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08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海绵铁对印染废水脱色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海绵铁脱色是电化学、氧化还原、电场作用、絮凝沉淀以及物理吸附等的共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海绵铁对色度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研究了海绵铁对几种不同颜色废水的脱色情况 ,海绵铁对酸性金黄、酸性藏蓝以及大红色染料都有较好的脱色效果 ,脱色率在 90 %以上 ;对耐晒黑染料的脱色效果相对较差为 80 %左右。同时通过几种影响因素的研究 ,确定了脱色的最佳实验条件。并在实际废水中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当滤速为 6m/h时 ,脱色率可达到 94%以上  相似文献   
22.
基于PMF模式的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来源,分别在3个点位、4个季节开展了PM2.5环境样品的采集,共获得170个有效样本.对样本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包括Al、Fe、Na、Mg、K、Ba、Li、Tl、Mn、Co、Ni、Cu、Zn、Sb、Pb、Cr、Ce、Na+、NH4+、Mg2+、Ca2+、SO42-、NO3-、Cl-、以及OC、EC,共计26种.首先采用OC/EC最小比值法估算出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含量;然后利用正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对PM2.5的非SOA部分进行来源解析,共解析出6类因子:二次无机气溶胶(SIA)、燃煤、机动车排放、地面扬尘、冶金和其它源,贡献率分别25.0%、23.5%、20.4%、17.1%、3.0%和11.0%;最后基于南京市SO2、NOx、VOCs三种主要前体污染物的排放量,分别对SIA和SOA在一次来源中进行再分配.最终结果表明,南京市PM2.5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扬尘、工业和其它源,其贡献率分别为29.6%、22.4%、14.6%、18.7%和14.7%.  相似文献   
23.
海岛生态环境脆弱,保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自然资源,促进海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海岛保护法的根本宗旨。论文试图借鉴陆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思路,结合海岛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特殊性,从生存支持、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与智力支持四个层面选取指标,并将熵权法和非结构性决策模糊集理论模型相结合确定海岛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海岛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进一步引入可变模糊评价方法,建立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海岛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对辽宁省长海县2001-2011年可持续发展的状况进行评价验证,识别影响长海县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存在的问题与限制性因子,为提高海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提供科学的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24.
河流最优测站距离的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环境监测经历近十年的实践,现在应是到了总结经验,优化布点,以便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监测网络的时候了。为了更好地配合此项关系我国环境监测发展方向的基础性工作,本刊特开辟《优化布点》栏目,旨在开展学术争鸣,探讨优化布点的各种影响因素,以期在具体枝术上求得大体统一。欢迎广大读者就大气、水体等环境要素的监测网点布设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5.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已经建立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特点的空气质量监测网,但监测数据主要用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在大气污染来源识别中应用较少.采用特征雷达图中的双重归一化算法对区域上2018~2019年秋冬季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中的SO2、 NO2、 CO、 PM2.5和粗颗粒物(PM10与PM2.5的浓度差值)这5种因子进行分析,识别出偏SO2、偏NO2、偏CO、偏PM2.5、偏粗颗粒物、偏SO2-CO、偏NO2-CO和偏PM2.5-CO这8种典型污染特征.以偏SO2-CO特征为例,结合污染特征时空分布、主要污染源排放特征和PM2.5源解析,判断该特征下对空气质量影响最突出的污染源,并将该方法用于一次典型污染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偏SO2-CO特征的平均占比为7.6%.(1)偏S...  相似文献   
26.
接种内外源微生物菌剂对堆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严格控制堆肥条件的堆肥反应器中,以鸡粪为堆肥基础原料,内源微生物M37和外源微生物VT为接种剂,研究了堆肥过程中温度、氧气浓度、C/N、水溶性碳(WSC)、发芽指数(GI)以及蛋白酶和脱氢酶的活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接种M37后,堆肥升温速度加快,且升温期氧气浓度下降速度最快.接种VT后能够增加堆肥高温期的温度,且高温期氧气浓度最低.接种内外源微生物菌剂,C/N下降速度快,WSC浓度相对高.堆肥结束时,GI值显著高于CK,有利于加快堆肥腐熟进程.M37有利于堆肥升温期的蛋白酶和脱氢酶的积累,在高温期,VT处理的蛋白酶和脱氢酶活性最强,促进堆肥的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27.
对山东省内以湿法生产磷肥的20户中小型企业的硫酸车间、磷肥车间职业危害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硫酸车间二氧化硫(SO2)、磷肥车间氟化物日平均浓度均超过国家最高容许浓度标准的几倍到十几倍;作业工人尿中硫要到盐、尿氟含量及氟斑牙、肺气肿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改建议  相似文献   
28.
环境样品中PCBs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地介绍了应用GC/MS或GC/ECD测定样品的PCBs的分析方法及榈前处理的方法,并给出了30个行政检查样品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29.
本文用原子捕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下水中的镉,研究了采用不诱钢原子捕集管时,进行了实验分析条件的选择:通气时间、水流量、火焰性质、捕集管直径、捕集时间、捕集管位置等对镉的捕集和释放的影响.并且在相同条件下,原子捕集法与常规火焰法、萃取火焰法分别进行了灵敏度比较,前者与后者分别提高91倍和2.5倍.该原子捕集装置简单,在环境监测中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0.
生物法净化低浓度苯乙烯有机废气填料的选择及运行功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培养驯化的污泥菌种,对1#陶粒、2#陶粒、塑料小球和沸石4种填料进行生物挂膜,通过对比筛选,选择性能优越的1#陶粒作为滴滤塔填料净化苯乙烯废气,结果表明,在进气量Q=0.6 m3/h,循环喷液量L=90 L/min,进气负荷小于180 g/(m3·h),去除负荷可达到163 g/(m3·h),苯乙烯净化效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