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2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文章结合安塞油田在应对原油泄漏后针对不同河道、干沟及所处的地形、地貌特点开展应急抢险中拦油、收油处置的措施,总结了取得的经验及成效。同时介绍了自制、改良后的拦油和收油工具以及在抢险中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32.
选取几种典型废弃物燃料样品,在5 T/d循环流化床焚烧实验装置上进行了焚烧实验.采集实验装置不同位置的焚烧后烟气,用"NaOH吸收~AgNO3滴定"的方法对其中的Cl-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HCl的生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烟气中氯盐的作用,湿法可以有效去除烟气中的HCl.在150 T/d大型工业化装置上进行的实际测试表明湿法处理可以满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33.
沉积物再悬浮对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亮  邢鹏  蒋伟伟  刘正文 《环境科学》2010,31(8):1909-1917
本研究通过小宇宙的模拟实验,设置3组处理,即无再悬浮的对照组(C)、强(SR)和弱(WR)2个不同再悬浮强度的处理组,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分析不同处理组中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再悬浮处理组浮游细菌的物种丰度高于对照组,并且弱再悬浮中浮游细菌物种丰度高于强再悬浮处理.弱再悬浮中细菌多样性也高于强再悬浮处理.浮游细菌与环境因子的典型对应分析(CCA)和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浮游动物枝角类(Cladocera)生物量和颗粒态磷(PP)浓度与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均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p0.05).由此可见,沉积物再悬浮对浅水湖泊浮游细菌的种类和多样性存在重要影响,其可能通过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以及水体中营养盐的形态和浓度对浮游细菌群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4.
郭亮  张辰  王相凤  刘宇  王凡  张凡  苗杰  钱枫 《环境工程》2015,33(8):47-51
通过对6台燃煤工业锅炉污染物控制装置前后烟气中重金属浓度进行测试,考察了静电除尘器(ESP)、湿法脱硫装置(WFGD)和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对烟气中重金属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SP对烟气中的重金属有较好的捕集效果,对Pb、Cd、Cr的去除效率均为50%以上,通过对2台工业锅炉烟气中重金属排放测试发现,静电除尘器对Hg的去除率分别为45.70%和29.63%;经WFGD装置洗涤后,烟气中Hg、Pb、Cd的浓度均低于10μg/m3;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对Hg、Pb和Cd的去除效果不明显,4号锅炉烟气脱硫后Pb的排放浓度高达65.76μg/m3。ESP+WFGD烟气处理装置较脱硫除尘一体化装备能够更好地控制烟气中重金属的排放。  相似文献   
35.
根据几个已知的植物ω3脂肪酸脱胞和酶基因序列,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麻疯树中克隆了一条编码叶绿体ω3脂肪酸脱饱和酶的cDNA序列.对该序列的分析表明,该cDNA的编码区长1 368bp,编码一个长度为45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推测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Mr)大小为52.1×103.同源分析显示,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叶绿体脂肪酸脱饱和酶具有很高的相似性.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麻疯树叶片中有着稳定的表达.此外,还通过酵母表达系统鉴定了该基因编码的酶的功能.对转基因酵母的脂肪酸组成分析发现,α亚麻酸在转基因酵母中积累.上述结果表明,该麻疯树cDNA编码了一个叶绿体ω3脂肪酸脱饱和酶.  相似文献   
36.
三种预处理方法对污泥的破解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热水解、超声波和微波等3 种方法预处理污水剩余污泥,通过测定污泥pH 值、可溶性蛋白质、总糖和可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等指标考察其对污泥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种预处理中,污泥pH 值变化不显著.污泥破解效果随处理强度的增加而增强.超声波ED=2W/L,t =10min 条件时,污泥的破解效果最好,可溶解性蛋白质、总糖和SCOD 浓度分别为1013.6,512.6,4184 mg/L;SCOD/TCOD 值较原始污泥升高了41.73%.从实际应用和运行成本考虑,长时间而低强度的处理都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破解效果,即热处理(t=75min,T=45℃),超声波处理(t =10min,ED=0.5W/L),微波处理(t =300s, p =70W). 在能耗相同的条件下,破解效果为超声波>微波>热水解.  相似文献   
37.
水泥窑烟气汞排放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个生产规模分别为3 200、4 000t/d的水泥窑烟气中汞排放浓度进行测试,并计算水泥窑烟气汞排放系数。结果表明,水泥窑窑尾除尘后,烟气汞的排放质量浓度为13.70~66.85μg/m3,汞的脱除率为55.55%~80.65%,窑尾除尘后汞排放系数为79.91~206.57mg(以每吨熟料计)。水泥窑烟气汞排放系数与规模、原料有关。  相似文献   
38.
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能分泌胞外酶、促进污泥溶解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AT07-1,将AT07-1培养液接种到不同浓度(TSS约为7.5、14.5、20.5 g/L)的剩余污泥中,于65℃进行嗜热菌溶解试验,并与未接种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接种嗜热菌AT07-1促进了污泥中悬浮固体的溶解。60h时接种试验VSS的溶解率分别为61.41%、53.79%、41.86%,比不接种试验同期分别提高了27.57%、25.24%、16.26%。试验条件下VSS溶解过程在初始阶段(t=3d)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接种后溶解速率常数Kd显著提高,从0.12 d-1、0.08 d-1、0.09 d^-1分别增加到0.27 d^-1、0.24 d^-1、0.13 d^-1。  相似文献   
39.
掘进工作面围岩散热的有限元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掘进工作面的围岩散热是至今尚未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根据掘进工作面围岩温度场的特点 ,分析了移动柱坐标下的导热微分方程 ,合理地确定了温度场边界、划分了单元格 ;推导了该特定导热微分方程的变分方程 ,阐述了有限元解算的原理 ;论述了由温度场解算结果计算围岩散热量的方法。由此原理和方法 ,编制了计算机程序 ,以一个简单的实例 ,分析了掘进工作面围岩温度场及其散热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40.
麻疯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大戟科属麻疯树9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用10个引物对9个居群共135个样品进行了扩增,共获得169条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64个.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麻疯树居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水平(多态百分率PPB=97.04%,Neis遗传多样性H=0.2357,Shannon信息指数I=0.3760).AMOVA分析表明,9个自然居群间遗传多样性出现了较大的遗传分化(Gst=0.5398)可能与其有限的基因流(Nm=0.4667)和遗传漂变有关;而居群内有限的遗传分化可能是由于麻疯树自交、近交占主导方式的繁育方式有关.并进行了麻疯树居群的聚类分析.图3表4参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