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55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基于GIS的上海浦东暴雨内涝灾害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的频度和强度不断加强。灾害脆弱性研究是当前灾害研究的热点,基于灾损率的脆弱性分析方法是当前灾害脆弱性研究的重要课题点与前沿。采用G IS和遥感技术,依据20年、50年、100年、200年、500年、1000年一遇的6个重现期情景,对上海浦东新区开展了基于灾损曲线的脆弱性研究。研究中修正了上海地区的径流模型,基于G IS栅格编制了不同重现期的淹没深度图,实地调查了研究区暴雨内涝灾害的灾损率数据,确定了研究区的脆弱性等级划分,并利用G IS编制了基于不同重现期情景的上海浦东脆弱性图。研究中提出的方法对于沿海城市开展暴雨内涝等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具有借鉴意义,研究结果可供区域灾害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62.
健康风险评价是定量描述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重要方法. 对贵州省遵义市高坪水源地岩溶地下水21个采样点中Cd,Cr,Pb和Cu的含量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应用目前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该地岩溶地下水中重金属所引起的健康风险做出初步评价. 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丰水期健康危害的个人致癌风险最大值为3.52×10-5 a-1,没有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通过饮水途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0×10-5 a-1);枯水期各采样点的个人致癌风险值为10-8~10-7 a-1,远低于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 丰水期的健康风险明显大于枯水期,重金属Cr是产生风险的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63.
2006~2007年从新疆罗布泊外嗣地区的泥土样品中分离了117株放线菌,初步筛选后对其中47株嗜碱放线菌进行了形态学鉴定,不同生长条件(pH值,盐NaCl、KCl、MgCl_2,碱性物质Na_2 CO_3、K_2CO_3、Mg_2CO_3、NaOH、KOH,温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拮抗性、产酶活性检测及菌株LA4的分子进化鉴定等研究.结果发现,47株放线菌的15%属于诺卡氏菌属,70%属于链霉菌属,10%属于游动放线菌属,其中嗜碱链霉菌属占优势.在pH 7~11范围内,47株嗜碱放线菌均能生长.生长率为92%~95%.NaCl、KCl、MgCl,对嗜碱放线菌均具有抑制作用,NaCl、KCl的抑制作用高于MgCl_2,NaCl、KCl浓度超过10%时而MgCl_2 浓度超过15%时嗜碱放线菌完全停止生长.47株嗜碱放线菌对Na_2CO_3、K_2CO_3、MgCO_3、KOH、NaOH等碱性物质没有选择性,生长良好.47株嗜碱放线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超过55℃后均不能生长.从47株嗜碱放线菌中筛选出了30株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其中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的有11株,占36.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的有20株,占66.7%,对枯草杆菌有抑制作用的有16株,占53.3%;其中4株嗜碱放线菌LA4、LA24、LA33和LA19对3种指示菌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在47株嗜碱放线菌中,74%具有淀粉酶活性,81%具有纤维素酶活性,43%具有蛋白酶活性,49%具有脂肪酶活性.通过分子鉴定,发现LA4为链霉菌中尚未报道的一个新亚种,其16S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FJ182229.本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罗布泊外围地区存在大量的产纤维素酶、淀粉酶的嗜碱放线菌,并且潜藏着新的放线菌资源,为该地区嗜碱放线菌的种质资源开发和新药筛选有效菌源提供了参考.图5表4参20  相似文献   
64.
介绍乌鲁木齐市河东污水厂采用的AB法处理污水流程及特点。并对目前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针对该问题所进行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65.
拜泉县以坡耕地为主的特殊土地情况加之人们的乱垦乱伐,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后果.拜泉人民经过30多年持之以恒的水土保持工作,基本上治理了水土流失,使拜泉县生态农业建设步入了-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66.
从监测泉点的水文地质概况入手,结合近18年来的观测资料,分析并总结了9、 10号泉水中F-的映震特征: F-的地震前兆异常基本上都是正异常,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即基本上遵循: 背景值-脉冲式突升-最高值-突降-恢复至背景值的规律。 而地震常常发生在F-含量恢复背景值后数天或数十天,仅有个别地震发生在F-含量达最高值时。 最后,初步认定了泉点较好的地震构造环境是造成该9、 10号泉F-具有映震灵敏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67.
68.
珍稀药用资源植物红景天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文就国内外对珍稀药用资源植物红景天化学成份、新药理学作用研究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对其开发利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讨论。目前已对30多个红景天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及预试工作,分离出了九大类,60多种新的化学成份。红景天新的药理学作用研究发现,其具有显著的抗衰老、抗缺氧、抗不良刺激、抗病毒及肿瘤、抗疲劳和对机体双向调节等作用机制。红景天研究与利用中存在着红景天规模化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红景天生殖生态学特性与人为干扰引起的该属植物濒危状况、红景天种质资源评价体系尚未建立以及红景天主要药理成分环境形成与积累机制不清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提出在国家层面上建立野生红景天种质资源库、选择核心质量性状指标对种质资源利用价值进行筛选评价、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建立红景天组织培养和细胞悬浮培养体系、深入研究离体条件下红景天主要次生代谢物产生积累的内在规律,进而建立红景天规模化利用的技术规范与体系。作者针对红景天问题研究提出的看法,对于其它珍稀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与研究也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9.
关于标准方法测定CODCr值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对标准法测定CODCr值的改进条件,以便消除氯离子的干扰。  相似文献   
70.
超声波技术处理微污染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实验,对使用超声波技术处理微污染水的效果、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对微污染水的细菌和色度去除效果明显,细菌的去除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对COD和浊度去除有一定效果,但不显著。结果还发现,水体pH值随时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