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27篇
综合类   33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北京市冬春季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及消光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2004年1─5月,在北京市区连续监测了大气环境中ρ(PM10),ρ(PM2.5),ρ(PM1)和ρ(TSP),以及大气能见度、地面气象要素.结果表明:春节期间颗粒物中细粒子所占的比例较高,ρ(PM1)/ρ(PM2.5)为0.81,ρ(PM10)/ρ(TSP)为0.61;而沙尘期其值分别为0.55和0.28.不同粒径的颗粒物质量浓度均呈在明显日变化,其夜间浓度峰值高于早晨交通繁忙时段.根据经验公式,将大气能见度换算为大气消光系数,并导出颗粒物消光系数.结果表明:颗粒物消光系数与颗粒物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定义了颗粒物质量浓度消光比(CEP),用来表征颗粒物的污染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CEP<103时,颗粒物质量浓度很低,PM2.5所占比例较高,代表了有利于污染扩散的气象条件;当CEP>167,颗粒物质量浓度高,但细粒子比(ρ(PM2.5)/ρ(PM10))稳定在0.5~0.7,湿度也稳定在20%~50%,代表了不利于污染扩散的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62.
高等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危险化学品是高等学校各学科领域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广泛使用的实验用品.因其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腐蚀性等特点,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是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结合我校危险化学品的一些管理措施,从四方面论述了高等学校如何切实做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3.
李鹏  杨从巧  金军  王英  刘伟志  丁问微 《环境科学》2014,35(10):3970-3976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源-串联三重四极质谱(UPLC-ESI-MS/MS)检测了六溴环十二烷(HBCD)在生产源区人血清中的浓度.80个人血清样品中ΣHBCD含量(以脂重计,下同)为nd~2702.5 ng·g-1,均值和中值分别为104.9ng·g-1和5.9 ng·g-1,其中42个样品中γ-HBCD丰度最高,26个样品中α-HBCD丰度最高.ΣHBCD浓度与年龄、性别无显著性相关.本研究中,生产源区人群血清甲状腺5项指标异常率高达33%.且检出HBCD异构体的人血清样本中TSH、T3、FT3、T4及FT4这5项指标出现异常的概率显著高于未检出HBCD的血清样本.本研究认为生产源区居民属于HBCD高暴露人群,人群暴露HBCD可能会显著增加甲状腺五项指标异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4.
黄河表层沉积物中类二(口恶)英多氯联苯水平分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光耀  金军  何畅  王英  马召辉  李明园 《环境科学》2014,35(9):3358-3364
从青藏高原到黄河入海口,采集了黄河流域不同地区15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使用GC-MS测定了表层沉积物中类二(口恶)英多氯联苯(DL-PCBs)的浓度水平,黄河流域15个采样点ΣDL-PCBs浓度范围(以dw计,下同)为2.3~14.8 pg·g-1,毒性当量在0.0014~0.0231 pg·g-1之间,平均值为0.0073 pg·g-1,与国内外其他河流的研究相比,黄河沉积物中DL-PCBs水平和毒性当量处于较低水平.黄河沉积物中DL-PCBs同族体主要以四氯代和五氯代为主,其中黄河流经的乡村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沉积物中DL-PCBs同族体组分较为相似,而流经工业发达、人口众多地区的沉积物中DL-PCBs同族体分布相似.研究表明石化企业及水利水电设施影响沉积物中DL-PCBs同族体的组成分布,并且黄河表层沉积物中ΣDL-PCBs的浓度与当地人均GDP显著相关,黄河流经经济发达地区的沉积物中的DL-PCBs水平高于偏远地区.  相似文献   
65.
GC-NCI-MS法测定底泥中类二(噁)英多氯联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建立了气相色谱/负化学负离源/质谱(G-NCI-MS)法测定底泥样品中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12种类二(噁)英多氯联苯.底泥样品采用索氏提取,酸碱复合硅胶柱净化,选择离子扫描监测,同位素稀释内标法定量.比较PCBs各单体在负化学负离源(NCI)和电子轰击电离源(EI)条件下的灵敏度,发现PCBs各单体在NCI条件...  相似文献   
66.
王庆华  袁浩东  金军  李鹏  马玉龙  王英 《环境科学》2018,39(3):1438-1444
本研究检测分析了我国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YT)、湖南省怀化市(HH)、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GZ)3个城市5个年龄段(≥60、50~59、40~49、30~39、20~29岁)人体混合血清中六溴苯(hexabromobenzene,HBB)、五溴甲苯(pentabromotoluen,PBT)、五溴苯(pentabromophenyl,PBBz)、四溴对二甲苯(tetrabromo-p-xylene,PTBX)等4种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的含量水平.PBBz、PBT和HBB在人体血清中的检出率为100%.在3个城市中,NBFRs总含量、HBB含量、PBT含量、PBBz含量(除GZ外)均在年轻人群中有升高的趋势.在5个年龄段中,YT和HH均有明显的主要污染物,但GZ首要污染物不明显且4种NBFRs含量占比在5个年龄段中基本稳定.3个城市人体血清中NBFRs在5个年龄段中的组成分布呈现出不同的趋势,表明不同地区的污染来源不同.其中,工业较为发达地区(YT和HH)人体血清中NBFRs总含量高于欠发达地区(GZ)的水平.  相似文献   
67.
