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85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185篇
基础理论   86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关中平原城市群夏季城市热岛特征及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1~2017年夏季长时间序列的MODIS地温产品及相关数据为基础,使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与Sen’s斜率分析法揭示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地表热环境的时空变化趋势,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城市热环境指数(UTEI)来表征地区热环境的优劣,借助地理探测器对影响地表温度(LST)的主要因子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平原城市群2001~2017年间夏季白天平均LST为29.3℃,夜晚为18.3℃,白天和夜晚LST的变化率分别为-0.053和0.026℃/a,白天的降温幅度略高于夜间的增温幅度.地表热岛强度(SUHII)在17a间呈上升趋势,白天的增长速率大于夜间,老城区的SUHII大于新建城区.UTEI与LST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白天(P<0.05,R2=0.850)和夜晚(P<0.05,R2=0.624)都表现为二次曲线关系.因子探测分析表明,地表干度指数(NDBSI)、高程(DEM)与增强植被指数(EVI)是白天LST空间分异的主控因子(q>0.6),夜晚LST受夜间灯光、DEM与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影响更大(q>0.4).交互探测结果显示,DEM与NDBSI之间的交互效果在白天最好,DEM与夜间灯光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夜间最大,任意双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优于单一因子的作用效果.本研究对于加强关中平原城市群地表热环境的监测与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2.
为揭示水动力扰动对高原山地农村沟渠内源氮营养盐释放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水流扰动强度(0、5、15、30、60 L·h-1)对底泥氮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动力扰动初期可引起底泥氮元素向上覆水释放,5 L·h-1扰动下水体中NH4+-N浓度达到最高值,60 L·h-1扰动下水体TN浓度达到最高值,在连续扰动30 d后,静置水体氮浓度高于扰动水体;(2)随扰动强度的增加,底泥TN含量也增加,但总体低于背景值,呈现出0<5<30<15<60 L·h-1的规律;(3)底泥各形态可转化态氮(TTN)含量由大到小依次表现为强氧化剂可提取态氮(SOEF-N)、强碱可提取态氮(WAEF-N)、离子交换态氮(IEF-N)和弱酸可提取态氮(SAEF-N);释放程度从易到难依次为IEF-N、WAEF-N、SAEF-N、SOEF-N;各形态氮的最小值均出现在静置时,说明扰动更有利于底泥对水体氮营养盐的吸收,减轻其沿途对周围环境造成潜在的危...  相似文献   
463.
东北地区是中国取暖需求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区域生活能源消耗量大且生物质占比高。基于实地入户调查获取居民生活能源消耗情况的第一手数据,分析2002—2017年东北地区的农村生活能源消费量和结构的变迁情况,估算生活源主要空气污染物的产生量,并对比分析区域内居民生活用能和品质差异。研究发现,2017年区域户均生活能耗为58.6(50.5—69.7)GJ。2002—2017年,东北农村地区生活能源消耗量呈现下降趋势,户均能耗降幅约33%。能源消耗量下降主要源于生物质能源消耗量的减少,且主要发生在炊事活动中。能源结构的变迁主要表现在生物质能源的减少和商品能源的增加。2017年煤炭和生物质能源占比分别为52.2%和33.6%,电和气占比14.2%。能源结构的改变使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显著下降,一次PM2.5的户均排放量下降了45%。污染物来源由以生物质为主转变为以煤炭为主,2017年民用煤炭贡献了70%的SO2和65%的PM2.5。2017年,户均生活能耗量呈现黑龙江>辽宁>吉林的趋势,取暖能耗差异是造成三省能耗量不同的主要...  相似文献   
464.
采用Visual FoxPro 6.0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对空气自动监测小时均值进行计算,快速得到全省空气质量日报和进行多种有关空气质量的统计分析,给出了源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