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05篇 |
免费 | 190篇 |
国内免费 | 28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50篇 |
废物处理 | 38篇 |
环保管理 | 171篇 |
综合类 | 950篇 |
基础理论 | 202篇 |
污染及防治 | 150篇 |
评价与监测 | 117篇 |
社会与环境 | 56篇 |
灾害及防治 | 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78篇 |
2022年 | 70篇 |
2021年 | 85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71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63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75篇 |
2014年 | 110篇 |
2013年 | 87篇 |
2012年 | 104篇 |
2011年 | 103篇 |
2010年 | 90篇 |
2009年 | 76篇 |
2008年 | 97篇 |
2007年 | 95篇 |
2006年 | 66篇 |
2005年 | 77篇 |
2004年 | 62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41.
本文利用2021年8月海州湾渔港经济区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主要污染物调查结果,讨论分析了调查海域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海州湾渔港经济区沉积物中石油类、有机碳、Cu、Zn、Pb、Cd、Cr、Hg、As的含量都高于渔港邻近海域沉积物;有机碳、石油类、Zn、Cd、Cr、Hg的含量总体上从渔港向邻近海域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硫化物的含量总体上从渔港向邻近海域呈现升高趋势;Cu、Pb、As的含量在渔港口门最低,总体上呈现从渔港港口向港内和邻近海域升高的趋势。部分渔港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超过国家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调查海域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总体上较低,但渔港经济区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其中,Hg和Cd潜在生态风险因子较大。 相似文献
642.
643.
644.
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回顾与展望Ⅱ——基于三大学科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基于三大学科——环境科学、土壤科学、环境工程,采用内容分析法对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检索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从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危害、治理方法及生物修复技术等方面,重点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和修复技术问题的研究前沿和重点:生物修复技术是土壤污染治理的环境友好技术,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技术结合使用,并加以化学与工程、农艺等其他措施来强化能较好地提高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效率。并从重金属富集植物、组合修复技术及基因工程技术三方面对未来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45.
646.
本文通过对和平区近几年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了和平区“八·五”期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47.
648.
本文主要对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中,后加碳源A/O复合MBR工艺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复合MBR工艺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与氨氮有着较高的去除率,因此,经过这一组合工艺进行处理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出水COD能够有效的降低到200毫克每升以下,而出水氨氮也能够很好的控制在8毫克每升以下.相对于普通的MBR工艺来说,这种两级A/O复合MBR工艺对有机污染物与氨氮有着更高的去除率,对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的处理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49.
中国东南沿海与西南日本白垩纪-古近纪火山-侵入岩带的地球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中国东南沿海和西南日本两条白垩纪-古近纪火山-侵入岩带的地球动力学特征。两条火山-侵入岩带的下火山岩系岩石经受了左旋走滑的韧性剪切变形而形成片理或片麻理构造。中国东南沿海火山-侵入活动的起始时间、动力变形和结束时间都早于日本约30Ma。西南日本高镁安山岩和埃达克岩(120~105Ma)是在大面积白垩纪岩浆作用的起始阶段由大洋俯冲板片在高温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火山-侵入活动的结束标志中国东南沿海岩浆岩带是板内环境的晶洞A型花岗岩和以流纹岩为主的双峰式火山岩;在西南日本岩浆岩带是年轻地壳挤压重熔的S型过铝质石榴石/白云母细粒花岗岩和流纹岩,不存在类似华南的壳源S型花岗岩,中国东南沿海没有代表洋壳俯冲的弧岩浆岩。两条火山-侵入岩带的源区都以幔源为主并有前寒武纪再旋回地壳物质加入,它们的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随时间推移,中国东南沿海火山-侵入岩中幔源组分增加,而西南日本则相反。华南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的开始(170±5Ma)是在古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背景下,大陆岩石圈减薄,陆内深断裂再活化的结果。东亚大陆边缘在晚中生代(120Ma)进入古太平洋板块正向俯冲构造体系,但不同地段的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650.
国家公园是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定量分析人类活动对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有助于国家公园规范保护和利用行为、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运用InVEST模型、广义相加模型等方法,探究了祁连山国家公园人类活动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碳固存、生境质量等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并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发现:(1)2000—2019年祁连山国家公园人类活动强度逐渐减弱,整体呈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土壤保持量、碳固存量、生境质量均呈增加趋势,大致呈西低东高的分布格局,但水源涵养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并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在整个研究期间变化显著。(3)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碳固存、土壤保持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会直接影响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建议未来国家公园的管理以及相关生态保护政策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根据人类活动强度,精准实施分区管控、提高保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