海菜地土壤存在轻微的生态危害。来源解析表明,因子1(F1)包含Zn、As,因子2(F2)包含Cr、Pb,因子3(F3)包含Cu。其中,因子1(F1)、因子2(F2)为外源因子,代表农业、工业、矿产和生活垃圾等;因子3(F3)为自然因子,代表土壤母质的形成。因此,草海周边菜地表层土壤Zn、As、Cr、Pb、Ni的来源可能与农业、工业、矿业和生活垃圾等有关,Cu来源可能与土壤母质有关。  相似文献   
93.
天津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建立   总被引:40,自引:15,他引:25  
通过调研天津市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统计资料,研究分析文献报道的各种污染源排放因子,计算出天津市各行业、各区县NOx、SO2、NMVOC、CO、NH3、PM10、PM2.5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发展了天津市2003年排放源清单.结果显示,天津市2003年各类污染物质的排放量NOx为1.77×105t,SO2为2.59 ×105t,NMVOC为2.24×105t,CO为1.33×106t,NH3为7.40×104t,PM10为2.52×105t,PM2.5为1.10×105t.从排放源的行业分布来看,燃煤源、汽车移动源、秸秆燃烧源是天津市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排放源,燃煤源对各污染物的贡献分别为NOx46%,SO284%,NMVOC 1%,CO 58%,PM1018%,PM2.5 24%.火电、水泥、钢铁、炼焦、原油加工等行业依然是重要的工业污染排放源,火电对SO2的贡献为13%,钢铁对SO2的贡献为24%,对CO的贡献为30%.2003年天津市区对NO,、S02、NMVOC、CO等污染物的贡献均高于其它区县,对PM10、PM2.5的贡献也很高;塘沽区对NOx、SO2、NMVOC、CO等污染物的贡献很大,蓟县、武清区、宝坻区对NH3、PM10、PM2.5的贡献很大.  相似文献   
94.
针对K2FeO4和MIEX两种备受关注的净水技术,系统研究了二者在净水性能方面的差异以及可能存在的协同效应,分别考察了K2FeO4、MIEX,以及K2FeO4-MIEX联合处理对DOC和UV254的去除效率;通过三维荧光光谱、亲疏水性和凝胶色谱分析,考察了两种技术对不同种类、不同亲疏水性以及不同分子质量有机物的去除规律...  相似文献   
95.
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从而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极为必要,对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叙述国内外矿山生态修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矿山生态修复中的主要方法和工程措施,综合应用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才能使矿山生态环境系统结构合理,功能完整,从而保证修复后矿山生态环境系统自然维持,达到矿山生态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6.
新的《火电厂大气排放标准》的颁布实施,燃煤电厂汞的排放正式纳入控制标准。针对目前我国燃煤电厂汞排放化学形态转换、排放特征,分析和总结现有污染控制设施对汞协同控制效果,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燃煤电厂汞控制技术措施的建议及发展趋势,可有效控制燃煤电厂汞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97.
一台锆油酸换热器于2010年制造完成并交付用户使用,于2017年用户向我方反馈设备部分管材出现泄漏,本文主要阐述了设备回厂后对泄漏位置进行分析检测,介绍了问题分析过程、维修及可靠性质量控制方法,并最终完成修复。  相似文献   
98.
代建单位在实施项目代建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尤其是代建奥运工程的改造项目,因其设施老化、涉及的专业多、存在安全隐患等特点,既增加了代建难度,也增大了代建风险。根据参加多个项目代建的经验,结合改造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系统地分析了参建各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控制方面的风险,探讨并总结风险防范的应对措施,为更好地开展代建工作积累经验,对进一步完善代建制项目管理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
土壤修复档案是涉及地质勘查、检测、测绘、施工、验收以及各阶段技术报告制修订和工程管理全过程的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档案管理是否充足已经成为影响修复施工效率、土壤修复效果评估、修复后土壤资源化利用和土地安全利用的重要因素。我国污染土壤治理修复项目的档案管理较为薄弱,全过程不同阶段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的一致性、时效性和完整度不高。土壤修复档案的规范管理不仅对修复项目本身强化施工管理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而且对土壤污染修复的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强化监管执法也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当前亟须细化和完善土壤修复档案管理制度,提高修复档案信息化水平,促进档案信息高效利用,为受污染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00.
采用QuEChERS前处理技术,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于2020、2021年的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对广元市境内白龙江、嘉陵江、南河3条河流中8种双酚类物质(BPs)的质量浓度水平进行分析,探讨其与水体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3条河流中BPs污染普遍存在,白龙江ρ(ΣBPs)为13.86~146.33 ng/L,平均值为53.33 ng/L;嘉陵江ρ (ΣBPs)为19.95~90.85 ng/L,平均值为49.88 ng/L;南河ρ(ΣBPs)为21.22~161.16 ng/L,平均值为67.12 ng/L。3条河流中BPs污染物以双酚A(BPA)为主,双酚S(BPS)次之,其他BPs[双酚F(BPF)、双酚Z(BPZ)、双酚AP(BPAP)、双酚AF(BPAF)和双酚P(BPP)]的检出浓度和频率相对较低,ρ(ΣBPs)的平均值呈现枯水期高于丰水期、2021年高于2020年的特征。大量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多处断面ΣBPs质量浓度异常高,呈现明显的点源污染特征。后续需加强监测河流中BPs污染物,并结合常规水质分析综合研判河流水体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