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33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80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应用模式计算机动车排放因子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以澳门地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计算为例,介绍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模式参数修正,并采用修正的模式确定排放因子的基本方法。结果表明,采用修正模式计算的方法能够比较方便地确定不同时空研究范围内机动车的排放因子。澳门地区机动车的排放水平较高,需要采取更先进的技术以控制机动车的污染。  相似文献   
222.
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区划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以控制土壤演变的母体矿物为基础并综合考虑温度,土壤质地,土地利用方式和降雨量对临界负荷的影响,建立了半定量的确定临界负荷的方法,并用此法确定了我国各种土壤的酸沉降临界负荷。结果表明;我国对酸沉降最敏感的区域是东北的漂灰土带,其次是砖红壤土区,暗棕壤带和黑土区,中等敏感的东南部铁铝土区域大致可接受0.8-1.6gm^-2.a^-1的硫沉降,对酸沉降最不敏感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北的干旱土区和青藏高原的高  相似文献   
223.
机动车排放车载实验及模型模拟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研究机动车的排放特征及获得排放因子,是建立机动车排放清单和制定相应控制策略的基础,而路上的机动车排放车载测试被认为是实验室台架测试的一个重要补充.本研究利用AVL DiGas 4000 light五气分析仪,在澳门典型路段上对7辆汽油轿车样本开展了尾气排放车载实验.研究发现安装电喷加三元催化转化系统的车辆(以下称电喷车)在气态污染物排放上比旧的化油器车有显著降低,化油器车HC、CO和NO排放的体积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27×10-6、1.57%和1477×10-6,而电喷车则分别为33×10-6、0.21%和131×10-6,约是前者的1/11~1/7.但电喷车在冷启动阶段会出现高排放;对电喷车的CO和NO排放浓度做算术平均,其绝对值主要由出现频率少的高浓度值所贡献.研究进一步估算了汽油轿车的排放因子,同时利用MOBILE5模型计算了澳门2000年汽油轿车的平均排放因子,模型计算值和实验数据估算结果的比值在59%~139%之间,如果仅比较年平均排放因子,这个比值则在68%~132%之间.结果表明,车辆采用电喷加催化转化系统,对控制污染物排放的作用显著,但催化设备存在冷启动时起燃缓慢的问题;对电喷车的技术改进,减少其在行驶过程中出现高浓度的污染物排放,将能进一步大大降低平均排放水平;应用修正的MOBILE5模型计算澳门地区汽油轿车的排放因子,结果是比较可信的.  相似文献   
224.
制氨厂尾气中CO的变压吸附提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氨厂尾气含有大量CO,若采用有效的分离、纯化工艺,可获得碳一化工(C1)所需的高纯度CO.本文研究了用PU1型吸附剂变压吸附提纯制氨厂尾气,同时比较了PU1型吸附剂和ZMS-5A型沸石的性能.试验采用一段法变压吸附工艺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下CO的纯化和回收,气体流速为0.2~0.8 m3/h,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PU1吸附性能较好,在吸附压力0.3 MPa、原料气CO浓度30%时,CO回收率为75%,CO产品气的纯度可大于98%.  相似文献   
225.
基于二甘醇的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DEG-SMPS)是常用的1~3 nm颗粒物粒径分布测量系统.目前对1~3 nm颗粒物在该系统中通过效率的量化不够准确,这给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的测量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研究了1~3 nm颗粒物和离子在直管、弯管以及气溶胶中和器等系统组件中的通过效率,并使用等效管长法来量化颗粒物在这些组件单元中的通过效率.研究表明,1~3 nm颗粒物在直管内的通过效率不受颗粒物电性影响,且可以由Gormley-Kennedy (G-K)方程估算.当采样流量为2.5 L·min~(-1)时,DEG-SMPS系统中总等效管长约为433 cm,其中气溶胶中和器的等效管长为160 cm,弯头的等效管长为33 cm.  相似文献   
226.
燃煤工业锅炉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特征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利用基于荷电低压捕集器(ELPI)的颗粒物排放稀释采样系统,在8个燃煤工业锅炉的除尘器进、出口进行了烟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微颗粒物(PM2.5)的现场测试. 粒径分布结果表明,在所测粒径范围(0.03~10 μm)内,燃煤工业锅炉产生和排放PM10的粒数浓度和质量浓度均出现1个峰值,峰值粒径大约在0.12~0.20 μm范围内. PM2.5中碳组分和硫酸盐的含量较高,其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含量分别为3.7%~21.4%和4.2%~24.6%,硫酸盐含量则在1.5%~55.2%之间. 在无控条件下,燃用原煤的层燃炉的PM10和PM2.5排放因子分别为0.13~0.65 kg·t-1和0.08~0.49 kg·t-1,燃用型煤的链条炉分别为0.24 kg·t-1和0.22 kg·t-1,而循环流化床的PM2.5排放因子为1.14 kg·t-1,明显高于链条炉. 由于耗煤量大,同时现有除尘设备的效率较低,燃煤工业锅炉可能成为我国最重要的PM10排放源,是今后重点控制的对象.  相似文献   
227.
厦门海岸气溶胶中氯亏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厦门海岸两个采样点大气气溶胶进行观测分析,研究发现在1号采样点由于人为排放的影响,使粗、细粒径气溶胶中Cl/Na+比值大于1.16,研究还表明,在人为污染较轻的2号采样点,当粗粒径气溶胶中Na+/Ca2+比值大于1.0,细粒径气溶胶中Na+/Ca2+比值大于2.0时,气溶胶中Cl-/Na+比值小于1.16,存在氯亏损现象,反之,气溶胶中存在氯富集。前者是由于二次反应产生;后者由于人为一次排放源的贡献所致。  相似文献   
228.
基于光散射原理的PM2.5传感器在近几年快速发展,中国、美国以及欧盟均发布了关于大气PM2.5传感器使用的指南。传感器类PM2.5设备受湿度、温度、颗粒物组成等影响,国内外相关应用重点集中在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测、健康暴露评估及污染源精准识别等领域,中国在基于传感器的PM2.5高密度网格化监测的设备研发、建设规模及应用等均走在世界前列。研究从PM2.5传感器设备相关的原理、影响因素、性能指标,以及基于传感器形成的高密度网格化监测体系相关的标准规范、质控校准以及业务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国内外资料调研,为传感器技术应用于大气精细化环境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