为验证绿化废物低比例补充的市政污泥好氧堆肥工艺可行性,以回流污泥堆肥产品替代绿化废物为骨料,采用静态翻堆好氧堆肥工艺处理脱水市政污泥,分析一次发酵过程及产品的主要性质。结果表明:以回流污泥堆肥产品部分替代绿化废物时,堆体的高温期(≥55 ℃)均可持续超过3 d,产品含水率低于40%,挥发性固体含量(VS)超过45%,pH值稳定在6.0~7.0,种子发芽指数(GI)超过70%,满足园林绿化用途要求。其中,脱水市政污泥、绿化废物、回流污泥堆肥产品质量比为5:1.5:1的试验组一次发酵周期可控制为27 d,一次发酵产品总氮、总磷、总钾、腐植酸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较高,肥效更优,适合于工程规模的园林绿化用途。在回流污泥堆肥产品完全替代绿化废物的试验组中,脱水市政污泥和回流污泥堆肥产品质量比为5:6和5:8的堆体可达到高温要求(≥55 ℃保持至少3 d),VS、pH、营养物质、蛔虫卵死亡率、粪大肠菌群数等指标均符合园林绿化用泥质和有机肥料的要求,且一次发酵周期可控制在16 d内。当回流污泥堆肥产品与脱水市政污泥质量比≤6/5时,GI超过90%,满足腐熟要求。污泥堆肥产品回流替代绿化废物作为市政污泥堆肥的骨料,可有效调节脱水市政污泥堆体性质,缩短堆肥周期,提高产品肥效。  相似文献   
68.
胡吉成  邬静  许晨阳  金军 《环境科学》2021,42(3):1141-1151
本研究同时测定了1家典型再生铜冶炼厂周边土壤中PCDD/Fs、PCBs和PCNs的含量,进而分析和评估了该冶炼厂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研究区域工人的健康风险.冶炼厂周边土壤中PCDD/Fs、PCBs和PCN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7.2~370、1.20~14.2和70.9~950 pg·g-1.在冶炼厂附近(<300 m)的采样点检出了高含量的PCDD/Fs和PCNs,其含量随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型下降.源解析结果表明,再生铜冶炼厂对其周边300 m内土壤中PCDD/Fs和PCNs的含量和单体分布特征影响显著.此外,除再生铜冶炼厂外,周边土壤中PCDD/Fs的污染可能还受到历史使用五氯酚或五氯酚钠的影响.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工人暴露周边土壤中PCDD/Fs、PCBs和PCNs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范围内,经口摄入是最主要的暴露途径.虽然健康风险评估只考虑工人工作时间内对室外环境中这些污染物的暴露,两份土壤样品的致癌风险值已达到0.47×10-6和0.15×10-6(阈值10-6),值得关注.PCDD/Fs对总致癌风险(PCDD/Fs+PCBs+PCNs)的贡献率最高(96%),是该区域需首要关注和控制的二英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9.
苏州古城区域河道底泥的重金属污染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白冬锐  张涛  包峻松  陈坦  王洪涛  金曦  金军  杨婷 《环境科学》2021,42(7):3206-3214
本文分析了苏州古城区域20个代表性断面中8种重金属(Cd、Cu、Cr、As、Mn、Ni、Pb和Zn)的含量,评价了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并甄别了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苏州古城区域河道底泥中Cd、Cu、Cr、As、Mn、Ni、Pb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142.6、90.2、17.2、800.1、63.3、199.1和384.2 mg·kg-1,超过江苏省土壤背景值的采样点比例分别为100%、100%、65%、95%、70%、100%、95%和100%.利用地累积指数评价发现,8种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依次为Pb > Cd > Cu > Zn > Cr > Ni > As > Mn,总体上Pb处于强度污染水平,Cd、Cu、Zn和Cr处于中强度污染水平,Ni和As处于轻度污染水平,Mn处于无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显示,8种重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依次为Cd > Pb > Cu > As > Ni > Zn > Cr > Mn,总体上Cd、Pb和Cu处于中风险水平,其余5种重金属处于低风险水平.古城区域内北部河道和南部河道底泥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地累积指数值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值均大于干将河和环城河,水环境重金属治理应重点关注古城区域内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Cd、Cu、Cr、As、Ni、Pb和Zn元素可能源于化肥、路面老化、轮胎磨损和尾气排放等人为因素,Mn则主要源于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