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42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56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空心微珠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beads光催化剂载体,然后浸渍法制备出H4SiW12O40/TiO2/beads表面负载修饰型复合光催化剂,并运用SEM、XRD、FT-IR和DR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了H4SiW12O40/TiO2/beads对亚甲基蓝降解的光催化活性,考察了光强度、pH值、曝气量、底物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等对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H4SiW12O40/TiO2/beads催化剂的投加量为0.25 g/L,浓度为7.5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在250 W的紫外灯和600 W的可见光灯下光照60 min降解率分别可达到94.5%和55%。  相似文献   
82.
聚偏氟乙烯共混改性膜对Cu2+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热诱导聚合和相转移技术,制备了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改性膜,采用XPS、XRD、SEM和FTIR表征了PVDF改性膜的结构和组成,分析了PVDF共混改性膜对水溶液中Cu2 的吸附性能,研究了PVDF共混改性膜对Cu2 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动力学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的平均吸附能为8~16 kJ/mol,表明该吸附过程为离子交换反应.热力学参数△G0<0、△H0>0、△S0>0,证实了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PVDF共混改性膜经吸附/脱附4次循环后,对模拟废水中Cu2 和城市污水中Cu2 的吸附量分别大于0.025 mg/cm2和0.015 mg/cm2,脱附率超过95%.PVDF共混改性膜具有优良的吸附/脱附性能、良好的稳定性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3.
大分子络合超滤技术去除溶液中镍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聚丙烯酸(PAA)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去除Ni2 ,首先将Ni2 离子络合在大分子上形成大分子络合物,进而通过超滤膜,将其截留在膜的一侧,从而达到分离镍离子的目的.研究表明,采用这两种聚合物进行络合超滤可以使镍离子去除率达到95%以上;当Ni2 与聚合物的反应时间为30 min时,镍离子(170 mg/L)与PAA(0.5 wt%)、CMC(0.5wt%)的适宜配比分别为1:2.5和1:1.在分离体系中加入Na 、Mg2 后,对镍离子的去除具有不利影响.此外,考察了用大分子络合超滤法处理含有镍离子的实际废水,结果在透过液中未检测出Ni2 .  相似文献   
84.
近年来,河津市市委、市政府严格完成环保任务,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工程来抓,先后发展“八大战略”、“创首富、争百强”和“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按照“一停二治三绿化”的思路,全面实施环境整治战略,为实现“生态河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5.
加压生物氧化法处理助剂厂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新研制开发的加压生物氧化设备对助剂厂可生化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在曝气罐中废水压力为200kkPa、进水COD为2800-3000mg/L、曝气11-12h的条件下,处理后出水的COD≤200mg/L,达到行业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6.
将通过高温水解、喷雾干燥、电子束辐照等方式去除抗生素残留的青霉素菌渣、硫红霉素菌渣、头孢菌渣制成菌渣肥,并以这三种菌渣肥作为供试材料,按500 kg/亩,1 000 kg/亩的剂量施入种植大豆及玉米的试验田中,观察在植株4个不同生长时期的土壤肥力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施入抗生素菌渣肥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有所增加,但随着...  相似文献   
87.
为揭示土壤环境变化及植物群落结构对修复初期河口湿地碳汇格局的影响,本文运用方差分解方法测算了群落尺度辽河口湿地生态修复区碳、氮储量分配格局,并定量阐明了盐度、含水率、高程等环境因子对碳、氮储量的影响贡献率。结果表明:(1)春、秋季,土壤碳储量分别为41.93 t/ha和44.72 t/ha,氮储量分别为8.65 t/ha和8.80 t/ha;植物碳储量分别为8.97 kg/ha和180.48 kg/ha,氮储量分别为0.61 kg/ha和16.27 kg/ha。(2)植物碳氮储量与株高、盖度呈显著对数函数关系,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氮的周转速率呈显著负相关性。(3)土壤含水率、群落盖度和高程是影响碳、氮储量的最主要因子,地形高程和含水率能解释幼苗期碳、氮储量分异的45.6%以及成熟期碳、氮储量分异的54.5%。研究结果证明了微地形改造、生态补水等措施对湿地碳汇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8.
为了比较分析创新集聚空间分布单中心与多中心两种模式对霾污染的影响机制,本文构建了省域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创新集聚可通过规模效应降低霾污染;但创新集聚空间分布模式对霾污染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其中,单中心模式诱发了霾污染,存在创新集聚环境效应悖论;多中心模式对霾污染具有改善效应;随着创新集聚多中心的提高,其霾污染改善效应增强,但具有边际递减特征;能源利用效率是创新集聚空间分布模式影响霾污染的重要渠道之一.基于此,本文建议省级政府推进空间协同创新发展战略,建构省域多中心的创新网络空间组织体系,以此形成多中心协同治霾机制,破解创新集聚环境效应悖论.  相似文献   
89.
为对含硫化氢天然气管道泄漏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建立一种基于事故树、事件树结构的模糊Bow-tie模型。按照风险客观原因与控制失效建立事故树,转化为Bow-tie可视化表达,通过模糊逻辑得到定量结果。以某含硫化氢天然气管道为例开展定量评价,结果与运用中国石化安全风险矩阵评估得出的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0.
为了采取合理的瓦斯抽采技术,实现矿井安全高效开采,对朱集煤矿13—1煤层实行高位钻孔以及上隅角采空区埋管作为抽采瓦斯实验方案。通过对现场工程实践以及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应用高位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的抽采效果十分明显,且工程施工费用较低,易于生产管理,该抽采技术适用于朱集煤矿采空区瓦斯抽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