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5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88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通过消落带土壤氨氮释放动力学实验,研究了三峡入库河流大宁河消落带土壤氨氮释放动力学特征,并分析了样品组成特征对释放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级动力学方程可以很好的拟合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土壤样品氨氮释放动力学特征,前120分钟为快反应,氨氮释放速度较大,随后进入慢反应,逐渐达到最大氨氮释放量;(2)土壤样品释放动力学特征与总氮、总磷呈现较好的相关性,与有机质、样品氧化物组成、颗粒组成理化指标相关性较弱;(3)土壤样品释放动力学特征与可转化态氮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非可转化态氮的相关性较弱,这说明样品中氨氮的释放量主要受其可转化态氮含量控制。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支流大宁河回水区富营养化治理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三峡水库支流营养状态评价方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应用国内外湖库营养控制标准的制订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综合营养指数校验法,并对三峡库区支流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结果显示,调查期间,30条支流中,19条支流的平均营养状态指数为富营养化水平,11条支流的平均营养状态指数为中营养水平.4~9月各支流的平均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值均达到富营养化水平,8月份出现最大值(55.43),显示春、夏季节库区支流发生富营养化的风险较高,应为控制库区富营养化发生的敏感时期.与目前国内传统的由"七五"期间调查的26个湖泊总结得出的"湖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的评价方法相比,综合营养指数校验法的评价结果比较符合三峡水库支流的实际水质状况,适用于三峡水库支流的富营养化评价.  相似文献   
103.
应用淡水沉积物中磷形态的标准测试程序(SMT)对三峡入库河流大宁河回水区表层沉积物、消落带土壤不同形态P进行了分级测定,分析了各形态磷之间以及各形态磷与样品理化性质如有机质、主要氧化物组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沉积物总磷含量在483.4~848.4 mg/kg之间,平均为569.0 mg/kg,与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相比,大宁河回水区表层沉积物TP含量处于中下游水平,而消落带土壤中总磷含量在488.9~1 487.7 mg/kg之间,平均含量为813.3 mg/kg,远远高于沉积物样品总磷含量,显示了人类活动对消落带土壤P含量的影响.各种形态P在河流沉积物与岸边消落带土壤中分布特点不同: ① 河流沉积物中IP/TP(平均值55.7%)略高于消落带土壤(平均值49.4%);② 河流沉积物中IP以Ca-P为主(平均比例为83.5%), Fe/Al-P占IP比例仅为15%;消落带土壤Ca-P占IP平均比例为73.9%, 而Fe/Al-P占IP比例上升至22%;③ 河流沉积物中活性磷组分(OP+Fe/Al-P)平均含量为261.8 mg/kg,在TP中所占比例平均值为49%,而消落带土壤活性磷组分(OP+Fe/Al-P)平均含量为405.7 mg/kg,在TP中所占比例平均达到54%.消落带土壤中活性磷组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会成为水体的二次污染源,因此消落带土壤P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4.
湖泊营养盐控制标准制订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郑丙辉  许秋瑾  朱延忠 《环境科学》2009,30(9):2497-2501
制订可行的湖泊营养盐控制标准是实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和管理的重要前提,我国目前尚缺乏按照区域湖库生态差异制订相应营养盐控制标准的研究,也缺乏制订湖泊营养盐控制标准的统一原则和方法.以我国东部平原大型浅水湖泊太湖为例,依据营养盐控制标准制订的通用性、可能性及实用性原则,考虑太湖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地区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应用1994~2005年的监测数据,以国际公认的湖泊富营养化的叶绿素a含量分级为基础,提出湖泊营养盐控制标准的制订方法,分析确定了太湖营养状态的6个等级,即贫营养、中营养、轻度富营养、中度富营养化、重度富营养及超富营养状态,对应计算得出了六级营养盐控制标准,研究得到太湖富营养化的控制标准建议值:叶绿素a分别是:<1.6 mg.m-3、1.6~10 mg.m-3、10~26 mg.m-3、26~64 mg.m-3、64~160 mg.m-3、>160 mg.m-3;塞氏深度分别是:0.7、0.4、0.3、0.3、0.3、0.25 m;总磷分别是:0.03、0.04、0.06、0.09、0.12、0.18 mg.L-1;总氮分别是:0.6、1.7、2.2、3.2、4.2、6.2 mg.L-1.旨在通过...  相似文献   
105.
