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1.
三峡库区消落带甲基汞变化特征的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寻三峡水库消落带在干湿交替条件下甲基汞的变化规律,以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试验,研究了干湿交替条件下消落带土壤和水体甲基汞含量和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淹水过程会促进土壤无机汞向有机汞转化,土壤甲基汞含量在淹水和落干过程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随着干湿交替周期的增加,土壤甲基汞含量增加,第二次淹水后土壤甲基汞平均含量比第一次淹水增加了22.13%,第二次落干后土壤甲基汞平均含量比第一次落干增加了58.17%.第二次淹水过程土壤甲基汞占总汞的比例明显高于第一次淹水,土壤中汞的甲基化主要与干湿交替循环有关.土壤淹水后会迅速向水体释放甲基汞,水体中甲基汞含量明显增加,两次淹水过程增幅分别为119.42%和334.72%,水体甲基汞和土壤甲基汞之间无显著相关.干湿交替环境土壤甲基汞含量主要受pH值、有机质含量、Eh和土壤含水量等因素的影响;水体中甲基汞含量的影响因素则主要有水体pH值、DO、DOM、水温等.  相似文献   
12.
大面积区域土壤风险的精准定量评价和预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以往经验式为主的模型在普适性上存在较大局限.基于土壤理化性质和热力学化学平衡的机理式多表面形态模型(Multi-surface Speciation Model,MSM)已在实验室和小区域尺度成功预测土壤Cd的溶出,但能否应用于更大区域的环境风险评价还未可知.基于此,本研究收集了3354个江苏省表层土壤Cd样品和155个含有理化性质的表层土壤剖面,利用图斑赋值方法得到3354个具有完整理化性质和全量Cd含量的土壤样品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MSM预测各样品的有效态Cd含量,并根据江苏省典型区域MSM-Cd阈值开发了基于MSM的江苏省土壤Cd污染生态风险评价预警模型和敏感性模型,并绘制了江苏省土壤Cd污染风险现状图和土壤Cd敏感地图.结果表明,MSM-Cd比总Cd可更准确预测高污染地区和非污染区域,同时发现增加土壤pH是降低Cd生态风险的最有效途径,而pH是影响土壤Cd敏感度的最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基于MSM的土壤Cd风险预测模型可实现区域土壤风险的精准定量化评估与预测,为土地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的实用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纳米TiO2吸附HgCl2水溶液中Hg(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3种不同粒径TiO_2添加量、溶液pH、吸附时间及初始Hg~(2+)浓度等因素对模拟废水中Hg(Ⅱ)吸附效果的影响.由单因素研究可知最优条件为:5 nm TiO_2和100 nm TiO_2添加量分别为7.5 g·L~(-1)和2.0 g·L~(-1),其它条件相同,溶液pH为8.0,初始Hg~(2+)浓度均为15 mg·L~(-1),吸附5 min,汞的去除率分别为99.5%和99.3%;25 nm TiO_2添加量为10 g·L~(-1),溶液pH为8.0,初始Hg~(2+)浓度为15 mg·L~(-1),吸附60 min时,汞的去除率为62.8%.3种粒径TiO_2吸附Hg(Ⅱ)强弱顺序为:100 nm TiO_25 nm TiO_225 nm TiO_2.分两次量吸附结果表明,5nm TiO_2分量吸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吸附效果;100 nm TiO_2的分量吸附与单独吸附差异不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Hg(Ⅱ)去除率的因素排序为:溶液pH初始Hg~(2+)浓度吸附时间TiO_2添加量.最优实验方案为:溶液pH=8.0,100 nm TiO_2添加量为2.0 g·L~(-1),初始Hg~(2+)浓度为25 mg·L~(-1),吸附10 min.在此实验条件下,Hg(Ⅱ)去除率为99.9%,吸附后溶液中Hg(Ⅱ)平衡浓度为0.033 mg·L~(-1)0.05mg·L~(-1),低于目前企业规定的水污染物中汞的排放限值,Hg(Ⅱ)的最大吸附量为26.95 mg·g~(-1).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说明100 nm TiO_2对Hg(Ⅱ)的吸附是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4.
航空应急救援需要进行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协同,并需在各级指挥、保障、作业人员之间进行信息共享。为了形成高效协同应对各类应急事件的指挥决策、应变和处置能力,提出基于云平台构建区域级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架构方案,应用于蒙西、川西南、湖北等区域级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探索。提出基于通航云的指挥调度技术、空天地互联互通网络通信技术、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机动保障技术和基于VR/AR/MR协同训练技术等航空应急救援立体协同关键技术,通过航空应急救援人员培训、防疫物资协同运送和多年航空医疗救援实际案例,验证立体协同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利用电力载波通讯技术、自动控制、传感技术,实现矿井水文动态的实时采集监测和灾害的预测预警,实时诊断矿井涌水情况,并上报应急调度中心。在有突发水灾情况下实现预警预报,结合灾害预警机制设立不同程度的报警信息。调度指挥中心结合响应的报警信息,及时发出撤离指令,引导避险人员及时撤离,为遇险人员赢得宝贵的逃生时间,解决当前国内普遍存在的矿山突水灾害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纳米ZnO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其将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和生命体中,从而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性造成危害,因此纳米ZnO的生物安全性和生态毒理学问题已引起了普遍关注.论文系统总结了目前关于纳米ZnO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纳米ZnO对生物体、细胞、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探讨了纳米ZnO可能产生毒性的作用机制,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希望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纳米ZnO的毒性效应并建立完善的健康与安全评价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重庆几种地表类型土/气界面汞交换通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RA915+汞分析仪与动力通量箱(DFC)联用技术,在重庆市不同区域选取几种地表类型(3个林地、2个草地和1个耕地)进行了土气界面间汞交换通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汞交换通量范围为-59~733.8ng·m-2·h-1,平均值为115.8ng·m-2·h-1,汞交换通量大小顺序为污染区(气象站)>裸地(耕地)>大学园区(草地)>清洁区(林地).土壤汞含量、光照强度、相对湿度、土壤温度等环境因素对汞交换通量有较大影响.同时对区域汞释放进行了初步的估算,2003年重庆市从林地、耕地(旱地)和草地释放到大气中的总汞量约为791kg,释放强度为17.1g·km-2·a-1.  相似文献   
18.
水库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汞污染是水库环境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概述了目前水库汞污染现状、汞的存在形态、汞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不足之处,以促进下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汪金洋 《劳动保护》2011,(3):110-112
福建马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坑矿业")位于闽西革命老区-龙岩市郊曹溪镇,成立于1999年9月,属国有控股地下铁矿山企业。作为国内著名的特大型磁铁矿之一,马坑矿业已探明铁矿石地质储量4.34亿t,  相似文献   
20.
STREAM模型是基于单元格网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可以利用易于获取的地理信息,揭示气候变化及下垫面改变对水循环的复杂影响。选择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区,采用1979~1999年的26个降水站实测序列和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GIS流域分析方法与空间插值技术建立300 m的流域格网信息,并通过BLAISE脚本语言实现STREAM模型与GIS的集成,应用1979~1999年水文站实测序列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显示月径流量和年径流量模拟与实测值吻合良好,1980~1988年模型率定期,月径流量的确定性系数为078,年径流量的确定性系数为086,各年平均相对误差仅为6%;1989~1999年模型验证期,月径流量的确定性系数为075,年径流量的确定性系数为082,各年平均相对误差为95%。研究证实模型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在流域管理与决策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