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河口健康评价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建立底栖动物完整性(B-IBI)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评价长江口及毗邻海域健康.根据2005年7月长江口及毗邻海域41个站位的底栖动物数据(参照点13个,干扰点28个),通过对14个生物参数的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相关关系分析,筛选出了多样性指数、种类数、总栖息密度、总生物量、甲壳类的密度百分比和棘皮动物的密度百分比等6个生物参数构成B-IBI指标体系.采用比值法统一参数量纲,直接累加得到B-IBI指数值.根据参照点B-IBI值的50%分位数值确定健康等级标准,建立了评价长江口及毗邻海域健康的B-IBI标准:>2.48为健康,1.86~2.48为亚健康,1.24~1.86为一般,0.62~1.24为差,<0.62为极差.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口及毗邻海域41个站位中,7个为健康,2个为亚健康,8个为一般,8个为较差,16个为极差.用2006年6月底栖动物数据进行评价结果验证,准确率为89%.  相似文献   
106.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沉积物污染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周晓蔚  王丽萍  郑丙辉 《环境科学》2008,29(11):3206-3212
基于水环境系统的不确定性,以及数据信息的不足和不精确性,将沉积物环境背景值和污染物浓度表示为三角模糊数,建立沉积物生态风险的模糊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取长江口沉积物背景值,对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进行分区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底质生态环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依次为Cu、Hg、Zn、Pb、As、Cd;与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照,2种方法评价的生态风险变化趋势相似,长江口门、最大浑浊带和杭州湾的生态风险均比长江口外区和舟山海区大,但长江口门、最大浑浊带和杭州湾的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增加了一个等级.用同期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参数进行验证,评价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07.
大宁河水华敏感期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关系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以三峡支流大宁河水华敏感期(2008年4~5月)水环境状况的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手段,对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水温、总氮(TN)、硝酸盐氮(NO3--N)、pH和溶解氧(DO)时空分布差异显著(ANOVA,p<0.05).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时空分布差异显著(ANOVA,p...  相似文献   
108.
对三峡水库实验性蓄水172 m回落至166 m后入库支流大宁河回水淹没迁建区浸没土壤、消落带土壤和172 m以上背景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该地区Cu,Pb的平均含量较高,Zn,Cr的污染最为严重。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Cu、Pb、Zn、Cr的相对污染程度较高,Cd处于较为清洁状态。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排序为Cr>Zn>Pb>Cu>Cd。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Cr为极强生态危害等级;Cu,Cd,Pb为低生态风险;Zn为中等或强生态风险等级,生态危害程度的排序为Cr>Zn>Cd>Pb>Cu。  相似文献   
109.
湘江衡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湘江衡阳段28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d、Pb、Cu、As、Cr、Zn)总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参照国内相关标准和背景值,运用相关性分析与地累积指数分析法对检测结果进行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表层沉积物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排序为:Cd>Pb>Zn>Cu>As>Cr,湘江衡阳段沉积物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其中位于水口山工业区的中游水域沉积物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0.
三峡库区次级河流营养状态及营养盐输出影响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通过对三峡库区15条次级河流TP、TN、Chla、高锰酸盐指数、SD和浮游植物的测定,分析了次级河流的营养状态及营养盐输出状况.结果表明,次级河流TN、TP、高锰酸盐指数、Chla含量和SD差异较大,SD范围为0.45~1.5 m,TN含量范围为0.65~4.27 mg·L-1,TP含量范围为0.011~0.432mg·L-1,高锰酸盐指数范围为0.657~5.37mg·L-1,Chla值范围为0.57~12.2mg·m-3.次级河流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水体中N含量丰富,部分次级河流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为P.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了次级河流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3条达到轻度富营养化,2条为贫营养,10条河流为中营养.次级河流藻类7门67属129种,种类数以硅藻、绿藻和蓝藻最多.浮游植物的群落类型以硅-绿藻型、硅-蓝藻型和蓝-绿藻型为主,种类和数量随水域不同而呈现差异,水体营养特征为浮游植物响应型.15条次级河流年排放TN、TP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为3.14×105 t、1.76×104 t和2.74×105 t.三峡水库完工后,由于次级河流河口区水体流速减缓,富营养化趋势可能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